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我國歷史長河中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大王朝。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國號為唐,唐朝也由此而來。因為唐朝的王位,采用的都是世襲制的傳承方法,所以唐朝一直被是李淵和李淵的后代所統(tǒng)治,別名也稱李唐。 唐朝的疆域遼闊,軍事實力也十分強大,隨著各個民族的不斷涌入,所以唐朝的文化和習俗也都受到了改變和融合,呈現(xiàn)了一種多樣化,開放性的特色。 在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造就了一大批才子和詩人。他們?yōu)樽约旱淖鎳I出了一份力,也為唐朝的強盛增加了一點文化色彩。像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等,當然還有今天的主人公杜牧。 杜牧,字牧之。杜牧呢,出身顯赫,他的爺爺杜佑是唐朝的宰相。杜牧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早在二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高中進士了。這樣的家族優(yōu)勢再加上杜牧本身的才華橫溢,確實令人羨慕不已,那么杜牧也應該早就成為了當朝的大人物吧。 只能說,想象是美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杜牧在官場的道路并不是節(jié)節(jié)高升,而是恰恰相反,十分的坎坷,事不稱心,人不如意,簡直就是一個悲劇。 首先,天不逢時。杜牧出生的階段,剛好是唐朝開始沒落的時期,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晚唐。晚唐,大家也都知道的,朝廷內(nèi)部混亂不堪,外部藩鎮(zhèn)割據(jù),農(nóng)民起義軍四起,皇帝無實權(quán),百姓無安寧,局面混亂不堪。 杜牧面對著這樣的一個局勢,他想要去平定叛亂,他想要去安撫百姓,他更想要創(chuàng)造一個盛世,但這一切,對杜牧來說無疑是異想天開,他有心而無力。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和唐朝的帝王。 杜牧是屬于那種正直剛烈,敢于直言進諫的性格。也就是因為這種性格,無法去討得帝王的喜歡,才使得杜牧在一生中所經(jīng)歷的七個帝王,都沒有給杜牧盡情施展才華的舞臺和機會。 只能說,一個忠臣最不適合生活的時代那就是亂世,更何況一個剛正不阿的杜牧。不過幸運的是,官場上的不如意,給了杜牧更多的時間去作詩,去寫文章,去豐富自己的業(yè)余生活。 ?在清明時節(jié),杜牧就有寫過一首好詩,《清明》,詩中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更是流傳至今。 這首《清明》想必各位看官大大也都已經(jīng)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吧,這是在小學課本上就有的古詩。況且小時候,這首古詩咱們還會背的還會少嗎?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