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標志在大陸客看來,就是莒光樓和“毋忘在莒”刻石了。耗資新臺幣百萬的莒光樓源自古代記功的麒麟閣,意為英雄樓,1953年完工,由沈學海設計。 該樓仿古外形,高三層,十字脊屋頂源自紫禁城角樓,中間為大禮堂。莒光樓三字出自18歲士兵賴生明之手,此人在1950年大擔島作戰(zhàn)期間穿越我軍陣地、向被分隔的蔣軍傳令,因而立功。胡璉特意請其題字,以彰顯其官兵平等風度。 大擔島一役我軍依舊鎩羽,準備良久的精兵強將居然被數(shù)量較弱的守軍擊敗,實在匪夷所思。該島孤懸于外,距離小金門較近,即使我軍攻下也無力防守,海上根本無法補給,不明白為什么我軍要發(fā)動這樣的攻擊,好似一次迪厄普式的試探,結果徒增國軍志氣。 兩側樓道設置展板,昔日展示歷次金門作戰(zhàn)的蔣軍立功官兵事跡,現(xiàn)在內容變?yōu)榻痖T風情展,以及金門三寶(金門商戰(zhàn)大獲全勝是不爭事實)的宣傳櫥窗。 樓頂陳列室為胡璉生平介紹,內設其生前所獲青天白日章,一度被大陸客盜走,此舉純屬經(jīng)濟利益驅動,終究不太光彩。展品中還有門券,看來一度也曾收費參觀。 我們乘著雨夜摸近莒光樓,本來只想外觀罷了,不料門還未關,就進去觀光。事后聞知,胡璉遺愿是“魂依莒光樓”,不禁感到一陣寒意。
APEC期間赴粵,明日起休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