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萬達,字仁夫,廣東揭陽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出身。最初擔任戶部主事,又升為郎中,然后到梧州當了知府。咸寧侯仇鸞鎮(zhèn)守兩廣,放任部下士兵為害,萬達把他們中間最殘暴的人捆了,打了一頓大棍。在這里當了四年知府,聲望、成就都很顯著。恰好朝廷決定討伐安南,就提拔萬達做了廣西副使,專職處理安南事務。萬達向總督張經(jīng)申請說:“莫登庸狂妄叫囂‘中國朝廷不能把土官殺害上級的辦罪,怎么有本事來懲辦我’?現(xiàn)在馮祥州土著居民李寰殺了他們的土官李珍,思恩府的土著小吏盧回煽動九司叛亂,龍州土著居民趙楷殺了自己的侄子趙燧、趙火爰,又勾結田州人韋應殺了趙燧的弟弟趙寶,斷藤峽瑤族侯爵公丁負隅頑抗,不服管教。這些家伙們同惡共濟,一旦被安南約為內(nèi)應,我們會自顧不暇。先把這些人抓了治罪,安南就容易征服了?!睆埥?jīng)回答說:“對,隨你處置吧?!庇谑侨f達殺掉了李寰、李應,活捉了盧回,把九司予以招安,誘殺了趙楷,又假裝把控告公丁的人關起來,騙來公丁,就在他的坐椅上活捉了他,然后派兩隊人馬打下了他的巢穴。又決定割四峒,劃歸南寧,降服了峒族土豪黃賢相。這下登庸才害怕了。朝廷這時打算讓萬達升任浙江右參政,張經(jīng)因為討伐安南事離開萬達不行,就上書請求留用他,于是朝廷委派他到廣西當了參政。不久毛伯溫聚集部隊打算前往討伐,萬達給他寫信說:“以揖讓的禮儀不用兵而告成功,是上策。用兵力恫嚇使他不敢不服從,是中策。斬盡殺絕,到底還是下策?!辈疁赝馑目捶?。恰好這時抓獲了一名安南的間諜丁南杰,萬達為他解下繩索,好好款待他一番,就放他回去,讓他知道并懼怕中國朝廷的兵力之強大。登庸這下大為害怕,就到萬達這里來請求投降。這次安南戰(zhàn)爭,萬達的功績最大,雖然給的獎賞沒有什么破格的,但是世宗了解他的才干,升用他做了四川按察使。
以后萬達歷任陜西左、右布政使。二十三年(1544)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不久升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接替翟鵬總督宣、大、山西、保定軍務。他上書彈劾、罷免了宣府總兵官谷阝永和副總兵姜..,推薦何卿、趙卿和沈希儀,于是趙卿接替了谷阝永。萬達很注意偵察敵情,而且賞罰嚴明。每當防秋季節(jié),派兵埋伏在隱蔽處,又暗中派巡邏士兵攜帶著澆了油的朱砂,看到有人離開駐點就在那里涂上朱砂,等這些士兵返回就把他們捆起來,從此再沒人敢擅自離開駐點。他嚴格禁止殺害投降的官兵,違抗命令就得抵命。每次有投降過來的人,他安撫他們像對待自己親近的人一樣,由此他更加了解敵情。賊寇幾萬騎兵侵犯大同中路,進入鐵裹門,原總兵官張達拼死力打退了他們。敵人又侵犯鵓鴿谷,參將張鳳、監(jiān)生王邦直等戰(zhàn)死。萬達與總兵官周尚文在陽和守備,派出騎兵四處阻擊,殺死、俘虜了不少敵人。賊寇登上山,看到官兵聚結了大批人馬,于是撤退了。