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勞動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遭受了身體受傷,由于不懂相關法律規(guī)定,于是就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法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時會把勞動工傷案件當作普通的人身傷害賠償案件處理。由于適用案由和法律條文不一樣,所得的賠償也不盡相同,甚至相差很大。那么人身損害賠償與工傷賠償有什么不同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為你解答。 一 發(fā)生的基礎關系不同 工傷的前提是勞動關系,這里的“勞動關系”是法律特有概念,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勞動,是適用勞動法律的關系。 人身損害卻是一般的雇傭、幫工、承攬過程中的發(fā)生的身體損害。 二 賠償標準不同 工傷案件沒有城鎮(zhèn)和農村居民之分;一般來說,工傷的賠償數(shù)額高于人身損害賠償。 一般人身傷害案件要根據(jù)城鎮(zhèn)居民或者農村居民計算賠償標準。 三 適用法律不同 工傷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及配套勞動法規(guī)調整。 《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及人身損害司法解釋。 四 處理機構不同 工傷由勞動行政部門、勞動仲裁機構處理。 一般人身傷害直接由法院受理和審理。 五 傷殘鑒定機構不同 工傷由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適用的標準是《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等級》。一般來說,對于同一種傷情,工傷傷殘等級要比交通事故等的傷殘等級更有利于傷者。 一般人身傷害由司法鑒定機構鑒定,適用的標準則是人身損害或交通事故鑒定標準:《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和醫(yī)療事故分級標準(試行)。(同樣的傷情,勞動鑒定的標準比司法鑒定的標準要高一級)。 六 舉證責任不同 按照法律規(guī)定,工傷糾紛對勞動者的傷害事實、工作年限以及工資標準有爭議時,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即舉證倒置。用人單位舉證不能的,就直接采信勞動者的主張。 一般人身傷害案件,受害者對自己的傷害以及工資標準由受害人自己負舉證責任,受害人舉證不力的,就要承擔不利的后果。 七 賠償主體不同 工傷的一方當事人是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另一方則是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yè)或者個體戶(必須有營業(yè)執(zhí)照,工程層層轉包的,由具備法人資格的發(fā)包方承擔)。 一般人身損害案件的主體可能都是自然人。一般而言,自然人的賠償能力遠遠不如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yè)或者個體戶。 八 責任劃分不同 工傷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也就是說,不給勞動者劃分過錯責任。 一般人身傷害要根據(jù)雙方的過錯程度劃分責任(如:三七開、二八開)。 九 是否可以一次性賠償?shù)膮^(qū)別 在工傷賠償中,除了5-10級傷殘可以一次性解決賠償外,1-4級傷殘一般法律不允許一次性賠償解決,因為1-4級傷殘一次性解決往往不利于傷者的后半生生活。通常,如果一名工傷者如果25歲、4級傷殘的話,如果按月領取傷殘津貼,在北京一般都有一百萬元以上的總額累計。如果1-3級還有護理費的話,按月領取傷殘津貼和護理費總額累計可達數(shù)百萬元之巨。所以,1-4級傷殘,國家法律一般不支持一次性賠償解決,因為傷者吃虧太大了。目前,在我國有的省、市和自治區(qū)地方性法規(guī)或規(guī)章規(guī)定了1-4級可以一次性解決(例如北京、天津等),但賠償額真的是杯水車薪,建議傷者及其家屬最好不要采取這種方式,還是按月賠償有保障。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生效了,1-4級傷者的后半生將會更加有保障了: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fā)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p> 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除了后續(xù)治療費之外,一般都是一次性解決賠償問題。 十 二次手術費等后續(xù)治療費由誰承擔的區(qū)別 在工傷賠償中,5-10級傷殘的傷者,在解除勞動關系后,二次手術費等后續(xù)治療費一般都由傷者自己來承擔。一般在解除勞動關系后,工傷職工就和原單位不存在任何關系了,工傷二次手術費(一般為取內固定物鋼板費用)由工傷者自己出。因為在解除勞動關系時,法律規(guī)定了工傷者可以要求單位賠償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等,其中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里面就包括了后續(xù)治療費,而后續(xù)治療費里面就包括了二次手術費用。那工傷職工如何才能讓二次手術費由單位出,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自己又能得到賠償呢?那就有兩個辦法:1、暫時不解除勞動合同,等做完二次手術再解除勞動合同,這樣二次手術費用就由單位出了,自己解除勞動合同還能得到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和單位協(xié)商預付了二次手術費才解除勞動合同,要不就不解除勞動關系。 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后續(xù)治療費由侵權人或加害人來承擔沒有任何異議。 十一 關于精神損害賠償?shù)膮^(qū)別 工傷賠償沒有精神撫慰金一說,如果在工傷賠償中,傷者及其家屬一方在勞動仲裁或訴訟中提出精神撫慰金,則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jù),一般不會得到仲裁或法院的支持。當然,如果傷者及其家屬在與單位談判、協(xié)商過程中提出精神撫慰金,這個可以和單位協(xié)商。 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一般只要存在傷殘等級就會有精神撫慰金的賠償,一般各地掌握在一個傷殘等級為2000元-5000元的賠償標準。 十二 關于訴訟時效的區(qū)別 傷認定申請的時效也是一年,傷者及其家屬應在受傷害或職業(yè)病鑒定后1年之內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工傷認定、傷殘鑒定后,何時提出勞動仲裁申請賠償,法律對此不嚴格執(zhí)行一年勞動仲裁申請時效規(guī)定,根據(jù)具體情況掌握。 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一般訴訟時效是1年,從受傷害之日起計算。 十三 工傷和其他人身損害賠償發(fā)生重合時的區(qū)別 在我們國家,關于交通事故導致的工傷,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重合,是否可以得到雙重賠償,國家沒有統(tǒng)一的法律來規(guī)定。這個由各省、市和自治區(qū)來規(guī)定,而且規(guī)定也并不一致。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親屬在獲得民事賠償后是否還可以獲得工傷保險補償問題的答復》([2006]行他字第12號):“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職工或其近親屬,從第三人處獲得民事賠償后,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向工傷保險機構申請工傷保險待遇補償。” 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和工傷賠償除上述區(qū)別之外,還有其他具體賠償項目的計算標準,程序的區(qū)別(工傷一般分為四階段:確認勞動關系、工傷認定、傷殘鑒定、勞動仲裁,對仲裁不服才進入訴訟;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直接進入訴訟)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