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zhàn),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zhàn)無已時。 野戰(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這首詩用的是漢代樂府詩的題目,有意學習樂府詩的傳統(tǒng),但比漢代那首《戰(zhàn)城南》寫得更形象,更深刻。這首詩是抨擊封建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桑干”、“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整首詩大體可分為三段和一個結語。 第一段共八句,先從征伐的頻繁和廣遠方面落筆。前四句寫征伐的頻繁。以兩組對稱的句式出現(xiàn),不僅音韻鏗鏘,而且詩句復沓的重疊和鮮明的對舉,給人以東征西討、轉旆不息的強烈印象,有力地表達了主題?!跋幢倍鋵懻餍械膹V遠。左思《魏都賦》描寫曹操討滅群雄、威震寰宇的氣勢時說:“洗兵海島,刷馬江洲?!贝硕溆闷湟?。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穢;放馬,牧放戰(zhàn)馬,在條支海上洗兵 此詩當作于唐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根據新舊唐書記載,天寶年間,唐玄宗輕動干戈,逞威邊遠,而又幾經失敗,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一宗宗嚴酷的事實,匯聚到詩人胸中,同他憂國憫民的情懷產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憤,內心的呼喊傾瀉而出,鑄成這一名篇。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03-1004 2、孫靜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23-225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