戰(zhàn)況匯報給朝廷知道后,世宗傳令獎賞了萬達。萬達屢次上書請修建防護墻,認為從大同東路陽和口到宣府西陽河,修墻需要花費國庫銀二十九萬兩。世宗已同意了,兵部卻阻撓這個決定,認為大同過去已經(jīng)有兩重邊防戰(zhàn)備了,不應當在邊防線之內(nèi)另外修建防護墻,世宗沒有聽兵部的意見。于是萬達在大同東路天城、陽和、開山口等處修建了一百二十八里防護墻,七座城堡,一百五十四個望敵臺;在宣府西路西陽河、洗馬林、張家口等處修建了六十四里防護墻,十座望敵臺。工程一共開山平坡五十里,僅五十多天就完成了。萬達因此被提升為右都御史。后來他揭發(fā)代王府的皇族子弟朱充灼等人的叛亂密謀,又升為左都御史。
后來,萬達聯(lián)合宣、大、山西的鎮(zhèn)守、巡撫等官一起上書討論邊防戰(zhàn)守事宜,大要說:
“近年來賊寇入侵山西,一定從大同進兵;侵犯紫荊,一定從宣府進兵。前些年山西防秋,只駐守偏關、老營堡一帶,每年派遣六千名換防部隊來防守,大同也還駐扎著軍隊,寧武、雁門部隊作為聲援。這樣放棄最邊遠的要害不守,來防守次邊,不是駐守要害所適當?shù)?。宣府也是專門把守西、中兩路,而北路空虛。并且連年三鎮(zhèn)防秋,都需要調(diào)用遼東、陜西兵馬,耗費的糧草、賞銀不說,也怕很難長期這樣堅持。各路邊防部隊聯(lián)合守護邊疆的主張,實在是最好的戰(zhàn)略。最遠的邊防線上一年四季都駐兵防守,各處城堡各派部隊劃地分守,這樣一年四季,都不必來回調(diào)兵遣將了。如果拘于慣例,老這樣子臨時調(diào)兵遣將,近的有幾十里路,遠的有一百多里路要趕,作戰(zhàn)部隊首尾不能呼應。萬一像早年那樣被敵人破墻而入,過關向南,京師震驚,再來調(diào)遣部隊,對事情能有多大的幫助呢?所以布置在邊遠的兵力,不能馬上收回來。
“《周易》說‘王公貴族設置險阻來防衛(wèi)自己的國家’。所謂設置險阻,就是憑借人力修筑城墻或利用天險的意思,山川的險要形勢,是敵人和我們一樣可以利用的。城墻、戰(zhàn)壕這樣的險阻,卻是我們自己獨占的。我們一百個人駐扎的城堡,敵人沒一千人就攻不下來,因為我們有墻壁、戰(zhàn)壕可用來隱蔽自己。所以修筑邊防的工程,務必繼續(xù)發(fā)動起來?!?/span>
就此談了十條意見遞交上去,世宗全部作了同意的批示。于是萬達申請了國庫銀六十萬兩,修建大同西路、宣府東路的邊防墻,共八百里。工程完畢后,世宗獎他一個兒子做了官。
萬達工于心計,并擅長計量城墻遠近、壕溝的深淺,經(jīng)他測量,都能做得恰到好處。賊寇從此不敢輕易過來侵略了。邊防墻里駐守的士兵也可以利用閑暇耕田牧馬了,邊防開支也逐步減少了。當初,外邊調(diào)來的部隊到此防秋,每年耗資一百五十余萬兩國庫銀,還要超支近幾十萬兩,這樣下來后節(jié)省了一半。萬達后來又主張撤了山西的駐守部隊并入大同,共同防守大同,巡撫孫繼魯從中阻撓,世宗為此逮捕了繼魯,完全采納了萬達的意見。
