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2017年埃及行之八-卡納克神廟

 hsgzlgg 2019-04-09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廟所在地。在開羅以南700千米處的尼羅河東岸的。始建于中王國時期。至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大加擴建,第十九、二十王朝又續(xù)有增修。到新王國末期,它已擁有10座門樓(古埃及一般廟宇僅有1座門樓),各座門樓又有相應的柱廳或庭院。占地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有134根圓柱高聳入天,中央的12根最粗、最大,高23米, 6人才能將其合抱,通體遍布精美浮雕,上面承托著長9.21米,重達65噸的大梁。在柱頂?shù)闹碧?,可以安穩(wěn)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實屬罕見。

       建造卡納克神廟時期,大約相當于我們的夏代,夏代被定為奴隸社會??梢?,那時候埃及的文明遠遠要比夏代發(fā)達。

       全廟平面略呈梯形,主殿按東西軸向布置,先后重疊門樓6座,又從中心向南分支,另列門樓4座。除主殿供奉阿蒙神外,還另建供奉阿蒙之子柯恩神和阿蒙之妻穆特神的廟宇。


售票廳內(nèi)展示了一輛1934年制造,用來維修神廟使用的老式火車。

我們通過安檢進入景區(qū)展覽廳,里面有神廟的沙盤和歷史照片等。

歷史照片。



神廟外的這些建筑是一些知名阿訇的墳墓。


神廟入口全景。


神廟入口前有一個不大的方尖碑。

 方尖碑背后是一條斯芬克斯神道,也稱“公羊之路”,這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杰作。

甬道兩旁的獅身羊面像前爪伏地,形像各異,栩栩如生。這些歷經(jīng)滄桑的獅身羊面雕像盡管殘缺不全,但依然不失美感,造型夸張,具像與抽象相得益彰,神韻盎然,引人注目。

阿蒙神作為全國最高神的地位確立后,被視為“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任何法老都必須依靠他的庇護和佑助才能使江山永固,否則社稷難保,甚至有生命危險。為討阿蒙神歡喜,法老不再將自己的形象雕刻在獅子身上了,而代之以阿蒙神青睞的羊。不過,法老們還是做了變通,把自己的形象挪了個地方,雕刻在了公羊頭前的脖子下面、獅子的兩個前爪之間。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得到阿蒙神的庇護了。但相比之下,法老們的個頭兒小多了,表明他們對阿蒙神的敬畏。 



面前高大的第一塔門(比龍門)113米長14.5米高,由埃及三十王朝法老內(nèi)克塔內(nèi)布一世于公元前四世紀上半葉所建。比龍門這個名字取自古埃及人對神廟大門的專稱,在卡爾納克神廟里,一共有五道比龍門,將整個神廟分隔成五大部分。

這是神廟中最宏偉的大門,但卻未完工,走到它的背面,建造過程中為運送石料搭建的土坡還沒有完全拆除。

穿過第一塔門,便進入了宏偉的第一庭院。庭院長101米,寬82米,據(jù)介紹它的建造過程非常漫長,在公元13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長達1200年間,眾多的埃及法老們在此留下了他們的印跡。

第一庭院左右兩側各有一排沙石柱。石柱下成排的獅身羊頭像是后放在這兒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尼羅河上的慘案》改編的電影中有一段精彩對話發(fā)生在這里。

西北邊有一座破落的偏殿,它是第十九王朝塞提二世為阿蒙神和妻子努特、兒子孔斯修建的圣殿。這是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西蒂二世(Seti II,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約前1200年—前1194年在位))建造的。


里面的浮雕。







第一庭院東南側是拉美西斯三世廟,門口兩側聳立著他的石像。

廟門上的拉美西斯三世征戰(zhàn)圖,圖中刻有當時所有埃及城市的名字,是埃及考古的寶庫。 

拉美西斯三世廟內(nèi)左右兩側各有8尊拉美西斯二世站像。

兩側的柱廊。

庭院正中是塔哈爾卡亭(Taharqo Kiosk),只剩斷裂的石墩和一根完整的石柱。塔哈爾卡是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亞王朝)法老(前689年-前663年在位)。塔哈爾卡亭前面是第二塔門。

