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部分是醫(yī)學論文的核心,也是審稿人和讀者重點關注的地方。作者要想寫一篇高質量的醫(yī)學論文,寫好討論部分就尤為重要。我們在審稿工作中,常發(fā)現(xiàn)有的作者在撰寫論文的討論部分時,只將前文的資料簡單羅列,甚至文不對題,妄加評論或下結論。現(xiàn)將論文中需要討論的內容及寫作上的注意點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討論部分必須明確展示本文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實用性。為此,在討論部分必須完整、詳細的解釋和描述研究的結論,并對比解釋說明本文所研究內容的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一、討論的內容 1. 描述結論:首先,從專業(yè)角度對自己的研究進行總結,此部分務必與研究結果和研究目的持一致,也就是說討論部分的內容必須在結果中找到依據(jù)。否則就會給人一種課題設計不完善的感覺。 2. 解釋結論:對本研究的結論進行解釋,為了突出解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一般是在和別人的研究分析對比中進行解釋。列出幾篇和自己結論一致的文獻,同時也要列出幾篇和自己不一致或者相悖的文獻,但要解釋出不一致的理由,比如是因為所選群體不一致,研究條件不一致等等,因為科學研究中的可控變量較多,所以解釋兩個結論不一致一般不難。 3. 研究價值:結論解釋完之后,還要說明本研究的應用價值,也就本研究所能給社會或者臨床帶來什么實際價值,比如本研究可以進一步明確某種方法治療某種疾病的效果,本研究發(fā)現(xiàn)某種藥物存在一些尚未發(fā)現(xiàn)的治療作用,或者本研究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4. 不足之處: 任何一項研究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盡善盡美,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或者由于當前科技水平的限制,也會導致研究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描述此部分內容時,一定要慎重。 盡量列出一到兩個不影響本研究結論科學性和準確性的限制,比如本研究的樣本含量較小,或者本研究隨訪時間較短等等,一般不要列出諸如本研究所用統(tǒng)計方法不當,或者本課題的所用評價標準不夠成熟等。 5. 研究心得:在文章最后,要說明本文所要傳遞的信息,或者是對以后研究的展望。一般文章最后寫出本文要傳遞給讀者什么有價值的知識或信息,也可以是給讀者帶來的啟發(fā)。比如:"隨著對不穩(wěn)定型上頸椎結核性骨折的研究不斷深入,探求一種既能實現(xiàn)理想的復位固定,又可保留寰樞椎關節(jié)活動功能的內固定方法是我們當前研究的方向。" 二、寫作上要注意 (1) 討論必須詳盡確切,有據(jù)有證; (2) 以結果為依據(jù),與前人的結果和論點做比較,對結果作合理的解釋和恰當?shù)脑u價,必須具有說服力,論證要符合邏輯; (3) 詳略得當,突出新發(fā)現(xiàn)、新發(fā)明,闡述自己的見解; (4) 實事求是,掌握分寸; (5) 避免面面俱到,羅列文獻; (6) 切忌報喜不報憂; (7) 層次要清楚。 |
|
來自: 醫(yī)路有你730va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