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 崔某,男,67歲,2012年3月來我這里就診,患者有一個哥哥,曾經(jīng)有心血管的問題。當時到安貞醫(yī)院,安貞醫(yī)院要給他放大概六七個支架。所以需要搭橋。搭橋年齡又比較大,家庭經(jīng)濟又負擔承受不了,后來就轉入我門診治療。我用中藥給治療了3個月,然后,能夠參加勞動,各方面都很好了。主動脈夾層的這個患者,就是他的親弟弟。這個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安貞醫(yī)院要求換主動脈弓,但是由于主動脈已經(jīng)劈到了髂總動脈,包括一側的腎動脈,都有了夾層,所以換不了了,后來回到了豐寧縣中醫(yī)院治療,其實就是等死。 患者家屬那天上午很早就來了,到我門診懇請我去給出一趟診,因為我的門診比較忙,幾個家屬就坐在我的旁邊,一直坐到下午五點我下班,我一看這不去也不合適,盛情難卻。我決定去給出一趟診,我說你們這樣,一定要和豐寧縣中醫(yī)院商量好,否則我去了沒法說話,他們說已和院方談好了。于是我們到豐寧縣中醫(yī)院。 
當時接待我的是豐寧縣中醫(yī)院急診科的曹主任還有張主任,兩位主任都很熱心,也很熱情,把整個病例都給我介紹了一遍,然后說,宋大夫別治了,沒有用,安貞醫(yī)院都判了死刑。我把病歷看了一下,西醫(yī)給點的硝普鈉,大家都知道,這個病是血壓不停的升高,西醫(yī)給靜點的硝普鈉控制血壓,手上又輸著營養(yǎng)液,腿上扎的硝普鈉,身上插了很多管子,所有的西醫(yī)會診都認為患者沒救了。曹主任說,宋大夫你也別費這心了,咱們就放棄了吧。我說能不能先去看看患者,曹主任說可以啊。 我談到這里,如果有西醫(yī)思維的請思考,如果你們看到了這樣的患者會怎么辦,如果用中醫(yī)的思維,大家也不停的思考一下,如果你遇到了,你應該去怎么想,怎么做。 我進病房看到患者,臉色就像長了一層繡一樣。腹脹如鼓,大便已經(jīng)11天沒行。舌干,舌苔黃的就像鍋貼子一樣,然后我又把西醫(yī)的查體系統(tǒng)做了一遍。其實這個病人,如果我把中醫(yī)的查體告訴大家,大家誰都會治,但是往往大家就給西醫(yī)的診斷所嚇倒了,也不敢治也不敢想,這是我們共同的一個毛病。 
來到急診室,我和曹主任張主任還有患者家屬,我說曹主任,你再給患者下一次病危通知,曹主任說他已經(jīng)下過7次病危通知。我說那也不差這一次,咱們再下第八次病危通知,然后患者家屬也在場,我說:“你們有沒有抱著活馬當死馬醫(yī)的心態(tài),咱們就嘗試用中藥治療一下。”家屬說:“把你大老遠的找來,就是讓你試一下,家里面后事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比缓笪液筒苤魅握f,咱們兩個商量著開,我說這么重的患者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我說這個患者應該用到石膏,曹主任說用吧,你就用到二三十克。我說不行,最少120克,還應該用到大黃。他說,大黃!那就用10克,我說不行,最少用到60克。其他藥是常規(guī)劑量。我當時開的處方: 石膏120g,知母20g,大黃60g,芒硝30g,枳實10g,厚樸20g,山藥10g,瓜蔞30g, 杏仁10g。 囑咐讓藥房緊急給煎出來,我和張主任簽的字是急煎。并且囑咐患者每兩小時服200毫升,交待家屬,要患者大便的時候,腹瀉特別厲害的時候再告訴我。 為什么這么用藥?我想問一下大家,為什么石膏、大黃要用這么大的量?石膏大黃兩味藥在吳佩衡認為他們是中醫(yī)十大元帥中的兩位,具有斬關奪將之功,大家想一下,這么重的病,如果我們用10克、20克,無異于揚湯止沸,我們是在救人,而不是在游戲。這就好比一個大房子,剛剛著了火,你有一桶水,你是直接把他澆上去還是用一個小酒盅,一點一點地往上澆,如果真是這樣,你的一桶水耗干了,整座房子也就燒沒了。如果是人,命不就沒了。 我們在吃飯的過程中,曹主任就問我,宋大夫,你這方子是怎么開的呢?我怎么沒有見到一味治療主動脈夾層的藥?你是止血還是活血祛瘀呀?我怎么沒看到?我當時就笑了,我回答說,我也沒看到主動脈夾層,他又問我,那你按什么思路開的方子?我回答了五個字,痞、滿、燥、實、堅。我說出來這五個字你也會治療,曹主任一拍腦袋,明白過來了。他說,哎呀!宋大夫你是這么想的。 
過了六個小時,患者打來電話,說已經(jīng)大便了,瀉了醫(yī)院那種白塑料盆半盆,大便呈污泥濁水一樣,臭氣熏天,腹脹已經(jīng)消了,然后患者想吃飯,問我能不能吃,我說可以吃,然后患者吃了一碗餃子,又喝了一碗粥,又給我打電話說還餓,還想吃,我說不能再吃了。如果繼續(xù)吃下去,胃破裂,明天還得急救。 其實我這么開藥是有依據(jù)的,咱們下面就來分析依據(jù),《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詬、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第252條,傷寒6、7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4條,發(fā)汗不解,腹?jié)M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255條,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3天后,患者狀態(tài)好轉,但是眼前總出現(xiàn)幻覺、幻視、還譫語,就說亂七八糟的話,總是說看見死人了,看見滿窗戶都是蚊子,蒼蠅蚊子滿屋飛,小肚子還拘急的疼痛。