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川: 一、導讀《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諷刺小說?!度辶滞馐贰访鑼懥艘恍┥钍馨斯煽婆e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世俗風氣的敗壞。 聞川: 二、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吳敬梓的文學常識; 2、結合時代背景,領會小說的思想內容; 3、理清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4、學習小說大膽夸張,細致描摹,辛辣諷刺的藝術手法; 5、深刻領會八股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毒害。 聞川: 三、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號秦淮寓客,因其書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號文木老人。他看透了當時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通過寫作《儒林外史》,對丑惡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顯示出民主主義思想色彩。 聞川: 四、創(chuàng)作背景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tǒng)治者鎮(zhèn)壓武裝起義的同時,采用大興文字獄,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tǒng)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諷刺的手法,對丑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聞川: 五、作品簡介:《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于1803年(嘉慶八年)。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xiàn)。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該書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chuàng)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xiàn)實生活的范例?!度辶滞馐贰访摳搴蠹从惺殖緜魇溃笕嗽u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逼渌枷雰热荨氨止模刚獣r弊”,胡適先生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全書故事情節(jié)雖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并獲漢學界盛贊,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于世界文學杰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聞川: 六、藝術成就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藝術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諷刺藝術。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對于《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是中國小說史中諷刺藝術的一個里程碑。 在中國文學史上,諷刺文學的產生是很早的,甚至可以說有了文學,也就有了諷刺文學的產生。如先秦諸子散文的寓言,魏晉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說(先秦的寓言《莊子》,魏晉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如唐傳奇,元明戲曲(唐代傳奇《枕中記》,宋元話本小說《快嘴李翠蓮記》等,都有諷刺作品或帶有諷刺意味的描寫。明以來的小說,諷刺文學有了很大發(fā)展?!督鹌棵贰贰ⅰ段饔斡洝防镉泻芏嘤哪椭S刺的描寫?!段饔窝a》、《斬鬼傳》、《聊齋志異》的某些篇章更有不少諷刺的佳作。但是,作為一部社會問題小說,作為以諷刺為主要藝術手段,而諷刺的手法和運用又非常嫻熟巧妙的當首推《儒林外史》。魯迅說:'迨《儒林外史》出,于是說部之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這是很中肯的評論。 聞川: 七、何理解諷刺呢? 諷刺不是謾罵,不是詛咒,它是一種藝術。 所謂諷刺是對假、丑、惡的否定,是一種特殊感情的表現(xiàn)形式,運用諷刺的目的在于揭露,揭露被諷刺者的矛盾所在,以及他的可笑可惡。 魯迅說'諷刺的生命是真實','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 作為諷刺藝術的典范,《儒林外史》的高明之處主要在于用真實而典型的故事情節(jié)來體現(xiàn)諷刺的意味。 聞川: 八、《儒林外史》諷刺藝術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作用: 《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為以后諷刺小說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度辶滞馐贰方o予后代文學的影響,突出表現(xiàn)在晚清的譴責小說上。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等,不論是他們批多慨實的精神,還是藝術表現(xiàn)的諷刺手法,乃或由許多相對獨立的短篇聯(lián)綴而成的結構形式,均明顯地受到《儒林外史》的影響。正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論及《官場現(xiàn)形記》等書時所說的,它們'頭緒既繁,腳色復伙,其記事率與一人俱起,亦即與其人俱訖,若斷若續(xù),與《儒林外史》同。'不過,嚴格說來,這些作品并沒有吸收《儒林外史》的全部精華而顯得粗糙浮淺。真正繼承了《儒林外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又有所發(fā)展的乃是以后進入現(xiàn)代文學之列的魯迅的文學作品,在他的小說集《吶喊》和《彷徨》中我們感受到了《儒林外史》嫡傳的血脈。 聞川: 轉:中學教材《范進中舉》一課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度辶滞馐贰纷钪饕乃囆g特色是諷刺。魯迅先生曾經(jīng)對其作過高度的評價:“秉持公心,指責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說,《儒林外史》的出現(xiàn),才使中國小說中有了真正能稱得上是諷刺小說的書。