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jīng)濕熱患者 1、中年男性,口苦脅脹,以及陰囊潮濕,頭還有些暈沉。 陽氣郁在關(guān)尺以下,所以有腳汗,而且腿腳不利索,腰也有些酸酸脹脹 龍膽瀉肝湯,方歌:龍膽瀉肝黃芩梔,澤瀉木通車前子。柴胡歸地兼甘草,肝經(jīng)濕熱力能排。 方藥:龍膽草6克,黃芩10克,梔子10克,澤瀉15克,木通15克,車前子10克,柴胡8克,當歸8克,生地黃10克,生甘草8克。 寫完后,特別加了兩組藥對,兩升兩降,而且重用。 兩升,黃芪50克,葛根40克。兩降,薏苡仁20克,牡蠣30克。 黃芪與葛根重用,把下焦郁在那里的清陽之氣往上升,則頭腦好像被陽光一照一樣,立即輕松不少。薏苡仁、牡蠣,把濕濁之氣往下降收,使郁結(jié)化散,則脅痛、陰臭可除。這升清降濁的思路,可以對治絕大部分疾病?!秲?nèi)經(jīng)》說道:“有者求之,無者求之?!边@句話的意味應(yīng)該也在這里。不管人是有病無病,還是大病小病,恢復正常的氣機升降過程,都是最重要的。 2、中年男性,也是明顯的肝經(jīng)濕熱,大腹便便,肥臃懶動。坐在這里,我在旁邊都可以聞到病人口中濁氣的味道。老師同樣專心摸脈,然后說,你小便黃,口苦,頭暈暈沉沉。病人問這是什么問題呢?老師說,這是肝脾濕困,清陽不升。病人又指著脅肋,訴苦說,這里痛,晚上像針刺一樣的痛。老師說,你飲食要注意,要少葷多素,不要吃水果。 然后老師又叫我開龍膽瀉肝湯打底,很明顯這個病人肝經(jīng)濕熱,要比前面那個嚴重。而且還有積滯堵在肝經(jīng)上,所以才會脅肋刺痛。老師除了加葛根、黃芪、薏苡仁、牡蠣,兩升兩降外,還特別又加了兩升兩降,而且重用。兩升,蒼術(shù)10克,白術(shù)30克。兩降,竹茹20克,冬瓜子20克。這蒼術(shù)、白術(shù),把清陽往上一升;竹茹、冬瓜子,把濁陰往下一降。這濕濁郁積在肝膽脾胃上,甚至已經(jīng)開始影響到血脈,所以才會刺痛,故老師特別加強升降的藥對。 病人大腹便便,這蒼術(shù)、白術(shù)可以健運脾氣,令堵在腰腹中的濕濁化散開,即“脾主大腹”,脾經(jīng)擁堵,大腹肥滿?,F(xiàn)在吃喝應(yīng)酬多,不少人都患了吃喝病,把脾經(jīng)都擁堵了。病人口苦,乃穢濁之氣上逆,且煩躁難眠。《藥性賦》說:“又聞治虛煩,除穢嘔,需用竹茹。”穢濁之氣上逆,可選竹茹以降氣,而《藥性賦》稱冬瓜子健脾祛濕,可見冬瓜子更能夠引濕濁氣下行,自膀胱排出,且性味平和,不易傷人。 老師說,這病人血脂還偏高,血脂乃飲食積滯所化,所以治療血脂,以化食消積為主。這樣老師最后又加入雞矢藤30克、穿破石40克兩味藥。雞矢藤消積之功至偉,穿破石專走肝膽經(jīng),最善治療肝膽部積滯、囊腫、結(jié)石。雞矢藤,消胃腸積,穿破石,化肝膽積。 一般輕微的積滯會引起病人一時的不適,可長久沒有把積滯消散化開,就會形成腫塊?!饵S帝內(nèi)經(jīng)》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可見,治療肝經(jīng)疾病,不能局限在只疏肝治肝上,而是應(yīng)該肝脾并調(diào)。雞矢藤健脾胃以消積,以強壯脾土功能,就是為了防止肝木克犯脾土。穿破石穿破結(jié)滯,令氣機上下通達,而不至于使結(jié)滯留滯在脅肋作痛。這兩味藥是防止疾病惡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