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見\青山玉瘞拜蘇軾\朱家祎 2019-04-12 03:18:09大公報 每年清明節(jié),我都要隨家人回河南許昌掃墓祭祖。今年的清明節(jié)因意外地參拜了“三蘇墳”而變得格外有意義。 說意外,是因為我此前從未聽說在距許昌九十多公里的河南郟縣茨芭鎮(zhèn)有“三蘇墳”。當我得知蘇軾、蘇轍兄弟竟然安葬在離許昌這麼近的地方時很是激動。詩壇大家燦若星河,在我心中最熠熠生輝的,非蘇軾莫屬。得知三蘇墓就在附近,且又是清明節(jié),豈有不拜之理。只是我疑惑不解的是蘇軾父子原籍四川眉山,作古后又為何安葬於河南郟縣?經媽媽網上查詢后,我方知緣由:原來蘇軾的弟弟蘇轍曾任職於汝州,有一次蘇軾到汝州看望蘇轍,登臨黃帝鈞天臺眺望蓮花山時見蓮花山“狀若列眉”,酷似家鄉(xiāng)的峨眉山,便與蘇轍商議將以此作為歸宿地。公元一一○一年,蘇軾於常州病逝,遵照他的遺囑,次年他的兒子蘇過從常州將他的靈柩遷往汝州郟城安葬。公元一一一二年,蘇轍卒於潁昌,其子將他與蘇軾并葬一處,稱“二蘇墳”。他們的父親蘇洵本葬於眉州眉山故里,公元一三五○年,郟城縣尹楊允到二蘇墳拜謁后認為“兩公之學實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雖眉汝之墓相望數(shù)千里,而其精靈之往來,必陟降左右”,就把蘇洵衣冠置於蘇軾和蘇轍的墳冢之間,修筑了一座衣冠冢,這就是三蘇墳的來歷。 三蘇墓園掩映在古柏和竹林中,主要是由廣慶寺、東坡碑林和三蘇墳組成的。廣慶寺是元代修建的,一院三進,“三蘇祠”裏主要有元代的三蘇泥彩塑像,是別具一格的寺祠合一的寺院。蘇軾一生多與僧人往來。他曾多次過往廣慶寺,每次經過時便折道廣慶寺與僧人敘談。蘇軾逝后,宋高宗為廣慶寺賜名,寺院僧人四時守護墳院,每逢三蘇的祭日,僧人都要為他們的亡靈超度。踏入青磚灰瓦,古樸清幽的古寺,但見古柏參天,竹林環(huán)抱。春風拂過,翠竹搖曳,發(fā)出沙沙聲響。身臨其境,我腦海裏一下子湧現(xiàn)出蘇軾《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放和快意。 東坡碑林裏是一座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以蘇東坡詩、詞、文為主要內容的大型碑林。其中,最獨特的是百位以不同字體和風格書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草書龍飛鳳舞,氣勢磅礴,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是三蘇墳。入門是一座刻有“青山玉瘞”的牌坊,兩邊刻著蘇軾的“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后面還有兩塊石碑,左邊的刻有“詩魂”,右邊為“仰望東坡”四字。穿過“千秋景仰”大殿,我終於來到培了新土的三蘇墳前,在清明節(jié)向我敬仰的一代詩魂致敬,我無比激動,無比期待。我從未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與這個讓我如癡如醉熱愛的大詩人和文學家近在咫尺。 此時此刻,我想,每一個愛蘇軾的人,每一個有著熱愛詩詞靈魂的人,在一代文豪蘇軾面前都會感到這麼的心動、景仰和充滿敬意? 這天當?shù)匾矠槿K舉行了公祭活動。千年后的今天,蘇軾依然擁有著后世對他無盡的熱愛。借用南宋詞人劉辰翁的話來說,蘇軾的一生,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是以為記。 編者註:本文作者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學生。 |
|
來自: 太乙ocwfrzeutj > 《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