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的成長啟示 養(yǎng)育難題的解決方法 我們微信公號每周一次與大家討論養(yǎng)育問題,核心都是圍繞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我們分享對大腦發(fā)育和情緒成長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家長們討論孩子行為背后的真正需求。 我們也推薦游戲,或者提供一些游戲式的親子互動方式,來解決日常養(yǎng)育的各種難題。比如早上不肯起床,生病不肯吃藥,膽小、害羞、愛發(fā)脾氣,與小伙伴發(fā)生矛盾…… 家長們也常常發(fā)來自己對這些內容的感受和困惑,比較常見的提問有兩類: 第一類:玩游戲對家長來說太麻煩,這么麻煩有什么意義? 有人覺得,這些游戲在實際生活中,不但對家長要求高(既要反應快,想象力豐富,還得會演……),還占用時間,倒不如“一聲吼”來得有力又有效。 第二類:有些問題可能孩子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干嘛要那么費勁去分析,去想辦法? 不是說要“接納”孩子嗎,孩子的一些小問題,比如怕黑,害羞,跟小伙伴爭搶……可能只是特定年齡階段的問題,等孩子長大一些自然就好了。 先討論第一個問題。 我們曾經在講座中遇到一位焦慮的媽媽,說女兒非常執(zhí)拗,脾氣不好,比如早上想要吃棒棒糖,媽媽說先穿好鞋,出門的時候再吃,孩子就大發(fā)脾氣,堅決不肯穿鞋。 我們跟這位媽媽詳細回顧了那個早晨的場景,發(fā)現情況是這樣的: 早上女兒沒睡夠,不愿意起床。媽媽怕上學遲到了,把孩子硬拉起來。 然后孩子想穿自己最喜歡的粉色裙子,但是裙子洗了還沒干。坐到早餐桌旁,發(fā)現媽媽拿來的是香蕉味而不是平常的草莓味酸奶,這時候孩子就表現得非常不開心了,哼哼唧唧地。 出門前媽媽給她穿鞋,她就提出要吃棒棒糖,媽媽要求女兒先穿好鞋再給棒棒糖,女孩說不給棒棒糖就不穿鞋。 整個事件,看似是孩子因為“一根棒棒糖”這種小事就大發(fā)脾氣。實際上,整個早晨,孩子和媽媽都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從起床開始,一系列的“不愉快”事件,使孩子積蓄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棒棒糖”只是這些情緒的導火索和出口。 假如媽媽能夠在起床時發(fā)起一個小游戲,調節(jié)下早晨匆忙焦慮的氣氛,就能減少孩子情緒中的助燃物。也許后面的事情就能變得順利。 不過,游戲的作用,絕不僅僅是通過大人的“表演”,“哄”孩子“聽話”。 游戲之所以有用,首先是主動為孩子增加了輕松愉快的正情緒。孩子心情愉悅,就更愿意配合。(這一點,我們大人自己也有感受。) 其次,通過游戲,家長和孩子不再是對立的雙方,不是“要求”和“被要求”的關系,而成為了一起玩耍的伙伴。 這種親密聯結的親子關系,不僅有助于解決當下的問題,更對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長遠意義。 游戲示范:脫襪子 解讀 這是一個激烈程度較低的打鬧游戲,簡單,卻能給孩子帶來特別多歡樂。 大人開始是虛張聲勢地吹噓自己的能力,但經歷一番搶奪之后卻總是失敗,然后又”氣急敗壞“地想要扳回一局……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機會體驗自己的力量,并且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對他人的影響,最后通過努力獲得勝利,又得到了很大的成就感。 感受歡樂、培養(yǎng)自信,還有身體接觸帶來的親密感,是這類游戲的重要意義。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明確回答過: 在大多數事情上,我們?yōu)楹⒆犹峁┑膸椭康牟辉谟谘矍?,而在于將來?/strong> 孩子兩歲的時候怕抽水馬桶,可能到四五歲就不怕了;三歲的時候怕洗頭,可能上小學就沒事兒了;小時候執(zhí)拗愛發(fā)脾氣,可能長大一些就會有改善。 即使我們什么也不做,很可能,孩子的這類“成長的煩惱”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 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一次次討論——如何為這樣的孩子提供幫助? 因為—— 在這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中,我們呈現出的關切的態(tài)度,表達出的及時的回應,能讓孩子清楚地感覺到:無論發(fā)生什么事,爸爸媽媽都會給我支持和幫助。