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夫人楊絳25日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享年105歲。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確認了這一消息。至此,楊絳與丈夫、獨女已先后走完人生路,她筆下的“我們仨”悄然謝幕。 晚年住北京三里河 近日傳病重 楊絳,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時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 楊絳1935年與錢鐘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49年后,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據報道,2003年她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又成書《走到人生邊上》。至2014年,103歲的楊絳新書《洗澡之后》出版,這是她98歲后為其小說《洗澡》所寫的續(xù)作。 錢鐘書與楊絳最美的愛情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國學大師錢鐘書心目中,妻子楊絳無人可比擬。兩人相濡以沫超過半世紀,是文學界羨煞旁人的神仙眷侶。 錢鐘書約會楊絳 見面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 當年3月初,兩人在清華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鐘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 錢鐘書其后寫信約會楊絳,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睆拇藘扇碎_始鴻雁往來,“愈寫愈勤,一天一封”。楊絳驀然驚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了。” “絕無僅有的結合了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1935年兩人結婚,開始了60多年的姻緣。在抗戰(zhàn)結束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錢鐘書寫道:“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p> 多年后,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卑阉罱o錢鐘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p> 可能是中國最后一個用先生稱呼的女性 他們的女兒錢瑗曾說:“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如今斯人已逝,芳香永存,令讀者感慨不已。有網民留言,“再不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壬宦纷吆谩保翱赡苁侵袊詈笠粋€用先生稱呼的女性了,也給那個時候美好的時代畫上了句號。” 晚年的錢鐘書和楊絳,兩人相濡以沫超過半世紀。 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讀書迅速成為她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她說:“不好過?!薄耙恍瞧诓蛔屇憧茨兀俊彼穑骸耙恍瞧诙及谆盍??!?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21歲的楊絳與朋友一起北上,當時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學,準備一起入學。但楊絳臨時變卦,毅然去了清華當借讀生。母親后來打趣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p> 當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兩人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鍾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睏罱{答:“我也沒有男朋友?!睆拇藘扇吮汩_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楊絳覺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了?!?br>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p> 1966年,錢鍾書仍寫出了宏大精深的傳世之作《管錐篇》。楊絳也完成了譯著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八卷本《堂吉訶德》。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不過,書出來后,卻只能在柜臺底下賣。求學時老師給楊絳的批語是“仙童好靜”,在英才濟濟的東吳大學,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楊絳是班上的“筆桿子”,東吳大學1928年英文級史、1929年中文級史,都由她“操刀”。 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后陪錢鍾書西方游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夫展開讀書競賽。兩人回到家中無事,便對坐讀書,還常常一同背詩玩兒,發(fā)現(xiàn)如果兩人同把詩句中的某一個字忘了,怎么湊也不合適,那個字準是全詩中最欠貼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br> 錢鍾書從昆明回上海后想寫《圍城》,楊絳甘做“灶下婢”,輔佐夫君全力搞創(chuàng)作。閑時在陳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動下,嘗試寫了部四幕劇《稱心如意》。沒想這位自稱業(yè)余的劇壇新手“出手不凡”,第二年《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上演時“引來陣陣喝彩聲”,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后,楊絳又接連創(chuàng)作了喜劇《弄真成假》、《游戲人間》和悲劇《風絮》。 楊絳語錄 【1】: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 《一百歲感言》 【2】: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楊絳 【3】: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楊絳 《我們仨》 【4】: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楊絳 《將飲茶》 【5】: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 《100歲感言》 【6】: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楊絳 【7】: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 《我們仨》 【8】:他發(fā)愿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楊絳 《我們仨》 【9】:世態(tài)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tài),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楊絳 《將飲茶》 【10】:父親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 《將飲茶》 【11】: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 《一百歲感言》 【12】: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楊絳 【13】: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楊絳 【14】: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楊絳 《我們仨》 【15】: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 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楊絳 【16】: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于是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贰?--楊絳 《我們仨》 【17】: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 --楊絳 《洗澡》 【18】: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楊絳 《將飲茶》 【19】:在大的時代里,個人正如一葉扁舟,唯有隨波逐流,偶爾的諷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靜地一步步走向墳墓而已。命運于此,并不是一個悲劇,不過是巨大的諷刺。 --楊絳 《干校六記》 【20】: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后來就真的堅強了。 --楊絳 【21】: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態(tài)龍鐘。他沒有力量說話,還強睜著眼睛招待我……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 《我們仨》 【22】: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楊絳 【23】:“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我從未后悔 --楊絳 《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我從未后悔》 【24】:我在中學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還深深印在腦里。我既不能當醫(yī)生治病救人,又不配當政治家治國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徑,盡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無知,老而無成當年卻也曾那么嚴肅認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過這也足以證明:一個人沒有經驗,沒有學問,沒有天才,也會有要好向上的心--盡管有志無成。 --楊絳 《將飲茶》 【25】:我向來以為自己是個隨和的人,只是性情有點孤僻,常悶悶不樂,甚至懷疑自己有憂郁癥,并且覺得自己從出世就是個錯,一言一行,時候回想總覺得不當。我什么都錯。為什么要有我這個人呢? --楊絳 《洗澡》 【26】: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楊絳 《我們仨》 【27】: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 【28】:”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從未后悔娶她” 錢鐘書與楊絳的一世情緣 我第一次和鐘書見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見面后老錢開始給我寫信,約我到工字廳相會。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倍覄t緊張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庇谑潜汩_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了。 --楊絳 【29】: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凈。 --楊絳 《干校六記》 【30】: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楊絳 《一百歲感言》 先生,一路走好! 來源:鳳凰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