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少師蔡伯堅,與黨懷英同學,號“辛黨”。始筮仕,決以蓍,懷英遇《坎》,因留事金,棄疾得《離》,遂決意南歸。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jié)度使,節(jié)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為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游。及在京軍中,義端亦聚眾千余,說下之,使隸京。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棄疾曰:“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贝匾蕴搶嵄几娼饚洠弊帆@之。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睏壖矓仄涫讱w報,京益壯之。
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并以節(jié)使印告召京。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眾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復命?”乃約統(tǒng)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陰僉判。棄疾時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以講和方定,議不行。遷司農(nóng)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乃創(chuàng)奠枕樓、繁雄館。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遷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調(diào)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
棄疾豪爽尚氣節(jié),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nèi)知名士。嘗跋紹興間詔書曰:“使此詔出于紹興之前,可以無事仇之大恥;使此詔行于隆興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詔與仇敵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嘗謂:“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北方之人,養(yǎng)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農(nóng),而兼并之患興,貧富斯不侔矣?!惫室浴凹凇泵?。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棄疾嘆曰:“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賻之,復言于執(zhí)政,詔賜銀絹。
棄疾嘗同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棹歌》,熹書“克己復禮”、“夙興夜寐”,題其二齋室。熹歿,偽學禁方嚴,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紹定六年,贈光祿大夫。咸淳閑,史館??敝x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于堂上,若嗚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枋得秉燭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聲始息。德佑初,枋得請于朝,加贈少師,謚忠敏。
譯文:
辛棄疾, 字幼安, 齊之歷城人。年少時從學于蔡伯堅, 與黨懷英是同學, 號稱辛、黨。謀求仕途之初, 用蓍草占卜, 黨懷英得一坎卦,
故留在金境, 辛棄疾得一離卦, 就下決心南歸。
金主完顏亮死后, 中原地區(qū)豪杰紛起抗金。耿京聚兵于山東, 稱天平節(jié)度使, 節(jié)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 辛棄疾任掌書記,
并勸耿京南向歸宋。有一個叫義端的和尚, 喜歡談兵事, 辛棄疾曾與他交往。在辛棄疾投奔耿京后, 義端亦率千余人反金,
辛棄疾說服他也投奔了耿京。一天傍晚義端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 耿京大怒, 要斬辛棄疾。辛棄疾說:“請容我三日期限, 若不把他抓住,
再殺我不遲?!毙翖壖泊y義端必把軍中的虛實告訴金帥, 就急忙追趕并捕獲了他。義端說“: 我知道你的真相,是一青兕,力能殺人,
求你別殺我。”辛棄疾斬其首回營報告, 耿京諒解了他并對他更信任。
紹興三十二年( 1162 ) , 耿京命辛棄疾奉表歸宋, 高宗在建康慰勞軍隊, 召見了辛棄疾, 高興地接受了耿京的奉表,
封辛棄疾為承務郎、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 并封耿京為天平節(jié)度使, 召他南歸。此時, 張安國、邵進已殺耿京降金, 辛棄疾北返到海州時,
與隨行者商量:“ 我遵主帥之命來歸朝, 不料事態(tài)有變, 何以復命?”于是, 與海州統(tǒng)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約定, 直奔金營,
張安國正與金將酣飲, 辛棄疾等就把他從眾人中抓起, 綁著他離去, 金將沒能追上。張安國被送往行在斬首于市。朝廷仍授給辛棄疾原官職,
改任為江陰僉判。辛棄疾當時二十三歲。
乾道四年( 1168 ) , 辛棄疾任建康府通判。六年( 1170 ) , 孝宗召他在延和殿應對。此時虞允文掌權,
皇上銳意恢復,辛棄疾趁機論述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時的人才, 其論切中時弊,
毫不迎合。做《九議》和《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上,對宋、金雙方逆順的道理, 消長的形勢,用兵的長短, 地理的要害,
都做了周密的分析。因和議剛定, 他的建議未被采納。他升為司農(nóng)寺主簿, 出京城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兵禍, 井邑凋殘,
辛棄疾對百姓寬征薄賦, 招撫流亡, 訓練民兵, 議定屯田, 并創(chuàng)建了奠枕樓、繁雄館。被召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深得留守葉衡器重,
葉衡任宰相后, 力薦辛棄疾, 認為他有雄才大略?;噬险僖娝?
又升為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因剿平賴文政起義之功,加官為秘閣修撰。調(diào)任京西轉運判官,差遣為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
辛棄疾為人豪爽, 崇尚氣節(jié), 能識別和提拔有才能的人, 所交多是海內(nèi)名士。曾為紹興年間(1131~1162) 的詔書做跋說“:
假使這些詔書出現(xiàn)在紹興之前, 就沒事奉仇敵之大恥; 假使這些詔書行于隆興之后, 就會成就蓋世奇功。如今這些詔書與仇敵共存,
可悲啊!”人們佩服他的敏銳深切。他曾說:“人生在于勤勞, 當以務農(nóng)為先。北方人, 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
故無大富大貧之家。南方人多經(jīng)商, 故而不利農(nóng)業(yè), 再加上兼并之患, 就有貧富不均了?!惫室浴凹凇泵? 為大理卿時, 同僚吳交如死,
沒有棺殮, 辛棄疾感嘆“: 身為列卿而如此貧困, 真是廉潔之士啊!”他贈送財物幫助辦了喪事后,又對宰執(zhí)說此事,
皇上下詔賜吳交如銀絹。
辛棄疾曾和朱熹游歷武夷山, 做賦《九曲棹歌》, 朱熹寫“ 克己復禮”、“ 夙興夜寐”, 給他的兩個書齋題名。朱熹死時,
偽學正遭禁止, 門生故舊甚至沒有為他送葬的。辛棄疾寫祭文去哭他說“: 垂名萬世是不朽的。誰說公死, 你凜然猶生!”辛棄疾善長寫詞,
他的詞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于世。紹定六年(1233) , 贈為光祿大夫。咸淳間(1265~1274) ,
史館??敝x枋得訪辛棄疾墓旁的僧舍, 有痛苦的聲音大呼于堂上, 像是替辛棄疾鳴不平, 從黃昏到三更呼聲不斷。謝枋得連夜點蠟燭寫祭文,
準備清早去祭奠他, 祭文成而呼聲止。德佑初謝枋得向朝廷請求, 朝廷加贈辛棄疾為少師,謚號為“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