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到隋唐,中國畫有著悠久燦爛的“丹青”歲月。時至今日,那些輝煌還保留于山西永樂宮、敦煌莫高窟等藝術(shù)寶庫中。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工筆畫在中國畫體系里占比越來越大,以中央美院蔣采蘋教授的中國工筆重彩畫高研班代表,將中國重彩畫推上一個新高度。其現(xiàn)代性構(gòu)成與天然礦物顏料的應(yīng)用,為傳統(tǒng)中國畫筆墨與色彩結(jié)合開啟新范式,也吸引了一眾渴望在傳統(tǒng)繪畫中尋求突破的畫家,林順文正是其中一位。 從古代壁畫的藝術(shù)遺產(chǎn)中,構(gòu)建全新的視野與藝術(shù)啟迪,傳承并發(fā)揚中國古代壁畫的藝術(shù)精髓,綻放當代之華彩,成為林順文藝術(shù)探索與實踐的新方向。 2014年開始,林順文帶著追隨同行的美術(shù)老師隊伍正式開啟古代壁畫考察與寫生之旅,他們先后去到山西永樂宮、北京法海寺、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魯番千佛洞、西藏托林寺等地。歷時5年漫長的壁畫考察寫生之旅,是林順文工作室的一項創(chuàng)舉。從實地考察、與當?shù)貙<医涣鲗W習、現(xiàn)場寫生,再回到工作室進行臨摹、創(chuàng)作,他們建立起一套系統(tǒng)的壁畫研究體系,同時也積累下大量精美作品。 問道壁畫,師法自然,師古人、師自然一直是藝術(shù)教育的準則,在整個壁畫研究項目中,林順文工作室就是堅持這樣的學習方法,向古代最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學習的同時,走進自然、深入生活。 3月29日至4月7日,《當代重彩寫輝煌——林順文工作室“古代壁畫研究”課題成果展》在嶺南美術(shù)館舉辦。本次展覽恰逢林順文工作室成立五周年,為其在“古代壁畫研究”課題方向的一次綜合性的總結(jié),共展出工作室37名成員的200余件作品。 林順文曾表示,通過近20年的繪畫實踐,他深刻感受到當今畫家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單是傳統(tǒng)筆墨的吸納與繼承,更重要的是自主的創(chuàng)新精神。 清代大家石濤云“筆墨當隨時代”,作為這個時代的畫家,應(yīng)以獨立的審美視角主動地認識山水和自然,獲得不同于前人的感受和體驗,創(chuàng)作出具有當代審美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 雖此展已于昨日結(jié)束,但錯過的朋友莫要著急,梵華君特意整理部分精品的文圖資料,與諸位共饗,我們且看林順文工作室是如何闡述“中國畫繼承與創(chuàng)新”這個多維度的命題。 燃燈菩薩 林順文 2019年 165×85cm 晨圣萬象 林順文 2016年 200×100cm 西藏托林寺壁畫臨摹之一 楊偉時 2018年 55×95cm 敦煌壁畫臨摹 陳哲強 2018年 46×66cm 青山夕照明 葉明德 2018年 136×68cm 故園春 陳奇全 2018年 155×124.5cm 小滿 王凱生 2016年 125×165cm 曙光在前 鐘錦松 2016年 180×90cm 王相巖峽谷 王夢丹 2018年 180×90cm 《瞰》系列之一 張雪濤 50×50cm ![]() 瑰麗西域 雷陳保 2018年 21.5×21.5×9cm ![]() 春山清遠 林柳妍 2017年 45×27cm ![]() 南太行 林曄珊 2018年 69×60cm ![]() 幽林溢彩 林志保 2017年 50×24cm ![]() 遺拾 馮燕鈿 2019年 180×96cm ![]() 尋溪溯源 孔武 2016年 31×45cm ![]() 西域行 楊彩云 2017年 23×26cm ![]() 水月觀音 李龍 2018年 120×160cm ![]() 羅浮山園 藍婷婷 2016年 38×45cm ![]() 太行王相巖 王朝暉 2016年 38×45cm ![]() 西藏印象 周陸德 2018年 197×97cm ![]() 新疆火焰山寫生 張玲 2017年 24×27cm ![]() 梵 呂肖 2018年 69×45cm ![]() 夏 曾燕云 2018年 68×136cm ![]() 沐陽春嬌 林海城 2018年 136×34cm×4 ![]() 臨《榆林窟》壁畫局部 林婉虹 2017年 69×45cm ![]() 臨敦煌壁畫 王蘇 2018年 50×50cm ![]() 硯魂 吳達清 2018 240×186cm ![]() 臨敦煌莫高窟288窟西魏《說法圖) 方先勇 2018年 180×97cm ![]() 臨壁畫菩薩 陳銳東 2018年 50×50cm ![]() 曹花門 吳遠儀 2017年 45×38cm ![]() 敦煌莫高窟壁畫臨摹—法華經(jīng)變·化城喻品(103窟-盛唐) 衛(wèi)麗同 2018年 68×138cm ![]() 山水四條屏 劉海華 2016年 138×34 cm×4 ![]() 山林早秋 成衛(wèi)平 2017年 38×45cm ![]() 梅林花語 李明春 2016年 180×97cm ![]() 詠梅 2018年 113×145cm ![]() 觀音禮佛圖 劉子群 2017年 60×80cm ![]() 山居圖 朱平青 2017年 90×98cm 其實,中國畫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不僅需要深入對傳統(tǒng)技法的鉆研打磨,更需要對當下綜合性藝術(shù)形態(tài)的探索與思考。 文圖資料來源于嶺南美術(shù)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