埃及特有的雪花石膏石(Alabaster),簡稱雪花石。野獸牲畜宰殺后作為祭品被放置在雪花石上。雪花石不吸色,不會被血污浸染,用水一沖洗就干凈了。

在第二塔門的入口處,一左一右兩尊巨大的雕像,它們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奧西里斯神形象雕像:左邊的是立姿,拉美西斯二世雙腳并攏,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王后納菲爾塔莉的小雕像立在他的膝蓋處,這尊雕像以其端莊、和諧的雕刻風格聞名。

右邊是法老的坐姿雕像,但是已遭破壞而面目全非了。

第二塔門的浮雕。





進了第二塔門,就是柱式大廳。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情節(jié),就是在大柱廳拍攝的,神秘而恐怖!

       1.第二塔門;2.中央石柱;3.側面石柱;4.阿蒙霍特普四世亭;5.塞蒂二世墻;6.第三塔門。


 柱式大廳由塞提一世所建,其子拉美西斯二世又加以改建,面積接近5000平方米。據(jù)介紹里面共豎有134根石柱,最大的是大廳正中12根開放式紙莎草巨型石柱分列兩排,柱子高21米,直徑5.4米,6個人才能抱的巨柱,柱頭頂端則是1.4米高的大圓盤。柱頂是盛開的紙莎草花形狀,每根石柱重達65噸左右,據(jù)說柱頂上可以同時站立100人。

  其余的122根石柱,高度為13米,周長8米多,柱頂是荷花的花蕾。當年,這134根石柱全力支撐著大廳的龐大屋頂,屋頂上還繪有彩色圖案。

橫梁上的王名圈。

       身處柱林中,根根石柱里透出的古樸雄渾都給人一種莫名的震撼。撒哈拉的陽光透過柱頂投射在柱身上,匯同柱身上的雕刻凸現(xiàn)出斑駁而神秘的光彩。


這些殿內(nèi)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采光,被橫梁和柱頭分去一半后,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和柱下人物對比,可知柱子的巨大。

電影“尼羅河慘案”從高高的柱頂推下巨石的地方就是在這里。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在柱頭上增加了很多精美的浮雕。



每個巨柱都有精美的雕刻。









墻壁上的壁畫。

  這巨大的石柱是如何立起來的,其上端的80噸重的橫梁又是如何放置上去的呢?首先放置第一層石柱,然后在其周圍堆積砂土,再放置第二層石柱,在其周圍堆積砂土......如此循環(huán)操作,只到最高層石柱,在其周圍堆積砂土,再放置橫梁。

       石匠開始由上往下雕刻石柱,如果刻錯,就用石膏補上。然后在浮雕上繪畫。由上往下裝飾時,周圍的砂土也逐漸被移去。 


柱廳盡頭是阿蒙霍特普四世亭和第三塔門遺址。





 1.第三塔門;2.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3.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底座;4.圖特摩斯四世門和?;5.第四塔門。

金字塔,神廟和方尖碑是古埃及石頭建筑的三大標志。方尖碑有三種目的:宗教性(奉獻太陽神阿蒙)紀念性(紀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裝飾性。方尖碑是古埃及帝國權力的強有力象征,從中王國時代起,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時豎立,通常成對豎立在神廟前兩旁。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它象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fā)光。方尖碑以整塊的花崗巖雕成(廊柱是用石塊堆砌而成),重達幾百噸,表面磨光,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制成一個方尖碑將耗費一座山。從開山取石、雕琢、運輸、豎立,古埃及人的智慧和能力真是匪夷所思一般

        金字塔和神廟搬不走,掠奪者便盯上了方尖碑,全世界現(xiàn)存的方尖碑有29座,埃及本土僅有9座(卡納克神廟占了2座),意大利有12座,英國4座,法國1座,以色列1座,土耳其1座,美國1座。

      在第三和第四塔門中間的庭院,矗立著一根圖特摩斯一世方尖碑。這根卡納克最早的方尖碑由18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一世所立,高19.5米,原先共有一對,如今只剩南面這根。后面是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方尖碑


在古代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后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表示了太陽的光芒。

這巨大的方尖碑又是如何立起來的呢?

