南北朝,是民歌創(chuàng)作又一次繁榮燦爛的時代。南北朝樂府民歌,是繼漢樂府以后的又一批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南朝樂府民歌大部分被保存在《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和“雜曲歌辭”中。但當(dāng)時人把南方民間歌曲叫“吳聲”或“西曲”。吳聲和西曲產(chǎn)生的地點,《樂府詩集》認為:“吳歌雜曲,并出江南。東晉以來,稍有增廣。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蓋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陳,咸都建業(yè),吳聲歌曲,起于此也?!保ň硭氖模鞍次髑璩鲇谇G(荊,湖北江陵)、郢(湖北宜昌)、樊(襄樊)、鄧(河南鄧縣,皆長江中游及漢水兩岸大城市)之間,而其聲節(jié)送和與吳歌亦異,故(因)其方俗而謂之西曲云?!保ň硭氖撸?/p> 吳歌,顧名思義,當(dāng)為吳人之歌。此說明“吳聲歌”產(chǎn)生于吳地,以當(dāng)時的京城建業(yè)為中心地區(qū)。西曲歌產(chǎn)生于江漢之間的地域。吳聲歌凡326首,西曲歌142首?,F(xiàn)在流傳下來的吳聲歌曲,據(jù)《樂府詩集》所載,共有二十四曲,其中以《子夜歌》《子夜四時歌》《大子夜歌》《聞歡歌》《華山歌》《讀曲歌》等最為著名。如《子夜歌》:
寫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戀愛,山盟海誓,表示忠心,但卻以離散告終,表現(xiàn)了女子對“兩心如一”的愛情的渴望。再如《讀曲歌》:
這是表現(xiàn)得到愛情的歡樂,愿意長久沉浸在愛情的歡樂和幸福之中。這些詩中所寫的男歡女愛,大多是不合法的戀愛,但又基本上都是健康的愛情描寫,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基本上是嚴肅的。因為這些情歌,多表現(xiàn)了對于美好愛情生活的真誠愿望,并不像貴族文人的色情歌詩那樣赤裸裸的描寫情欲生活,只有溫柔而無挑逗,只有羞怯與懷念而無過分沉醉與淫蕩。 “西曲歌”中充滿著水上船邊的情調(diào)及商人游女的生活。其產(chǎn)地主要在湖北中西部和河南南部一帶,故又稱“荊楚西聲”。它多寫水邊船上旅客商婦的離別之情,反映的生活面比吳歌稍廣一些。如《石城樂》:
《莫愁樂》:
這些詩展示的是一幕幕的離別場景,一曲曲送別哀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再如《那呵灘》中的兩首對唱:
女子的歌唱,傳達出真切的情思和天真的愿望;男子的對答,則表現(xiàn)出為了生活身不由己的遺憾和悲哀。 西曲與吳歌在樂曲方面也有差別。西曲雖也以五言四句居多,但句式不同的歌辭比吳歌多,且又有七言二句、四言四句的形式。時間上,吳歌主要產(chǎn)生于晉、宋,而此時“西曲”才開始出現(xiàn),西曲比吳歌晚。 吳歌和西曲的內(nèi)容,都是一色的情歌,是一色的對于男女愛情生活的抒寫。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兩方面來說明:一是這些詩歌產(chǎn)生之地,如建業(yè),為當(dāng)時歷代首都,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荊、郢、樊、鄧等地,也是西方軍事重鎮(zhèn),經(jīng)濟文化也很發(fā)達。江南這些地區(qū),自永嘉之亂后,中原人民大量南移,于是沿江許多重要城市空前繁榮。商業(yè)繁榮,商人及游民眾多,在這些人家的女子中,封建禮教觀念較淡薄,在男女愛情生活上坦率放恣。所以這些詩歌,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江南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這類情調(diào)也正適合當(dāng)時追求腐化生活的統(tǒng)治階級的愛好,因而這類歌辭被收入樂府得以保存下來,其他方面的則被拋棄了。 除吳歌西曲之外,《雜曲歌辭》中還有一首著名的抒情長詩《西洲曲》:
