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趙云有兒子嗎?為何都默默無聞?“常山趙子龍”百戰(zhàn)百勝,他的兒子為何都默默無聞? 有句老話,叫“老子英雄兒好漢”,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三國名將之后,在戰(zhàn)場上也多有建樹。比如,關(guān)羽的兒子關(guān)平、關(guān)興,就連謀臣出身的諸葛亮,其子諸葛瞻在歷史上也給后世留下一抹記憶——魏將鄧艾伐蜀,諸葛瞻率領(lǐng)長子諸葛尚、將軍張遵、李球、黃崇防御綿竹(今四川德陽市)。只是,諸葛瞻沒有乃父英明,防守綿竹時,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jī)。但是,最終能勇敢地出城與鄧艾決戰(zhàn),兵敗被殺,忠烈可嘉。 趙云是三國時期的一員猛將,一生從無敗績,號稱常勝將軍。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所以有“常山趙子龍”之稱。漢末軍閥混戰(zhàn)時,趙云也與其兄長一起拉了一支小隊伍,成為白馬將軍公孫瓚的部曲。但是,從軍不久,趙云因為兄長便因病去世了,趙云也隨之離開。 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后,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zhàn)、長坂坡之戰(zhàn)、江南平定戰(zhàn),獨(dú)自指揮過入川之戰(zhàn)、漢水之戰(zhàn)、箕谷之戰(zhàn),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zhàn)果。除了四處征戰(zhàn),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趙云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rèn)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趙云去世后被追謚為“順平侯”,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如此英武神勇的趙子龍,他的子孫卻聲名不顯,這是為什么呢?有人說,是因為趙云的名頭太響,以至遮蔽了兒子的光芒。趙云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tǒng)、次子趙廣,但是,讀者對這哥倆兒卻相當(dāng)陌生。在《三國演義》中,哥倆的出場是在趙云病逝之后。 “正飲酒間,忽報鎮(zhèn)南將軍趙云長子趙統(tǒng)、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于地曰:‘子龍休矣!’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酌鞯愣拊唬骸育埳砉?,國家損一棟梁,吾去一臂也!’眾將無不揮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后主思念趙云昔日之功,封大將軍順平侯。祭葬甚厚;封趙統(tǒng)為虎賁中郎,趙廣為牙門將,就令守墳。二人辭謝而去(《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blockqu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