而這種諷刺性在《范進中舉》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那么,《范進中舉》的作者都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段來進行諷刺的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種。 一, 用夸張的描寫進行諷刺 作者用了極度夸張的手法,將人物的語言、行為、動作、心理等特征盡力擴大,從而達到了諷刺的目的。 (一) 對范進的夸張描寫 范進從二十歲開始考秀才,一直考到五十四歲才勉強考中。當喜報送到他家的時候,他正抱著一只老母雞在集市上賣呢,“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狈饨ㄉ鐣茨苤信e的讀書人生活的狼狽與窘迫由此可見一斑。 當鄰居好不容易找到他并告訴他已經(jīng)中舉時,他還以為是鄰居在哄他,故意拿他開心,所以只裝沒聽見,低著頭只顧往前走。鄰居生拉硬扯把他拖到自己的家門口,親自看到了報帖,他這才知道是真的中了。 我們來看此時范進的語言和動作行為: ▲ 自己把兩手拉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 ▲ 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 ▲ 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fā)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 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fā),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 這幾段描寫中,有語言,有動作,有行為。一個“噫”字,表現(xiàn)了范進出乎意外的興奮;一句“好了”,說明范進三十年寒窗、窮困潦倒的生活終于一去不復返了,新的榮華富貴的生活馬上就會從天而降了;兩句“中了”,揭示了范進追求功名利祿的內心世界……作者運用了極度的夸張,把范進中舉時的神態(tài)、表情以及內心世界等描繪得栩栩如生。 (二) 對胡屠戶的夸張描寫 文中對胡屠戶的描寫,也是極盡夸張之能事。 胡屠戶在大家的再三勸說下,鼓起勇氣去打了發(fā)瘋的范進一個嘴巴,“不覺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 胡屠戶和當時所有的人一樣,相信舉人老爺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打不得的?,F(xiàn)在他盡管是不得已而“打”之,那手還是再也“彎不過來”了。這一段夸張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的卑鄙性格突現(xiàn)了出來。 范進被打清醒之后,在回家的途中,“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p> 這一處細節(jié)描寫,利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寫出了胡屠戶為他的“賢婿老爺”扯衣裳手襟的時間之長,次數(shù)之多,以及態(tài)度之虔誠。一個溜須拍馬的勢利小人形象躍然紙上,取得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二, 用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 課文圍繞范進中舉,采用了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社會以及科舉制度都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諷刺。 (一) 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的態(tài)度對比 在范進中舉之前,胡屠戶對他的態(tài)度是居高臨下,見面就罵,罵他是“現(xiàn)世寶”、“窮鬼”,罵他是“尖嘴猴腮”、“不三不四”,罵他是“想天鵝屁吃”、“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還說自己“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xiàn)世寶,……不知累了我多少?!狈哆M向他借盤纏應試,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甚至還罵范進的母親是“老不死的”。 可是,山不轉水轉,水不轉路轉。范進終于等來了時來運轉的一天。這時的胡屠戶對范進的態(tài)度立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原來的“居高臨下,見面就罵”變成了“畢恭畢敬,逢人便夸”??渌恰百t婿老爺”、“天上的星宿”,夸他是“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夸他是“天上的文曲星”。還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畠貉笥行└獾模吘挂夼c個老爺?shù)摹?,并主動送肉送錢表示祝賀,對范進的母親也恭敬的稱之為“老太太”了。 作才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將胡屠戶這樣一個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庸俗自私的小市民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使胡屠戶榮獲了“天下第一小人”的美譽,取得了辛辣的諷刺效果。 (二) 范進中舉前后的待遇對比 范進中舉之前,住的是茅草棚,窮得常常揭不開鍋。他的母親餓得兩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見了,到鄰居家借米也借不到。范進只好抱了一只生蛋的母雞上街去賣,只望能換回點米給母親煮稀飯喝。 范進中舉之后,境況立即發(fā)生也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從來不曾有過多少交往的張鄉(xiāng)紳坐著轎趕來賀拜,又是攀親,認“世交”,又是送錢送房;接著,便有人送田產,有人送店房……“到了兩三個月,范進家奴仆、丫環(huán)都有了?!?/p> 范進中舉前后的境遇變化之大,對比之強烈,是對封建科舉制度和當時炎涼世態(tài)的最辛辣的諷刺。 (三) 胡屠戶言語和行為的對比 范進中舉之后,張鄉(xiāng)紳送來了許多銀子。當范進從中取出六兩銀子送給胡屠戶時,且看胡屠戶“把銀子拽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嘴里還不斷的說著客氣話。他心里實在想要這銀子,卻又假裝推辭一番。這語言和動作的強烈對比,任何人看了都會忍俊不禁吧? 聞川: 《范進中舉》一課就是這樣,以極度的夸張描寫和鮮明的對比手法為主要藝術手段,把人性的丑惡、世態(tài)的炎涼以及科舉制度的腐朽全都揭示了出來,其諷刺藝術的運用可謂是爐火純青卻又隱而不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