在南朝樂府民歌中,這是一首藝術(shù)形式最為成熟的極美的作品。此詩最早著錄于徐陵的《玉臺新詠》,題為江淹作。《樂府詩集》歸入“雜曲歌辭”,題為《古辭》。《玉臺新詠》成書于梁代,《西洲曲》的產(chǎn)生不可能遲于梁代。從詩作的內(nèi)容看,此詩保留著民歌的特色,非文人創(chuàng)作,但又可看出經(jīng)文人潤飾改定。歷來認為此詩較為難解,難解之一是敘事主角,或認為是女子口氣,或以為是男人口吻。實際上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寫的,但也有第三人稱敘事的插入。難解之二是字句有所省略,文意時有暗轉(zhuǎn)??偲饋碚f,是寫一位江南女子對情郎的執(zhí)著的思念。“憶梅”二句,寫春日女子見梅花盛開,回憶當(dāng)初曾與情人于西洲的梅下歡晤。“下西洲”,即到西洲去,因如今梅花又開,故欲到西洲折梅,而今情人又在江北,所以到西洲折到梅后,將寄江北。頭兩句過去眾說紛紜,歧義頗多。如西洲地點,唐代溫庭筠《西洲曲》有“西洲風(fēng)色好,遙見武昌樓”,故疑西洲即武昌;一說西洲在南昌。中唐詩人耿汀韋詩《春日洪洲即事》有“鐘陵春日好,春水滿南塘”,據(jù)此則南塘在南昌,今南昌有蓮塘地名。這些,只可供我們參考?!皢紊馈倍?,用第三者的口吻寫豆蔻年華女子的美麗可愛。鴉雛,小烏鴉。鴉雛色,極精確的寫出豆蔻少女的神態(tài)?!拔髦拊诤翁帯保f明西洲離其家不遠,而且此二句還透露出女子能劃船。從第七句開始,轉(zhuǎn)入采蓮懷人的情節(jié)?!叭漳骸笔窍娜?,頭兩句寫女子的家所居環(huán)境?!皹湎隆倍鋵懪拥募议T口,“門中”二句將鏡頭推近,寫女子的翠鈿頭飾?!伴_門郎不至”一句開始,寫女子從門中走出,開始了采蓮、登樓等一系列表演。采蓮弄蓮是一系列的動作,女子借此以表達出對情人的愛憐與思念。從“開門”到“徹底紅”,如一幅長軸畫卷,展示出真實動人的采蓮相思圖。然后作者巧妙地利用空間轉(zhuǎn)換的辦法,不露痕跡地把描寫的筆墨伸向秋天,即“憶郎不至”到“上青樓”。由“望飛鴻”等信到“上青樓”望人,由動作的變換刻畫出女子細微的心理活動。登樓亦不見情人,因此接下來寫欄桿,寫女子之手,既反襯出女子的寂寞孤單,又為過渡到下一景色作自然轉(zhuǎn)接。欄桿望不見,于是卷簾,又是一個動作,但仍無法擺脫思念之苦,最后只能托夢相憶,沉浸在西洲歡晤的幸福憶念之中。作者善于以情為中心來展開全部的描寫,詩中的景物,對人的外形描寫,皆極簡練,重點在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抒發(fā)。“憶梅”、“折梅”、“采蓮”、“弄蓮”,莫不是為了排遣對情郎的思念之情。“憶”而又“憶”,“望”而再“望”,都是寫其深情。作者還善于從動態(tài)中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深情的思念推動著她不停的動作:下西洲,折梅、寄梅,采蓮、弄蓮、置蓮,望飛鴻,上青樓,卷簾,做夢?;顒拥目臻g也不斷在變換:家中,西洲,南塘,青樓。在動態(tài)中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矢志不移的追求。其三,詩中多用重字,接字,諧音雙關(guān)等寫法,形成反復(fù)回環(huán),有余不盡的情韻,修辭學(xué)上的“頂真(針)”手法的運用,顯得音韻流美。 南朝樂府民歌的特點是感情真摯,纏綿悱惻,語調(diào)婉轉(zhuǎn)清麗。在藝術(shù)上,一是體裁短小,多五言四句;二是語言清新自然,如清水出芙蓉;三是多用雙關(guān)諧音字,如以“藕”諧“偶”,“絲”諧“思”,以“蓮”關(guān)“憐”,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