首先將方尖碑沿斜坡拉到預定的位置。


然后逐漸移除方尖碑下面的砂土,讓方尖碑立在正確的位置!

在兩個方尖碑之間留影。

 1.第四塔門;2.北紙莎草廳;3.哈特謝普蘇特方尖碑;4.casing walls;5.南紙莎草廳;6.第五塔門。

第四塔門和紙莎草廳均為圖特摩斯一世所建,大廳寬75米,深14米,用以祭奠掌管冥界的神靈奧西里斯。紙莎草廳已殘破不堪。 

       這位法老的女兒哈釆普蘇特女王在后來對大廳進行了重大改造,為了紀念自己執(zhí)政16年,她從阿斯旺開采了兩座方尖碑,然后去掉了父親所建的大廳屋頂,在廳中豎起了這兩座方尖碑,碑高近30米,重達323噸,是埃及現(xiàn)存的最高的方尖碑。碑是女王為她自己和“父親”阿蒙神留下的紀念。碑頂是金字塔形狀,用黃金和白銀鑲嵌。據(jù)史載,這兩座女王引以自豪、鑲金掛銀、雕刻細膩、體積龐大的方尖碑從采石到完工一共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不能不說也是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目前兩座方尖碑中只有一個還立在原處,另一個倒塌后被放在了神廟后側的圣湖附近。  


 感謝古埃及文字的破譯者使得我們在3400多年以后,還能夠讀得到方尖碑上的銘文:“她為她的父親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建造她的紀念物,為他用南方的堅硬花崗石建造了兩個大方尖碑,它們的表面鍍上了全世界最好的金子。當太陽在它們之間升起時,從尼羅河的兩岸看去,它們的光芒照耀著大地?!?/span>

       “阿蒙,兩片土地王座之主:他讓我統(tǒng)治黑土地和紅土地,作為一種獎賞,在整個土地上沒有人反對我。所有異國他族都是我的臣民,他將天的邊際作為我的疆界,太陽環(huán)繞的一切都為我勞作。他將這一切給予他親生的人,他知道我將為他統(tǒng)治這一切。我確實是他的女兒,我服侍他,知道他所有的意旨。我從我父親那里得到的賞賜就是生命、永恒和統(tǒng)治,在萬物的荷魯斯王座上,象拉神一樣長久。”

       碑刻上的文字很特別,從頂部到底座,站在碑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碑上的象形文字從上到下看起來一樣大小,所有字體看起來都是一樣大小。事實上它是運用了現(xiàn)代人才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公式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這說明,古埃及人在3000多年前就在建筑上運用了很復雜的數(shù)學公式。

        女王死后,對她一直懷恨在心的圖特摩斯三世用高墻(casing walls)將方尖碑圍了起來,只留頂部露在外面,因為它的上半部分是奉獻給阿蒙神的祝禱詞才使它得以保存。由于高墻長年遮光,今天的碑體上下顏色差異很大。


倒塌后被放在了神廟后側圣湖附近的方尖碑。由于橫放在地上,才得以目睹其真容。方尖碑的石材基本來自南部阿斯旺地區(qū),古人類首先在山體上用木楔法開采石碑,即在山體上鑿洞,打人木楔,在木楔上澆水,木頭受水后膨脹,就可以把石塊崩開。反復重復這一工序,然后,整塊石頭就會從山體上被采出。之后,人們再用兩塊碑體互相摩擦,使其邊角變得清晰,再經(jīng)過復雜的雕刻工藝后,一塊巨大的方尖碑就造成了。









