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也許是一件好事,至少她再也不用被關進月經小屋里?!?/p> 這句話是Shahi的姐姐在媽媽的命令下燒掉了妹妹的衣服,無奈說了一句,希望隨著風能夠帶走妹妹所有的一切。 四天前,19歲的Shahi被家人關進叔叔的牛棚里,在爛泥與甘草堆進的茅屋里被一條毒蛇所咬傷,不幸身亡。 這間所謂的“月經小屋”,只是一個黑暗陰冷且沒有窗戶的泥屋,被家人關進的Shahi并不是犯了什么錯,恰恰只是因為她來了生理期。 (尼泊爾西部Dailekh地區(qū)的500多座月經小屋里,其中的一間成為了Tulasi Shahi的葬身之地) 在尼泊爾農村里,無論是少女還是成年婦女,只要自己來了生理期,就必須要在月經結束前住進“月經小屋”,這種是尼泊爾一項古老的傳統(tǒng),在Chhaupadi(月經禁閉)的傳統(tǒng)觀念里,經血是有毒的。 在古老的傳說中,若經期的女性觸碰到莊家植物或牲口家畜,它們就會生?。蝗艨拷麡?,果子在沒有成熟的時候掉進地上;若去打水,水井會干枯;若跟別人接觸,別人就會一病不起。 甚至在某些地區(qū),女性月經期間會害怕激怒到教育女神Saraswati。她們就被禁止讀書、書寫又或者觸碰書籍。 盡管在2006年,尼泊爾政府就下令取締 chaupadi ,明確杜絕這種陋習,禁止隔離經期女性。但法律還是擋不住不少農村地區(qū)保留這樣傳統(tǒng),也讓不少女性因此而被性侵、被咬傷甚至死亡。 2019年1月,Parwati Bogati在破敗的月經小屋里接受了5天禁閉后死亡,僅僅因為她在沒有窗子的棚屋內點火取暖訴后窒息而亡。 2019年的2月11日,35歲的的Amba Bohara與兩個孩子也被發(fā)現死于月經小屋中,三人因吸入煙霧而死亡。 ........ 這樣的“月經小屋”,通常只是一個牛棚或簡易的泥屋,沒有窗戶,沒有被子,長1.5米寬1米的空間,卻需要容納3、4個月經同時來潮的女性。 這些背后伴隨著卻是當地人對月經的錯誤理解。 (尼泊爾約有55%的女性是文盲,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你知道什么是月經嗎? 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電影《月事革命》(Period. End of Sentence),就是講述了一場有關女性月經的革命故事。 在鏡頭面前,很多女性對月經往往是羞澀、扭捏,甚至表情嚴肅、諱莫如深。 而男性確倒沒有不好意思,反而還嘲笑說這是一種病,只有女孩才會受影響。 這樣的月經認識,也讓當地人認為這就是一種禁忌,既不能同丈夫說,也不能與兄弟或姐妹說,她們認為月經血是壞血,是神的懲罰。 因此來生理期的女性必須隔離,不能坐沙發(fā)、不能進廚房做飯、不能與家人一起吃飯....... 男性主權的社會下,女性也開始默認這種不平等合理化,月經的禁忌也成為了一種集體無意識,更別提女性在生理期遭受的苦難與折磨。 截止2015年,全球至少有5億女性缺少生理期衛(wèi)生用品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5年報告,有5億多的女孩與婦女缺乏經期衛(wèi)生用品。 僅僅在印度,就有3.55億來生理期的婦女,88%的女性經期都沒有衛(wèi)生巾使用,只用破布、麻袋、干草、塑料、舊布,甚至是沙、牛糞等,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墊。 正因如此,當地女性陰道感染概率增加70%,但生理性傷害遠遠沒有比社會歧視與偏見來的大。 在印度,有7成以上的婦女在分娩前根本不知何謂是月經,有1/5的女孩因月經初潮而輟學,有1/10的女孩因生理期而缺課。 最可怕,這種陋習得以世代延續(xù)并非只是當地男性,女性更起到“監(jiān)督力量”。 尤其是長輩的婦女,認為自己也是如此過來,而督促后代世代延續(xù)。 “我們世世代代都是這么過來的,從來都沒變過。”這是一位當地老人所說的,盡管政府在前幾天搗毀她們家的月經小屋,但幾根木頭搭起的架子和一個草做的頂棚,就宛如雨后春筍一樣。 (被拆除的月經小屋很快又會被重建,就像雨后樹下繁茂的毒蠅傘) 或許在這里人們需要更長時間能夠覺醒,但我們能做就是希望越來越多女性知道: 這個正常的生理特征本不該被污名化,女性也不該為月經感到羞恥和尷尬。 然而有意思是,一部關于介紹衛(wèi)生巾的電影,在我國海報上男主手里拿著的衛(wèi)生巾也被替換成了一張白紙。 |
|
來自: 博采簡納 > 《民生·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