小便不暢,尿赤色,這時候我給改用了五苓散加抵擋湯,我個人比較喜歡一句話,上焦蓄血則善忘,下焦蓄血則如狂?!秱摗?24條,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fā)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jīng),瘀熱在里故也,抵擋湯主之。小便不利是為蓄水癥,這個患者,我考慮既有蓄水又有蓄血,所以用了五苓散加上抵擋湯。當時思維局限,現(xiàn)在回想,如果用豬苓湯加抵擋湯也許效果會更快。 因為患者也能吃了,也能溜達,患者家屬就問,能不能停用硝普納,說實在的,我也沒有把握,我也心里沒有底。我也不知道他的主動脈的血管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在第八天,患者在睡眠中,無意間把腳上扎的硝普納液的針頭踢掉了,但是也安睡了一晚,從此以后就停用了硝普納,血壓正常。 第十一天,患者諸癥消失,身體稍感疲憊,其后,我又給他配了磨成粉的大黃蟄蟲丸的方子,磨成粉,裝了膠囊,囑咐患者繼續(xù)服用半年,去復查主動脈?;颊呔懿慌浜蠙z查,說我這能走能跳,還能趟地能干活,我查什么查,就是不查,患者后來參加農村的體力勞動都能干了,直到去年我要講課,作了這個課件。我就開車去了患者家,我想找他,一定要給我做一下這個片子,后來患者做了一個片子我們看了。主動脈的血管是無疤痕的愈合,當時這張片子我?guī)У奖本〇|直門醫(yī)院,找了些人給我看了一下,我也覺得很奇怪。 單純的提出主動脈夾層中醫(yī)是無從下手的。所以我們在臨床上要拋開西醫(yī)的各種診斷。不要受西醫(yī)名詞的禁錮,不要讓這些名詞禁錮了我們中醫(yī)的思維。運用我們中醫(yī)的四診合參,運用六經(jīng)辨證也好,運用臟腑辨證也好,運用八綱辨證也好,我們中醫(yī)的手段,收集資料,辨證論治,只要我們選方用藥,能夠解決患者的病痛,就是最好的結果,如果說你能做到用藥準確,選方精當,一定會效如桴鼓,時刻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名中醫(yī),不要忘了中醫(yī)的精髓所在,整體查病,辨證論治。 
24副藥治愈腦瘤。再次證明:言病不可醫(yī)者,未得其術也
宋柏杉:再講一個腦癌,左側顳葉膠質瘤的患者。這個患者是我一個高中同學的父親,楊某,80歲,這也是我2012年看的一個患者,當初他一發(fā)病就打電話告訴了我。我說你用中醫(yī)治還是用西醫(yī)治,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好,他說想去北京天壇醫(yī)院。然后,他去了北京天壇醫(yī)院,想做手術,天壇醫(yī)院考慮他年紀偏大,手術風險太大,拒絕給予手術,于是,再次給我打電話問我怎么辦,我建議他可以考慮中醫(yī)保守治療。他就在北京,據(jù)說是一個專門治療腫瘤的人,給他治了一個月,花費還很昂貴,頭疼、癲癇發(fā)作依舊頻繁。每天大概發(fā)作六七次,頭疼比較厲害,到了六月份,轉到我的門診治療。 如果我們運用西醫(yī)的思路,是選海藻、昆布、大貝軟堅散結,還是選全蟲,蜈蚣搜風通絡?這里片子有,化驗單也有,我拿過來片子,實際我看片子都是出于尊重,盡管我也能看一些片子。然后我把脈、問診,患者面赤,性格急躁,癲癇一天發(fā)作六七次,以夜間發(fā)作為重,頭疼,頭發(fā)蒙,不清醒,怕熱,有小汗,二便調,睡眠不實,多夢,舌偏紅,舌下靜脈紫黑,苔薄白,脈左寸略浮,關尺沉弦而硬。 
我診斷為,風熱上擾清竅,加之年老瘀血阻絡,我給開了桑菊飲加通竅活血湯六付,在這里我順便談一下桑菊飲,桑菊飲在溫病條辨中主治痰咳,是以治咳嗽為主,而我的父親和我的爺爺,我們這個家族用桑菊飲治療風熱頭疼是首選,桑菊飲治療頭痛效果也是確切的,我用桑菊飲加通竅活血湯六付,六付藥吃完,癲癇已經(jīng)不再發(fā)作,頭疼明顯減輕,腦袋較以前也清醒多了,效不更方,吃了24付,老頭堅決不吃了,說好了,嫌中藥太苦。于是我的同學就帶他到天壇醫(yī)院復查腫瘤,結果一看片子,腫瘤減小了一半,回來之后,全家都很高興,又強制他吃了24付,吃完之后,因為他是農村人,他就下地能干活了,各種各樣的勞動都能干了,再叫去復查,說什么也不去,這個患者到今天已經(jīng)3年多了,依舊很好,能吃能喝能睡,那么大年齡,還能干活。我也特別想知道他的片子,現(xiàn)在腦袋里的腫瘤是什么樣子。 
我在臨床上的體會就是,你如果想用西醫(yī)的方法治療,就要用西醫(yī)的思維,如果你決定用中醫(yī)的辦法治療,就要老老實實的運用中醫(yī)的四診,搜集資料辨證論治,不要被西醫(yī)的診斷所嚇倒。記得董景昌老先生有一句話:病非人體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病不可醫(yī)者,未得其術也?!鹅`樞·九針十二原》里邊曾經(jīng)講到,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經(jīng)言盛者瀉之,虛則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聞乎?岐伯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