第五塔門為圖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14-前1425年)所建。此為第五塔門背面向方尖碑方向拍。

第五牌樓以外原本有座節(jié)日廳,由圖特摩斯二世所建,如今早已完全損毀。

過第五塔門后的小庭院有16根砂巖柱,如今只剩斷壁殘垣。





經(jīng)第五塔門進入中庭。

第六塔門及里面的圣船殿。

第六塔門后的花崗巖石柱分別飾有代表上下埃及的蓮花和紙莎草的柱頭,被稱為“上下埃及之柱”



上下埃及之柱后面是圣船殿,由亞歷山大大帝的弟弟腓力·阿里戴烏斯(生存于公元前4世紀)所建。目前,殿內(nèi)還保存有安置阿蒙神圣船的基座,墻壁上雕有敬奉阿蒙神的浮雕。





上下埃及之柱旁邊有一個院子,門口立著兩座雕像。不知是哪位法老及他的妻子。

院內(nèi)紙莎草石柱大都斷裂。

森烏斯萊特一世神廟遺址。

1.花崗巖門檻;2.方解石祭臺;3.側供室;4.石灰石平臺。


實際是一片廢墟!一直走到盡頭是新王國圖特摩斯三世的慶典廳。




 1.Heret-Ib大門廳;2.太陽教堂;3.木神殿;4.植物園;5.亞歷山大殿;6.Sokarian室;7.南儲藏室。


這個大廳稱為Heret-Ib, 是一個32根柱子支撐的多柱廳。在西北角的入口立有法老穿著慶典服飾的雕像。

法老穿著慶典服飾的雕像。

廳內(nèi)的立柱仿帳篷支柱,展現(xiàn)出這位法老長年征戰(zhàn)以軍帳為家的經(jīng)歷。這樣的建筑模式在埃及是唯一所見。


這座大廳在很長時間里被用做基督教堂,墻上和柱身上的基督教壁畫色彩依然清晰,當年留下的基督雕像還依稀可見。在廳的西南角房間中本來刻有中、新王國61位歷代法老的名單,據(jù)說現(xiàn)收藏于法國盧浮宮中。 



太陽教堂(Solar chapel)

木神殿(Wooden  Naos)










植物園,里面壁畫雖然殘缺不全,但內(nèi)容非常引人人勝,圖特摩斯三世法老征戰(zhàn)歸來后把沿途所見的鮮花、水果、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都雕刻在這里。




Heret-Ib以東的阿克美奴廟的大部分都尚未修復, 根據(jù)現(xiàn)場的示意圖, 土堆后面的殘柱處原來是祭拜亞歷山大大帝的場所(Chapel of Alexander The Great. 亞歷山大三世, 馬其頓帝國國王, 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3年)。最前面的大門是阿巴·阿馬哈塔門, 西-東軸線到那里結束。 

       這座神廟最早由埃及中王國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爾特一世(Senusret I)于公元前20世紀所建,在圖特摩斯三世祭拜中心建成前一直是卡爾奈克祭奠太陽神靈阿蒙的中心,現(xiàn)在只剩下地基了。

       卡納克神廟就是歷代法老為了讓自己出現(xiàn)在最前面,依次向西建,甚至不惜拆前任法老的建筑,做自己的工程。        


這就是舉行宗教儀式前祭司們用來洗浴凈身的圣湖。

圣池旁有一而可愛的圣甲殼蟲塑像,圣甲殼蟲每天迎著東方第一縷陽光從土里鉆出來(勤勞地推著糞球),代表著復活和永生,它是太陽神的化身、靈魂的代表。像下的基座是圓柱形,一人多高,直徑有1米多。

古埃及人認為,戴上它(飾物),就能得到神的保佑,擁有健康、好運。有埃及導游叫游客圍此“ 圣物” 繞圈,想必此舉可帶來好運。



這個角度能同時拍下三座方尖碑。

第七至第十號塔門在柱式大廳的東南角。通往南側的姆特神廟。

卡納克神廟不愧為古埃及文化的精華!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