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桂枝與肉桂溫陽通脈治郁證

 易醫(yī)文化 2019-04-12

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臨床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病證。

中醫(yī)認為郁證的病因病機為情志所傷,肝氣郁結,日久致五臟氣機不和??偟闹蝿t是理氣開郁、調(diào)暢氣機、怡情易性。實證以疏肝理氣為主,虛證以益氣血扶正為主。臨床常用疏肝理氣、解郁瀉熱、行氣化痰等法。

郁證之氣滯血瘀證案

患者某,男,43歲。2016年6月6日初診,胸部滿悶、脹痛6個月,加重伴周身竄痛1個月。因工作思想壓力較大,長期情緒低落,近6個月來胸部滿悶、脹痛(尤以心前區(qū)為甚),時輕時重,間斷服用逍遙丸等藥,未效。近1個月出現(xiàn)周身竄痛,右脅部痛次較多,腰困,精神緊張,隔幾日去醫(yī)院化驗血、做B超、心電圖,未見明顯異常。納眠可,二便調(diào),面色晦暗,舌暗有瘀斑,苔白厚,脈弦澀。既往體健。西醫(yī)診斷:神經(jīng)官能癥;中醫(yī)診斷:郁證(氣滯血瘀證)。予患者心理疏導,處方:當歸10g,生白芍15g,柴胡5g,茯苓15g,炒白術15g,香附10g,烏藥10g,木香10g,枳殼10g,元胡10g,蘇木10g,桃仁10g,紅花10g,路路通10g,夏枯草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山萸肉10g,桂枝10g,肉桂5g。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6年6月14日):周身竄痛近3日未出現(xiàn),胸悶脹痛減輕,仍腰困,精神狀態(tài)佳,面色改善,舌脈如前。前方繼服7劑,煎服法同前。

三診(2016年6月22日):周身竄痛未作,胸悶脹痛及腰困消失,面色轉(zhuǎn)常,舌暗改善,舌瘀斑變淡,苔白薄,脈弦。前方7劑善后。

按:患者長期思想壓力較大,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瘀阻脈道,不通則痛,氣滯的疼痛特征為脹痛,瘀血的疼痛特點為刺痛、固定不移,患者既有氣滯之胸悶脹痛,又有瘀血疼痛表現(xiàn),部位以右側(cè)脅部為甚,又因氣機不暢,不通則痛,部位隨氣的運動而變,故表現(xiàn)為竄痛。結合面色、舌脈辨證為氣滯血瘀。患者曾屢服逍遙丸未效,一者因丸者緩也,二者因一味疏肝行氣欲速不達。處方中以逍遙散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烏藥湯、枳殼、元胡行氣活血止痛;蘇木、桃紅、路路通活血通絡,祛瘀止痛;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巴戟天、淫羊藿、山萸肉補腎斂氣,使全方行氣而不傷正;方中未用逍遙散之薄荷,桂枝、肉桂取而代之,辛通郁陽,溫通經(jīng)脈,使得氣機、血脈通調(diào),通則不痛,疏肝止痛之功更效。諸藥共奏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效,故6月痼疾很快向愈。

郁證之氣滯痰凝證案

患者某,男,33歲。2015年7月25日初診,咽中如有物梗塞3個月?;颊?個月前參加省大型知識競賽,緊張過度,賽畢自感咽部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時輕時重,心情舒暢則輕,遇情緒波動則重,近1月余又出現(xiàn)入睡較困難,時有干嘔、咳嗽,二便正常。經(jīng)檢查除外占位性病變,服用消炎藥未效。舌淡青,苔白厚膩,脈弦滑。西醫(yī)診斷:慢性咽炎;中醫(yī)診斷:郁證(氣滯痰凝,化火氣逆)。處方:半夏9g,厚樸10g,蘇葉10g,蘇梗10g,蘇子10g,茯苓15g,竹茹10g,郁金10g,枳殼10g,青皮10g,桔梗10g,炒棗仁15g,合歡花15g,桂枝10g,肉桂5g。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5年8月1日):異物感明顯消失,嘔咳減輕,眠差,不易入睡。舌脈如前。前方加青蒿10g、珍珠母30g。7劑,煎服法同前。反饋服藥后諸癥愈。

按:患者因過度緊張,肝氣不疏,肝郁乘脾,脾運失健,內(nèi)生痰濕,痰氣交阻于咽,則咽部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并隨情緒變化而波動,《醫(yī)宗金鑒·諸氣治法》稱之為“梅核氣”。郁滯與痰濕服消炎藥無法解除,進而化火上擾心神,則入睡困難;木火刑金,則咳嗽;木旺乘土,則干嘔;舌淡青,苔白厚膩,脈弦滑,均是肝郁氣滯夾痰之象。《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云:“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處方以半夏厚樸湯、竹茹降逆化痰清熱,其中蘇葉、蘇梗、蘇子齊用,加強行氣寬中之效,郁金、枳殼、青皮調(diào)暢氣機,炒棗仁、合歡花安神解郁,桔梗載藥上行、利咽祛痰,尤其伍以桂枝、肉桂引火歸元,使痰飲溫化得運,利于排出體外。諸藥共奏理氣化痰、疏肝開郁之功,其中溫陽通脈法使氣疏痰消,氣機得暢,諸癥消除而痊愈。