萬達長期經(jīng)歷戰(zhàn)場,世宗很信賴他,對他的請求無不答應,只有萬達對俺答通貢一事的主張與世宗的心意不一致。在此之前,嘉靖二十一年(1542),俺答阿不孩派石天爵等人來鎮(zhèn)遠堡請求通貢,說小王子等九個部落在青山一帶游牧,他們喜歡中國的綢緞,進來搶掠只能得到人口和牲畜,收獲也少,并且路上也不能沒有損失,所以讓天爵來表示對中國的誠心。朝廷討論后決定不予接受。天爵等人二次來時,巡撫龍大有把他們抓了起來。大有因此官升一級,他手下的官吏都得到提拔,接著他們在街市上把天爵給絞死了。賊寇惱了,入關來大肆屠殺鄉(xiāng)村、城堡中的軍民,雙方的信使中斷了五年之久。后來碰上玉林衛(wèi)百戶楊威被他們俘虜,楊威詐說自己有辦法幫他們打開貢市,就被放了回來。俺答阿不孩又派使節(jié)來到大同左衛(wèi)城下,守將的家人董寶等有鑒于以前天爵的事,又殺了他們的使節(jié),向朝廷報上自己斬獲敵人的功勞。萬達上書說:“北方之敵,弘治之前每年過來進貢,戰(zhàn)場上比較寧靜些。自從虞臺嶺那一仗打敗我們的軍隊后,逐漸輕視中國,連續(xù)不斷侵犯我國四十多年。石天爵的事,我曾經(jīng)遺憾守邊的大臣失策?,F(xiàn)在他們又來訪問,即使我們不同意,也應當好意打發(fā)他們返回去。引誘他們過來,把他們都給殺了,這算什么道理?請立即殺了董寶等人,在邊塞上張榜布告,說明朝廷對他們的愛惜之心,融化他們積怨興兵的陰謀?!笔雷诓宦牎?/span>
不久,俺答阿不孩又派人拿著蓋了印信的番文公函前來,想來中國邊境上通好。萬達替他們上書說“:現(xiàn)在臨近秋季,他們本來可以用兵。竟然在一再被斬殺來使的情況下還不斷地請求通貢,這是因為進兵來犯,所獲得的利益屬部落所有,得到回貢,利益歸他們頭領所得。假如處理得當,邊疆的戰(zhàn)患可以消除。當然像我們這些守邊的大臣,通貢也要防備,不通貢也要防備,我們不會因此放松自己的。”兵部尚書陳經(jīng)等認為敵國難以信任,請傳令邊臣問知實在情況,于是朝廷限令萬達在十天內(nèi)做出回答。萬達送回他們的使節(jié),和他們預約了大使來訪的時間。到時候,他們的大使沒到,萬達擔心世宗問罪,就說使者已經(jīng)離開,想追究他們也無可追究了。過后他們的信使熱火火地來了,萬達堅決拒絕他們的請求,只是用和氣的話對他們加以慰問而已。俺答因為想和中國通好,疏散了他們邊境上的部隊,不設防,也不殺中國的哨兵。不久他們的信使又來了,話說得很恭敬。萬達又為此事上書說“:敵國信使言詞懇切,請求通貢,去而復來?,F(xiàn)在宣府、大同正在修筑戰(zhàn)墻,正好可以拖延時間,讓他們不來騷擾。請給他們限定地點、人數(shù)、時間,他們都照辦時,就讓他們來入貢,如果他們不照辦,那就是他們理虧,我們就拒絕他們好了。”世宗批評他胡言亂語,最終還是不允許他們的請求。大概當時曾銑已經(jīng)有了收復河套地區(qū)的奏議,夏言從中贊助,所以世宗極力壓制通貢的主張。后來世宗就把收復河套的事情交給各處邊關的守臣商議了。
萬達遞上奏議說:
“河套本來是中國領土。過去成祖三次派軍隊攻占北寇的老巢,破壞他們的部落,然后退離黃河,守衛(wèi)東勝。后來又從東勝撤防,駐守延綏,河套地區(qū)就這樣丟掉了。不過正統(tǒng)、弘治年間,我們對這片地區(qū)不加守護,他們也沒有占為己有。弘治前,我們每年還出兵搜查一遍,后來竟然聽任他們出入,盤踞其中,放牧牛羊,繁衍子孫?,F(xiàn)在這個地區(qū)對他們說來,就如同一個人持家一樣,家業(yè)成就了很長時間,自然很鞏固了,想一下子收復河套,不是太不容易了嗎?我們提軍深入時,對山川的險易,道路的曲直,水草的有無,都不怎么熟悉。我們的馬匹出塞三天就勞累不堪了,他們的馬匹一個口哨就大批涌來。我軍幾萬人出征,帶著輜重慢慢行軍,敵人的防備就會更加牢固,追求便利飛速行軍呢,輜重又在后面,供應不上。而且出征即使占到小便宜,回師還很困難,假如失掉向導,全軍可就算完了。另外敵人遠近遷徙,沒有固定住址。一仗打完,他們或許會聚集在一處防守,或許會佯裝敗逃,這樣賊寇會經(jīng)常胡號相聞,或散或聚,憑借堡壘與我們對峙不下,始終不渡過黃河那邊去。我軍在這個時候,是戰(zhàn)呢,還是退呢,還是與他們繼續(xù)對峙呢?還有,數(shù)萬軍隊出塞以后,也必須有幾萬人援助他們才成,還必須用猛將開通糧道,這些都是極為困難,我方承受不了的。
“有這種主張的看到近來攻打敵營總能有斬敵之功,往年我們在大同修建五個城堡,賊寇也沒怎么爭戰(zhàn),就認為河套地區(qū)容易收復。但是搗敵人的巢穴是利用它接近我方邊塞的特點,乘敵人不加戒備的機會進兵,得勝后馬上回師,抬起腿沒幾步就向南到了家門口。收復河套就要深入敵占區(qū),后援不能跟上來,跟搗毀幾個巢穴的形勢可不同。往年在邊境上修建城墻,是在臨近我們的疆土上,敵國本不認為那是他們的地利。河套地區(qū)是他們一年四季住家、放牧的地區(qū),他們肯善罷甘休嗎?收復河套的事情跟修建城堡的事也是有差別的。有人說看到他們走出河套,就依靠黃河死守,首先緊急修建渡口、戰(zhàn)墻,逐步向前修建城堡,就可以把敵人驅逐出去了。他們有十幾萬張弓箭,怎么肯整個從河套走出來?我們修建二千多里的戰(zhàn)墻,哪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在河套地區(qū),城堡沒有一百幾十個就無法相互聯(lián)絡,每個城堡沒一千人就無法駐守,不算上游擊人員、..望人員,也應當不止三十萬人才行。況且沿著邊鎮(zhèn)走向駐守黃河,動不動就是上千里遠,一年的伙食、開支就是億萬之多。從內(nèi)陸運到邊關上,再從邊關運到黃河上,糧草運送的艱難不能不認真考慮啊。當然,假使敵人內(nèi)部有矛盾,我們利用他們的內(nèi)耗,乘機收復河套地區(qū),那未嘗不可?,F(xiàn)在我們在塞下喘不過氣來,邊防士兵受到的創(chuàng)傷還沒醫(yī)治好,就橫豎要挑撥強敵,置自己于非常事變中,這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情?!?/span>
他的奏議呈上去,世宗未予理睬。
此后,俺答與小王子之間發(fā)生矛盾。小王子想侵犯遼東,俺答把他的陰謀告訴了萬達,請求和中國一道夾攻小王子,用以建立自己的信譽。萬達不敢往上報告。俺答的使節(jié)又來了一次,萬達才報告給朝廷。但是世宗不同意。
