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是19世紀自然主義畫家的領(lǐng)袖,由于柯羅和其他巴比松畫家們的努力,使當時沉迷于古典理想、浪漫文學和歷史題材的人們,發(fā)現(xiàn)了自然的美。柯羅喚起了現(xiàn)實主義畫家庫爾貝和印象派畫家們對風景題材的愛好,進一步使風景畫成為現(xiàn)代人最喜愛的題材之一。 柯羅的繪畫生涯開始較晚,26歲時,他才開始跟古典風景畫家維克多·貝爾坦(Victor Bertin)學畫。由于早期的耳濡目染,使柯羅以后一直偏愛風景畫題材,并且在作品中體現(xiàn)了嚴密的古典構(gòu)成特色。1826年,柯羅到羅馬留學,在此期間,他悉心研究了古典大師的作品,放棄了早期慣用的棕褐色調(diào),而將色調(diào)變得清純、優(yōu)雅,柯羅以后常用的淡青、綠和銀灰色調(diào),就從這時候開始進入他的作品里。由于受到法國古典畫家瓦倫西內(nèi)(Pierre - Henride Valenciennes)等人的忠告,柯羅在羅馬創(chuàng)作了多幅直接面對風景寫生的作品,這讓他的畫面充滿了質(zhì)樸的氣息。盡管柯羅經(jīng)常采取直接寫生的畫法,但在當時的沙龍里,所能接受的仍是普桑和洛蘭式的風格,要在經(jīng)過修飾、詩意化的自然景色前邊,加上一些神話故事和人物,因此柯羅經(jīng)常先畫出寫生底稿,然后在畫室中改成比較有詩意的作品,參加沙龍展出。柯羅當年參展的一些作品如《荷馬和看羊的小孩》、《林妖的舞蹈》都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和濃郁的詩意。 19世紀中葉一位研究繪畫和攝影術(shù)關(guān)系的人夏爾夫(Aaron Scharf)曾經(jīng)談到,柯羅在19世紀40年代后期,風格突然作了一次根本的改變,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受了風景攝影術(shù)的影響。在這段時間,有一些經(jīng)常在楓丹白露和阿爾哈森林里工作的攝影師,他們和柯羅及巴比松村的畫家們都相互熟識。柯羅同兩位攝影師葛蘭基莫(Grandguillaume)和基夫里葉(Cuvelier)關(guān)系密切,他們正熱衷于攝影術(shù)的實驗。在早期采用玻璃版的照片里,照射在物體上的強烈陽光,看起來就好像要吞噬了那個物體似的,破壞了形象的結(jié)構(gòu),并且在樹葉之間造成一種羽毛般的外觀,這種效果被稱為暈影,它既破壞了外形輪廓的明確性,又造成了運動的感覺。這種技法被柯羅充分運用到晚年的作品中,使他的畫充滿了詩意,而這種沒有明確輪廓的畫法,又影響了以后印象派的繪畫。 1834、1843和1854年,柯羅又到意大利、瑞士、荷蘭、英國等地旅行,搜集創(chuàng)作材料。1854年到荷蘭旅行的時候,柯羅仔細研究了荷蘭17世紀的風景畫,對波特(Paulus Potter)、波桑(Berchem)等人的作品特別留意??铝_當時作的研究筆記,現(xiàn)在還被保留著??铝_晚年的風景畫,漸漸遠離了真實的風景描繪,反而更接近荷蘭風景畫法。在英國,柯羅也接觸到了英國畫家康斯特布爾的作品。康斯特布爾的明朗色彩和充滿季節(jié)、氣候變化的作品讓柯羅更加注重對自然的第一印象。在一本速寫簿里,柯羅勸告學生首先要掌握第一印象(永遠不要放棄它,并且,當你在尋求真理與正確性的時候,也永不要忘了賦予它我們所設(shè)計的外衣)??铝_曾對瑞士畫家巴里葉(Albert Barier)說,他是由康斯特布爾的先例而得到這種結(jié)論的,因為康斯特布爾“是一個和我有相同感覺的人”。在康斯特布爾的作品中,陰影部分是用純粹的暗綠、青灰等色來畫,也使得柯羅的作品完全放棄了傳統(tǒng)的咖啡色和黑色陰影,從而使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空氣流動的感覺。 油畫:芒特楓丹的回憶,畫家:卡米耶·柯羅 芒特楓丹坐落在巴黎以北18里的地方,其間有很多湖泊和小樹林,自17世紀時起,就有人在那兒栽種了許多珍稀的樹種,這里曾是華托等人駐足留連的地方??铝_被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迷住了,他留居此處,創(chuàng)作了多幅風景畫。油畫《芒特楓丹的回憶》這幅畫是柯羅在解決風景畫構(gòu)圖問題方面的一件代表作。在1864年的一次藝術(shù)沙龍上,油畫《芒特楓丹的回憶》獲得巨大的聲譽,后來法國政府購買了這幅畫,到了1889年,《芒特楓丹的回憶》轉(zhuǎn)入盧浮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