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問的其實是兩個問題:1、紂王的后人;2、商朝的后人,即殷商遺民。 看似強大的商王朝竟亡于一夕,說出去誰能信?然而這的確是真事,甚至連其對手西周這個平頭哥完全沒想到有著河馬般體量的商朝滅亡竟如是之速。也正因此,伐紂勝利后的殷商遺民的安排是個極大問題,因為平頭哥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消化掉死去的河馬。 遺民由這幾方面組成。 一、紂王的直系后裔,此人叫武庚 《史記·殷本紀》: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xù)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悅。 這個武庚在《封神演義》中也有出現(xiàn)。第98回:只見后宮擒紂王之子武庚至……歷中上的武庚,母親當然不見記載;但以封神分析,他應該是紂王與妲己的孩子。 如同歷史上一般,封神中武王也不曾斬殺武庚,反而“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 但這位老兄卻是個不安分的主,當周王室西歸后,沒兩年,他就趁武王病死、周公輔政之時,聯(lián)合了封在附近監(jiān)視他的幾個人一起發(fā)動叛亂。這幾個人都是武王的弟弟,一個是管叔,一個是蔡叔,一個是霍叔,史稱“三監(jiān)之亂”。 這樣作死顯然是不行的。周公頂著流言蜚語東征,很快就殺掉了管叔和武庚,并放逐蔡叔。前后三年時間,平定東土。 紂王直系后裔,至此絕。 二、微子 這位微子本是紂王的長兄、帝乙的長子,但因為是庶出,不能即位。封神中,這個原因是紂王帝辛年輕時太亮眼,力大無窮,武勇豪邁,商室老臣在他身上看到了興商的希望,所以勸帝乙立紂王。 微子名啟,雖出身下賤,但命運卻實現(xiàn)了逆襲,他比紂王父子倆都活得長。武庚伏誅后,周室立其于宋(今河南商丘,隨便說一句,啟立于宋,后世子孫遂以宋為姓,后來的北宋南宋,也與商丘有關系)。 《史記·殷本紀》記載這段史實十分簡略: 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續(xù)殷后焉。 這一系當然傳承到今時今日,化作無限廣大的血脈??梢赃@么說,如今凡是姓宋之人,或是后裔或是改姓,多多少少總與微子有點關系。 三、箕子 帝乙之弟,紂王之叔。見紂王一通亂搞,諫言不聽,披發(fā)佯狂為奴,隱而鼓瑟以自悲。 箕子實是大賢。殷亡,武王尋問箕子,問以倫常所序?;舆M以鴻范九等。 什么是鴻范?就是統(tǒng)治天下的大法則! 分為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稽疑、庶徵、向用五福畏用六極九等。記載在《史記·宋微子世家》,又記于《尚書·洪范》,鴻范即洪范。 箕子說完這番話后,武王肯定十分滿意,于是封他在朝鮮而不用向周朝稱臣,相當于是化外之國。 箕子朝鮮延續(xù)千余年,直到西漢初年才被燕人衛(wèi)滿所滅。據(jù)說箕子東渡朝鮮帶去了約五千人,加上統(tǒng)治時間如此之久,那邊有多少殷商后裔,大家自己想吧。 四、殷地安 殷亡時,今江蘇一帶的諸侯攸侯喜帶著屬下幾十萬人不知所蹤。 這可太奇怪了,這么多人突然一下就不見了。 鑒于美洲的原始印第安文明與殷商文明有諸多相似之處,有學者推測印第安傳說中的Hosi王就是侯喜,而“印第安”即是“殷地安否”之意。 這個猜測在網(wǎng)上非常流行,在下學識不到,不多作評論,不過個人意見,感覺的確應該是YY。 最明顯的證據(jù)就是印第安人及美洲文明是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因為他認為自己到達的是東方的印度。 難道這位哥先生竟如此給力,在那一刻侯喜附身,咆哮出了延遲2000多年之久的—— 殷地可安?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