對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借助這一件件具體的事情,我們帶孩子體驗了從害怕、緊張、憤怒……到平靜,放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孩子的大腦在學習如何適應環(huán)境,如何面對挑戰(zhàn),如何不被困難壓垮,恢復積極心態(tài)。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是孩子樹立自信心,鍛煉適應力的過程。 游戲示范:機器人 這是一個經典的給孩子掌控感的游戲。 日??偸潜淮笕恕耙蟆焙汀懊睢钡暮⒆釉谟螒蛑蝎@得了支配大人的機會,因此所有的孩子都特別喜歡玩。 玩好這個游戲的關鍵就是大人百分百“聽話”。那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怎么辦呢?如果是這樣,聰明的“機器人”可以用“機器故障”,“需要充電”等方式來回應,同樣能讓孩子樂不可支。 李巖老師在系列育兒課“天天游戲力”中,總結了—— 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階梯: 在這套課程中,通過對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膽小退縮等等常見養(yǎng)育問題的探討;對“立規(guī)矩”、“交朋友”、“適應新環(huán)境”等成長挑戰(zhàn)的分析;我們不僅提供了當下問題的解決辦法,更重要的是想幫助父母們,從夯實安全感開始,一步一步地,為孩子補充掌控感,鍛煉自信心,最終培養(yǎng)良好的適應力。 而培養(yǎng)積極樂觀,能夠主動適應環(huán)境的孩子,才是我們養(yǎng)育的終極目的。 報名 天天游戲力系列育兒課 用游戲化解每日養(yǎng)育煩惱 100 日常養(yǎng)育場景 100 游戲實踐方法 104節(jié)課 每次10分鐘 365天歡樂陪伴 用笑聲養(yǎng)育靈活堅韌,獨立自信的孩子! 報名戳??圖片 課程目標: 第1個目標 知道怎么辦 找到解決眼前問題的辦法。 第2個目標 明白為什么 找到背后的原因,解決長期養(yǎng)育沖突。 第3個目標 為將來作準備 解決眼前問題時,考慮到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影響。 課程怎么學? 可以根據孩子當下的狀態(tài),挑選你目前最關心、最急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先開始學習,同時與孩子一起游戲、實踐。 課程亮點: 學會方法: 游戲是孩子的語言, 學會用游戲與孩子溝通、化解沖突。 解決問題: 提供的100 個方法,具體又實用。 提升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適應力: 不僅關注當下的應對方法,同時著眼于未來,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 科學性: 基于國際最新的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研究,為每一個問題都提供了符合孩子心理狀態(tài)的解決方案。 應用場景: 104節(jié)課 涵蓋7大類最讓父母頭痛的育兒問題: 第1類: 不聽話——解決日常難題:起床、吃飯、刷牙、出門、黏人、磨蹭、結束電子游戲…… 第2類: 發(fā)脾氣——解決常見情緒問題:亂發(fā)脾氣、哭哭啼啼、打人、摔東西、輸不起…… 第3類 立規(guī)矩——解決各種親子沖突:沒規(guī)矩、不分享、搶玩具、與大人對抗…… 第4類 好習慣——培養(yǎng)好習慣:寫作業(yè)、練琴、不說臟話、配合衛(wèi)生和健康常規(guī)…… 第5類 膽小退縮——為孩子提供支持:害怕、害羞、內向……為家長支招:如何陪伴,如何鍛煉…… 第6類 分離焦慮——不讓媽媽上班怎么辦?如何適應幼兒園?如何安慰孩子的哭鬧? 第7類 社交力——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如何幫孩子交朋友?如何鍛煉社交能力? 你將從課程中獲得什么? 為日常育兒煩惱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針對最令父母頭痛的育兒問題,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提供豐富有趣的“游戲式”解決方案。 為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yǎng)。 今天我們發(fā)愁的可能是“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未來孩子需要的可能是獨立的思考力與判斷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