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游三峽來過一次小三峽,那次應(yīng)該說是“告別小三峽之旅”,當(dāng)時的小三峽還沒有被淹沒,而葛洲壩水庫的回水也還到不了這里。所以,上次看到的是小三峽原貌。這次要來看看小三峽現(xiàn)在的狀況。記得上次來的時候,我們是天剛亮就下大船去河灘上排隊上小船,然后坐著小船進(jìn)入小三峽。小三峽里面的水很淺,只能坐類似竹排那樣吃水很淺的小船進(jìn)去,每船十人。河水彎彎曲曲,拐彎的地方經(jīng)常有河灘,河灘上都是大小不一的鵝卵石,當(dāng)?shù)氐男『⑹掷锱e著一個抓蜻蜓的抄子伸到過往的船上,讓游客往抄子里面放錢,那個抄子里面已經(jīng)有不少零錢。 小三峽是一段叫做馬渡河的峽谷,入口就在巫山新縣城旁邊。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條河騎馬就能過去。小三峽再往山里走,水更淺,峽谷也更窄,船已不能行。當(dāng)?shù)氐男『⒆釉谶@里玩水,水深只到小孩的腳脖子。那個地方現(xiàn)在叫小小三峽,也可以通船,不過是更小的船。當(dāng)年的小三峽河水和現(xiàn)在武夷山的九曲溪差不多,當(dāng)然,小三峽是峽谷,兩岸都是陡峭的石壁,比九曲溪沿岸更秀麗、險峻。如果說巫山縣段的長江是大街,那小三峽就是大街兩邊的小胡同。大街上雖然有高樓大廈,可是馬路很寬闊;小胡同里面雖然兩邊都是低矮的平房,可是街道狹窄,曲里拐彎,另有一番情調(diào)。所以,長江三峽好比是王府井大街,兩邊高樓林立;小三峽就好比是南鑼鼓巷,小路兩邊都是各式老房子;小小三峽更好比是煙袋斜街,歪歪扭扭,曲里拐彎。 我們這次是在一個碼頭躉船上換乘小船,說是小船,可也有二樓吶。我們游輪上的大人小孩一百二十多位都能裝在一條這樣的小船里??梢婋m然是小船,也要辯證地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嘛。我們花了三十塊錢去二樓甲板喝茶,其實這是觀景甲板的門票。進(jìn)入小三峽,峽口是那個招牌式的石門,兩邊高聳的石壁就像一扇大門。 進(jìn)了石門就是一個急拐彎,右岸有崩塌的痕跡。 拐過彎去,眼前豁然開朗,前面一座拱橋飛架兩岸,那上面鋪著滬蓉高速公路?,F(xiàn)在重慶和宜昌之間不僅有豪華游輪通行,還有高速公路連接,據(jù)說開大奔只要五六個小時就可以從宜昌到重慶;甚至還有高鐵,我們船上有游客從重慶坐高鐵到宜昌只要四個多小時。 前面出現(xiàn)一座村莊,肯定是從原來河灘搬遷到半山腰的,必須搬到175米蓄水線以上。過去河灘上拿抄子討錢的孩子們都沒有了,現(xiàn)在舉著抄子可是夠不到游客了。 過去有一句中西合璧的古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條條大河入東?!?,流入東海的長江水是來自千百條馬渡河這樣的小河。小三峽里的水過去是流入長江的涓涓細(xì)流,現(xiàn)在小三峽里的水都是長江倒灌進(jìn)來的。 京郊居民進(jìn)城坐長途汽車,小三峽深處的居民出山則是坐長途汽船。 現(xiàn)在小三峽里面可沒有過去熱鬧了,過去的小船只能坐十個人,我們一百二十多人就要十好幾條小船,排成大隊魚貫而行?,F(xiàn)在我們這么多人就坐一條船,而且峽谷里就我們一條船,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不過即使只有我們一條船,我們也不孤單,大家聚成一團(tuán)擠在船頭互拍合拍輪流拍。 這個小女孩成了明星,周圍有一百減十等于九十架相機(jī)手機(jī)耳機(jī)對著她大拍。不對,沒有耳機(jī),耳機(jī)不能拍照。 我們在這里瘋玩兒,可是岸邊陡壁上卻有工人在維護(hù)航標(biāo),讓我們真是慚愧。 嗖的一下,我們左舷竄過去一條快艇,是公安局的。他們可能是在水上巡邏的,也可能是拉著公安局長和局夫人來視察的,還有局大舅子。 岸邊石壁上有一個大洞,住在洞里的神仙只能見著半年太陽,另外半年泡在水里。 絕壁之下居然還有一個碼頭,當(dāng)?shù)鼐用褚脑?,是從上面的懸崖上跳下來嗎?下了船要想回家的話還得會飛才能上去懸崖? 其實在碼頭的高度沿著山崖有古棧道,古今之人多由此棧道進(jìn)出深山。我們在附近的一個碼頭換上二十人制更小船,接著向小小三峽里面開去。過去這里的水就是老話說的“腳面水,平趟”,現(xiàn)在都可以走船了。小小三峽里的兩岸風(fēng)光更加秀麗。 岸邊居然還有垂下來的鐘乳石,和山洞里鐘乳石不同的是這里的鐘乳石上長滿了青苔。 導(dǎo)游說這段山崖上有一個懸棺,并且指給大家看,我目力不迨,完全沒有看到。我就把這段山崖拍了下來,回家放大了看,還是沒有看到。上次來小三峽的時候可是看到了好幾個懸棺,有的是一個長的山洞,里面橫著一具古棺材;而有的則是一個小洞,里面豎著一具古棺材,半截露在外面。據(jù)說現(xiàn)在小三峽里面就只有這一具懸棺了,沒敢問其它的是怎么被誰壞了。 回來的路上,每條船的老大和老二都要攜嘴同力撅著屁股為船客們唱幾首山歌,然后呼吁大家貢獻(xiàn)一些聽歌的銀兩。按照他們的說法,這一段旅游的門票有好多人分,旅游公司要收管理費(fèi)和繳稅,船東要分一份,導(dǎo)游要分一份,到他們船工就是一個月八百塊錢工資。觀景甲板的錢是歸燒茶公司的。所以他們希望大家能額外給點(diǎn)小費(fèi)。你別說,我還真是沒有想到一個旅游還真就養(yǎng)活了那么多人,真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游完小三峽,這個巫峽的風(fēng)光就被我們閱盡了。 唐代詩人孟郊曾有一詩《巫山曲》:巴江上峽重復(fù)重,陽臺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孟郊曾做過小官,他不好好做官卻到處游歷,就游到三峽,便有了此詩。詩里提到了巫峽兩岸十二峰,詩里還提到荊王,就是楚襄王,云雨之夜夢到巫山神女。詩里又有說到猿啼三聲,很多唐詩里都有三峽猿啼的描寫,可是我們一路走來還真是沒有聽到猿啼,也沒見到岸上有猴子下山摘桃。 且把猿猴忘卻,重登游輪續(xù)前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