二十七年(1548)三月,萬達又上書說俺答各部請求通貢不成,羞慚而且惱火,揚言要大舉南下,犯我邊界,請傳令讓邊臣有見機行事的權力。世宗惱了,嚴厲訓斥了他。當年八月,俺答攻打大同不成,退而攻打五堡,官軍在彌陀山大戰(zhàn)一場,擊退了敵人。他們又進犯山西,又大敗而回。過了一個月,俺答侵略宣府,在永寧、隆慶、懷來一帶大肆屠掠,被殺的軍民有幾萬人之多。萬達因此被扣發(fā)二級俸祿,不久論彌陀山戰(zhàn)功,又退還了他。俺答后來又要攻打宣府,總兵官趙卿膽怯懼敵,萬達奏請讓周尚文替換他。周尚文尚未到任,賊寇攻打滴水崖,指揮董..、江翰、唐臣、張淮等戰(zhàn)死,敵人于是南下駐扎在隆慶的石河營,分派小股騎兵隊伍向東擄掠,游擊王钅侖、大同游擊袁正打敗了他們,敵人于是移兵南下。恰好周尚文帶領一萬騎兵到來,參將田琦的一千多騎兵與他會合一處,在曹家莊連戰(zhàn)數(shù)場,斬敵四人,拔了敵人的軍旗,但敵人還是負隅頑抗,不肯退兵。萬達帶參將姜應熊等飛馬趕來參戰(zhàn),順風擊鼓喊殺,馬蹄揚起的塵沙遮天蔽日。敵人驚恐地喊道“:翁太師來了!”這天夜里就向東逃去。各位將領率兵追擊,連連敗敵。世宗暗中察訪到萬達督戰(zhàn)的情形,非常高興,立刻提拔他做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不久又召他回朝主管兵部的事務。因為父親去世,他守喪回家去了。
第二年秋天,大同出了事,督撫郭宗皋、陳耀被逮捕,朝廷詔令萬達出來接任宗皋的職務。萬達正害著疽瘡,結廬在父親墳邊居住,上書請讓自己守完三年之喪。奏本沒到京,俺答率兵來犯京城了,兵部尚書丁汝夔被問了罪,世宗就讓萬達接替他。萬達家在嶺南,距離京城八千里遠,他晝夜兼程走了四十天才臨近京城。當時敵人正氣勢囂張,世宗一天到晚等著萬達來,嫌他來遲,就問嚴嵩是怎么回事。嚴嵩本來就不喜歡萬達,現(xiàn)在就說敵人在眼皮底下,大臣們都坐地觀望,不是過去那種君主傳喚不等車駕好就立即趕來的道理了。世宗于是讓王邦瑞當了兵部尚書。不幾天萬達到了,上書說明來得遲緩的原因,世宗批評他哄騙主上,考慮他正在守喪,就暫且免職,等候別的任命。仇鸞當時做著大將軍,正受世宗的寵信,他記恨萬達的舊仇,就向世宗進讒言,萬達于是失去了世宗的喜愛,被降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派往經(jīng)略紫荊等處邊關。
三十年(1551)二月,京官進行考評,萬達自己上奏時請求回家把喪守完。世宗懷疑他避事自保,就免了他當時的職務讓他還鄉(xiāng)。臨近告別,他上書謝恩,又被摘取了奏章中的白字,批評他大不敬,罷官為民。第二年十月,兵部尚書趙錦因為投靠仇鸞被發(fā)配充軍,世宗又啟用萬達來接替他。萬達還沒有接到任命就死了,終年五十五歲。
萬達對父母很孝順,父親死后,他親自背土堆成墳。生平喜歡講求性命理學,與歐陽德、羅洪先、唐順之、王畿、魏良政很友好。學通古今,下筆立成萬言。為人剛正、坦直,勇于承擔責任,面對艱難困苦,意氣越是豪邁。他在戰(zhàn)場上曾經(jīng)身先士卒,治軍尤其擅長駕御部下的將士,能讓他們以死相報。嘉靖年間,邊臣中辦事恰當,主張切合實際的,萬達可以稱為第一。隆慶中,朝廷才追謚他為“襄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