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浮力的定義: 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和氣體豎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 浮力的方向: 豎直向上, 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 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液體或氣體對(duì)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向 上,向下 壓力差即浮力。 4 阿基米德原理 (1)內(nèi)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m排g=ρ液Ⅴ排g其中ρ液是液體的密度,V排 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時(shí)要注意以下兩點(diǎn):①a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包括兩種情況:一 是物體的全部體積浸入液體中即浸沒,此時(shí)v排=v物。二是物體的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此時(shí)v排<V物。b由F浮=ρ液V排g可以看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 跟物體的密度,形狀,液體的多少,浸沒后在液體中的深度等因素?zé)o關(guān)。②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各種液體,也適用于各種氣體。 5 物體的浮沉條件。 ①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②當(dāng)F浮>G物時(shí)物體上浮(或ρ液>ρ物)當(dāng)F浮﹤G物物體下沉(或ρ液<ρ物)當(dāng)F浮=G物時(shí)物體懸浮在液體中(或ρ液=ρ物)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F浮=G物。 說(shuō)明:密度均勻的物體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和漂浮。 ③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F浮=G物,不同:懸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ⅴ排﹤V物 ④判斷物體浮沉(狀態(tài))有兩種:比較F浮與G物或比較ρ液與ρ物 ⑤冰或冰中含有木塊,蠟塊等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后液面不變,冰中含有鐵塊,石塊等密度大于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后液面下降。 6浮力的利用 (1)輪船:工作原理,用密度大于水的鋼鐵材料做成的輪船,采用“空心”的辦法增大排開水的體積,以增大所受的浮力。 排水量:輪船裝滿貨物時(shí)排開水的質(zhì)量。單位t,由排水量m可計(jì)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m排/ρ, 排開液體的重力G=m排g,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m排g,輪船和貨物共重G=mg。 輪船從江里進(jìn)入海里,輪船所受的浮力不變。 (2)潛水艇工作原理: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lái)實(shí)現(xiàn)的。 (3)氣球和飛艇工作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為了能確定航行而不隨風(fēng)飄蕩,人們把氣球發(fā)展成為飛艇。 (4)密度計(jì)原理: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來(lái)進(jìn)行工作。它的刻度從上到下,對(duì)應(yīng)的液體密度越來(lái)越大。 7 浮力的計(jì)算方法 ①稱重法:F浮=G-F ②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V排g ④二力平衡條件: 漂浮,懸浮F浮=G |
|
來(lái)自: 安口中學(xué)呂桂芹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