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蝦照炒魚法,可用韭配?;蚣佣缃娌?,則不可用韭矣。有捶扁其尾單炒者,亦覺新異。 ——袁枚《隨園食單·水族無鱗單》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蝦菜名目繁多,除了有名的龍井蝦仁、翡翠蝦仁、魚香蝦仁等以外,還有我們不多見的蝦松、三味蝦包、雞肝炒蝦片、銀線炒蝦線、三丁蝦仁等一百多兩百款。有一天,我突然感覺到,五十歲以前吃蝦,是無意識的在吃它的味,吃它的鮮嫩。五十歲以后則是有意識的在吃它的壯陽,吃它的詩意。 于是我常弄些韭菜、番茄、核桃、松菌等來與蝦仁搭配成韭菜油渣炒蝦仁、番茄冬筍鍋巴蝦仁、松菌火腿炒蝦仁、核桃雞蛋炒蝦仁來慰勞自己。吃貨們也許注意到了,我在這些傳統(tǒng)的蝦仁菜里,分別另外加上了油渣、冬筍、雞蛋、火腿等這些增香提味的配角,讓我們把眉頭緊鎖的中國養(yǎng)生菜增添一點戲劇效果,增添一點詩意。 一般來說,養(yǎng)生藥膳(除了醬鹵菜)之類的專門注重滋補身體的菜肴是缺乏滋味的,一是藥味太重壓了鮮味;二是輕油、輕鹽、嚴(yán)禁辛辣。這其實遠(yuǎn)離了“以味為核心、以養(yǎng)為目的”的中國飲食根本。據(jù)我考證的從古至今的一百三十多道原始蝦仁菜肴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烹制都用了豬油。因為在這些蝦仁菜里,豬油成了增香調(diào)味的靈魂,其潔白無瑕與水晶般的蝦仁相得益彰。然而在當(dāng)今,豬油已被妖魔化,那些該放豬油烹調(diào)的菜肴,紛紛被植物油所取代,如今的這個味,早已不是從前的那個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