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拓趙之謙印譜,16開116頁,2008年版,將民國初年的原拓《二金蝶堂印譜》,按原色原大編印,就是想最大限度的展示這批印拓的細節(jié),讓人們能更清晰準確地領略到趙之謙篆刻藝術(shù)魅力所在。原印譜為連史紙線裝,一函四冊,序言部分早已遺失,另有印拓缺失邊款仍在的地方兩處,皆循原樣,未作刪減修改。 趙之謙(1829~1884),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鐵三、憨寮、又號悲盦、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趙之謙自幼讀書習字,博聞強識,為咸豐舉人。四十四歲時任《江西通志》總編。官至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于任上。著有《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閑詰》、《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二金蝶堂印譜》等。 趙之謙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參以詔版、漢鏡文、錢幣文、瓦當文、封泥,形成章法多變,一印一貌,意境清新的獨特風格。并開創(chuàng)陽文邊款,其邊款文字,融合漢隸、魏碑等,重視刀情、筆意和墨趣的表現(xiàn)。 其篆刻藝術(shù)成功地將詩、書、畫、印有機結(jié)合,實現(xiàn)了他“為六百年來摹印家立一門戶”的抱負,在清末藝壇上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近代的藝術(shù)大師吳昌碩、齊白石等皆從他那里受到影響和啟迪。他嘗語人曰“生平藝事天分高于人力,惟治印則天五人五?!庇纱丝梢娳w之謙一生篆刻創(chuàng)作數(shù)量雖不算多,但傾注其間的心力,卻是自視最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