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去廁所,一上午你才看了幾頁書?” “媽媽,那本書太厚了,一直坐著讀太無聊啦!” “是誰吵著鬧著要買的?買了就得給我看完!” “那以后我不要啦!” 本想督促他讀書,這可倒好,兒子居然撂挑子不讀了。 臨睡前,我走到兒子床邊,“凱凱,媽媽不該吼你,但你不能因為跟媽媽賭氣,就不讀書了呀!” “媽媽,其實我也不討厭讀書……” 兒子不好意思地說,“但我一讀書就走神。我看到模型覺得很有趣,看到平板就想打游戲。就算是讀有趣的故事,我也忍不住想出去玩……就是很難靜下心來讀書?!?/p> 兒子的誠懇讓我忽然意識到: 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讀書,對于孩子來說多么困難。處在這個年紀,對什么事情都好奇,讓他安安靜靜地坐在桌邊讀上兩小時,的確強人所難。 “那怎么辦呀,不讀書你就被其他小朋友落下啦?!?/p> “可是,我并沒有覺得我和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啊?!?/p> 一時,我啞口無言,竟說不出不讀書到底會差在哪兒。 一天,兒子放學回家,破天荒沒叫“媽媽”,放下書包就鉆進房間,叫他吃飯也不應(yīng)。 “凱凱,怎么了?不舒服嗎?”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 兒子把我的手推下去,“媽媽,我是不是很沒文化?。俊彼芍笱劬?,真誠又委屈地說。 我“噗嗤”一聲笑出來,“你這么小,知道什么叫‘有文化’啊”? “可可就很有文化啊,老師都夸她!” 原來,班上同學討論《天龍八部》。兒子說,阿朱阿紫的名字好難聽。 結(jié)果被可可白了一眼,可可說“有個成語叫‘惡紫奪朱’,很符合電視劇的情景啊。”正巧被老師聽到,老師就夸她“很有文化”。 說到這里,兒子默默低下了頭。 我瞬間意識到了不讀書的嚴重性。 不知道一個成語事小,跟同學聊不到一塊事大。長此以往,語言表達、人際交往都有可能欠缺。 即使他們倆的成長環(huán)境沒差多少,但和兒子比起來,可可顯然覺得世界更有趣。 一個成語就讓孩子少了有趣的感受,那他這一生會缺失多少快樂呀。 自從知道兒子讀不進去書的真正原因后,我開始尋找有什么方法能讓兒子不用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還能學到知識。 那天中午和同事聊天,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一個同事神秘地說,她經(jīng)常用手機聽書,特別省事。我頓時來了神。 “那有適合孩子聽的書嗎?”她甩給我一份《19年孩子必讀100本書》,說這是專門給孩子做的聽書產(chǎn)品。 萬一他會因此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呢!我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那天晚上吃飯時,我裝作不經(jīng)意地問他,“凱凱,你想不想跟可可一樣‘有文化’”? “想,我才不要讓她瞧不起我呢!”兒子瞬間撅起小嘴,一臉倔強。 趁他斗志昂揚,接下來的一個多星期,我開始每天給他聽一本書。 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里,主播的講解透徹又有趣,配合著生動有趣的音頻,情景代入感也很強。 不僅是兒子,就連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上個月的一天,我在公司加班到了晚上,兒子突然給我打了個電話。 “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給我聽書啊,今天該聽《親愛的甜橙樹》啦。”剛接起來,兒子就迫不及待地說。 我驚住了,這小家伙可從來沒對什么東西,甚至游戲,掐點催過啊。 驚喜還在后面。 昨天,兒子姑姑給我打電話,說凱凱太聰明了,意外地救了妹妹一命! 那天,凱凱在姑姑家玩,妹妹突然說肚子疼,奶奶一口咬定她是受了風,用熱水捂一下就好。 但凱凱迅速走到廚房,打開冰箱,找到罪魁禍首——涼菜。 立即給姑姑打電話,要求帶妹妹去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竟然真的是細菌引起的腸胃感染。 晚上回家后,我問兒子:“凱凱,你怎么會想到去看冰箱呢?” “我們又沒出去,怎么會受風呢,肯定就是吃的問題呀?!都毦澜鐨v險記》里面說了,生水、剩菜、涼菜里細菌都很多,我一猜她就是吃壞了!” 那一瞬間,我欣慰地看著眼前的兒子。 我突然意識到,孩子讀的每一本書,都會在未來的某個場合,幫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 網(wǎng)上有個段子說: 桃園三結(jié)義時,同樣為了表達忠誠,關(guān)羽引經(jīng)據(jù)典、金句頻出,而張飛自始至終只會說一句:“俺也一樣“。 由此可見,閱讀的人,在言語、氣質(zhì)上都流露著明顯的個人特色,容易成為人群中的意見領(lǐng)袖。而不讀書的人,則很難擁有自己的思考和表達。 憑借《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的武亦姝,知識儲備豐富,精通2000首詩詞,年僅16歲的她古典優(yōu)雅,與同齡人相比,氣質(zhì)出眾,以才情名動一時,大家都贊嘆她“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2015年,一封辭職信刷爆網(wǎng)絡(lu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人們笑稱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卻不知道她本人十分熱衷于閱讀。她曾說,正是書籍里展示的美好,觸發(fā)了她對這個世界的向往和熱愛。 年少的時候,書籍帶給孩子腳步不能到達的高山,眼睛無法捕捉的星夜。隨著年齡的增長,又帶給孩子謙和的個性、思考的能力、寬闊的眼界。 幼年時期的知識積累,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基石,不斷將知識融會貫通,就會讓他在遇到新鮮事物的時候,有不一樣的思考,有著比同齡人更強的表達和敘事能力。 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書可以,眼睛到達不了的地方,書也可以。 讀書和不讀書的孩子,將會過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不讀書的孩子,將永遠錯過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孩子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讀書被認為是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但當時間、精力都很有限時,我們一定要去尋找更可行更高效的方式。 書籍啟迪我們思考,當讀書難以實現(xiàn)時,聽書就成了最佳選擇。 活學活用比一字一頓地去讀,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