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時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各種各樣的電子產(chǎn)品逐漸涌入到家家戶戶中,而隨之而來的各種電子產(chǎn)品的副作用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其中最令人擔(dān)心的便是輻射。 說到輻射,映入很多人腦海的便是各種各樣發(fā)光的物質(zhì),比如太陽紫外線輻射、手機電腦屏幕的輻射等等。 談到輻射人們大多心有余悸,甚至談輻射色變,覺得輻射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好,輻射都是危害健康的。 今天就給大家來講一講輻射到底是什么,它是否一定對人體有害。 首先,什么是輻射? 根據(jù)維基百科的解釋:輻射是在空間或材料介質(zhì)中以波或者粒子的形式發(fā)射或傳輸能量的過程。從這個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到,輻射是發(fā)射或傳輸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是以波的形式(如光、聲音、無線電波等),也可以是以粒子的形式(如中子輻射)來實現(xiàn),所以說,輻射并不一定是光。 實際上,輻射的形式包括以下四種: (1) 電磁波輻射。如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這些可以來自于太陽或電子器件。 (2) 粒子輻射。如中子輻射以及其它在靜止能量不為零的粒子輻射。 (3) 聲輻射。如超聲波、聲波、地震波等,這些也是一種輻射。 (4) 引力輻射。引力輻射以引力波的形式進(jìn)行,也可以是時空曲率的漣漪。 在生活中,其實我們接觸的輻射強度最大的是電磁波輻射,相應(yīng)地,我們也應(yīng)該最關(guān)注其是否對身體有害。 在這一點上,其實輻射還有另一種劃分方式,即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與電子組成的,當(dāng)原子或原子團(tuán)失去或得到電子時,原子將由此變?yōu)殡x子。從這里可以看到,若輻射的能量足以讓原子中的電子脫離,那么原子將會被電離,變成離子,這個能量值通常小于10個電子伏特(1個電子伏特代表1個電子在1伏的電壓加速后所獲得的動能),所以將輻射能量高于10電子伏特(10eV)的輻射稱為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的重要性在于,由于人體是原子組成的,細(xì)胞中的DNA也是原子構(gòu)成的,若是DNA中的原子發(fā)生了電離,那么很有可能導(dǎo)致基因突變,從而增加了得癌癥的幾率。并且得癌癥的幾率與其所受到電離輻射的劑量成正相關(guān),也就是說,接觸電離輻射越多患癌癥的幾率也越高。此外,人體不同的組織器官對同一輻射的敏感性也不同,所以對于同一種輻射,可能皮膚比骨髓更容易發(fā)生癌變。 我們?nèi)粘I钪薪佑|的最多的電離輻射主要是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和在醫(yī)院做檢查時的X光。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所受到這兩種輻射的劑量都是比較小的,所以并不會顯著增加人體患癌幾率。 相比于電離輻射,我們在生活中受到的大部分輻射是非電離輻射,如紅外線、可見光(包括手機電腦屏幕發(fā)出的光)、無線電波(如wifi)以及微波等。 對于非電離輻射,其輻射的能量還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電離,而只能使它們產(chǎn)生旋轉(zhuǎn)、振動或其它非電離的改變,其對于人體的影響與電離輻射相比有著質(zhì)的變化,換句話說,非電離輻射不會直接導(dǎo)致基因突變。 其實,我們在冬天曬太陽感到溫暖時大部分是紅外線在起作用。雖然紅外線的輻射能量屬于非電離級別,并且顯著小于紫外線,但由于紅外線的波長較長,使得它不能而不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內(nèi)部,而只能穿透原子分子的間隙,這就使得原子、分子的振動加快,由此溫度便顯著上升。這就是為什么紅外線會物體溫度上升,并能給予人溫暖了(微波的波長比紅外線更長,所以它的熱效應(yīng)比紅外線更強,可以用來快速加熱食品)。 紅外線的存在,其實還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人體在接受紅外線照射時,由于體內(nèi)細(xì)胞分子和原子熱運動增加,從而能夠促進(jìn)人體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原本滯留在體內(nèi)的老舊廢物和有害物質(zhì),會隨著新陳代謝由汗腺排出體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妝品殘余物,就能夠不必透過腎臟,直接從皮膚和汗水一起排出體外,可避免增加腎臟的負(fù)擔(dān)。 當(dāng)然,即便是非電離輻射,過度的輻射劑量也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害。如過度照射紅外線會使人脫水;長時間打電話會使人體耳膜受損,從而損害聽力;長時間受到光輻射會造成視神經(jīng)疲勞,近視等,強光輻射可造成不可逆轉(zhuǎn)的視力損傷。 所以說,輻射不全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只有電離輻射需要我們提高警惕,但對于非電離輻射,為了身體健康,還是要盡量避免長時間接觸輻射源。 來源:中國科學(xué)探索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