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甲骨文”:甲骨文史“龜甲獸骨文字”的簡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記載占卜和祭祀等活動的,又稱“占卜文字”、“卜辭”,是最早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是占卜卜辭和記事刻辭兩部分組成。上周的統(tǒng)治者比較迷信,凡事都要占卜,打獵、作戰(zhàn)、祭祀、收成、天氣等都要占卜一把,生病、外出、求子甚至做夢都要占卜。 甲骨文字的特點:1、繁簡并存。有些字的筆畫多少不等,比如車字,就有不少形體。2、偏旁位置不固定,可左可右,可上可下。3、偏旁意思相近就可以互換。比如“牢”字,在圈里的可以是羊,也可以是牛。4、正反寫法并存。比如丑字朝左朝右并存。 金文:因古文稱銅為金,后人把刻寫在各種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祭祀用的銅器稱為“吉金”,所以金文又叫“吉金文字”。 金文的特點:1、銘文隱蔽,一般在器物的不顯著位置,底部或者內(nèi)壁等。2、xiang象形程度比較高。有的象形程度超過甲骨文。3、筆畫比較厚重,大小不一。這跟金文是鑄造而成有關(guān)系,因為筆畫都要填充團塊。4、書寫筆甲骨文工整,皆是豎行向左的順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