郁證之肝郁脾虛證案

患者某,男,55歲。2016年5月19日初診,情緒不寧伴晝夜不得寐12年余。12年前由于工作壓力大出現(xiàn)精神差,心情抑郁,多思善疑,悲憂善哭,易怒喜靜,惡與人交流,無興趣之事;睡眠差,甚則晝夜不得眠,開始在醫(yī)生指導下口服地西泮片,由半片漸加至4片,后改服艾司唑侖片,現(xiàn)每晚先服艾司唑侖1片,半夜醒后再服1片,間斷可睡3~4h,且不易入睡、眠淺易醒;納差、少食后胃脘脹滿;大便不爽,1日1行,質(zhì)黏不成形、量少;小便可。形體消瘦,面萎黃、舌青紫,齒痕深,苔白厚膩,脈細弦尺弱。既往體健。西醫(yī)診斷:抑郁癥;中醫(yī)診斷:郁證(肝郁脾虛,陰陽兩虛)。處方:人參10g,黃芪10g,焦白術10g,茯苓15g,當歸10g,炒棗仁15g,炙甘草10g,青皮10g,枳實10g,半夏9g,陳皮10g,生地黃10g,川芎10g,生白芍20g,合歡花20g,浮小麥20g,煅龍骨(先煎)20g,煅牡蠣(先煎)20g,焦神曲15g,焦麥芽15g,焦山楂15g,桂枝5g,肉桂5g。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6年5月26日):訴仍喜靜、善悲憂;眠差,現(xiàn)每日須服艾司唑侖1片可睡3~4h,不易入睡、眠淺易醒;納差、胃腹脹減輕;大便無力、質(zhì)黏不成形。面舌脈如前。前方去枳實,加黃連3g。14劑,煎服法同上。

診(2016年6月10日):精神可,喜與人交流,心情開朗;眠可,已停服用艾司唑侖1周,每日可睡6~7h。納谷香,無胃脘脹滿;大便不成形。面色常,舌淡紅,齒痕淺,苔薄白膩,脈細滑。繼予2016年5月26日方28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2016年7月12日):精神好,情緒開朗,喜歡做事,思維豁達,遇不愉快事件能正確認識、處理;納眠好,大便成形。囑其將2016年5月26日方制成丸劑續(xù)服。半年后隨訪患者神形俱安,飲食起居一如常人。

按:患者因工作壓力大,肝氣不疏,肝郁日久化火,火循經(jīng)上擾心神,則眠差,情緒不寧;肝郁乘脾,脾失健運,痰濕內(nèi)停,則納差、少食后胃脘脹滿,大便質(zhì)黏、不成形;火劫傷陰,陰損耗陽,故形體消瘦、面萎黃,舌青紫,齒痕深,苔白厚膩,脈細弦尺弱,均是肝郁脾虛夾瘀之象。初診時給予心理疏導,方用歸脾湯加減,補益氣血、健脾養(yǎng)心,青皮、枳實、半夏、陳皮行氣祛痰,當歸、生地黃、川芎、生白芍養(yǎng)血安神,焦三仙消食和胃,煅龍骨、煅牡蠣、浮小麥斂神益氣,合歡花安神解郁,方中桂枝、肉桂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救岌岌可危之真陽,以陽中求陰,陰陽相助。正所謂張介賓之“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諸藥共奏益氣補血、健脾和胃、養(yǎng)心安神、助陽歸元之功,方中有人參、桂枝、肉桂等藥,均較溫熱,患者服后并無熱象,更說明陰損及陽、陰陽俱虛。12年余的郁證服藥后諸癥均消,療效滿意。

《丹溪心法·六郁》提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拂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朱丹溪還提出六郁之說。臨床中常見因?qū)嵵绿?、虛實夾雜,尤以氣滯血瘀證、氣滯痰凝證、肝郁脾虛證多見。

臨證結合不同患者實際情況,將郁證常見證候歸納為氣滯血瘀證、氣滯痰凝證、肝郁脾虛證、氣陰兩虛證,治療時針對不同病機,面診時注意運用心理疏導,配合溫經(jīng)通脈之桂枝、肉桂,加強了主方功能,使痰飲瘀血得化,氣機經(jīng)絡溫運得暢,全身氣機升降有序,益氣滋陰之品直達病所,血潤神安,氣陽來復,諸病消退。前有醫(yī)者雖行氣化痰、祛瘀清熱,全勢而進,然屢屢不效。余認為氣滯日久、痰瘀交阻、陰陽俱虛、虛實寒熱錯雜,祛病猶如剝繭抽絲,久病之郁不可峻猛速攻,須緩圖其效,桂枝、肉桂溫而不熱不燥,可通達內(nèi)外上下,在群藥中協(xié)調(diào)助運,使五臟和調(diào),經(jīng)絡通達,全身陰陽氣血和合,療效滿意。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