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近,幾個設計嚴謹、不利于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相繼公布,一些推銷“無副作用”的營養(yǎng)保健品公司欣喜若狂,“鍵盤俠”們更是歡呼雀躍,但這一切并不能撼動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二級預防中的“王者地位”。 本位用數(shù)據(jù)說話,與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朋友些復習二級預防和一級預防中阿司匹林的作用。同時附上筆者近一、二年內(nèi)有關阿司匹林的小文章: 阿司匹林——無韻的“溫心”、世紀之絕唱,當代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的“基石” 但有關阿司匹林在一、二級預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文的內(nèi)容為準 ——醫(yī)學科學是一門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的科學 ——我們對疾病的認識,也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過程。 疾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疾病的危險因素是一級、二級預防針對的靶標。 拜氏原則和治療得益 風險越大、疾病或癥狀越嚴重,從治療干預中所得到的益處就越大,這就是流行病學中的的拜氏原則,流行病學中的一個基本原則。 道理很簡單:比如嚴重的牙痛,簡單的消炎藥或把壞的牙拔掉,立竿見影;沒有牙痛或沒有壞牙,如果用消炎藥或拔牙,得到的只是消炎藥的副作用或拔牙的疼痛和出血副作用。 同樣,很多嚴重的細菌性感染,抗生素有用甚至是保命措施,而當我們沒有細菌感染或沒有細菌感染高風險的時候,用最高檔的抗生素修個游泳池整天泡在里面也沒有用,得到的更可能是抗生素的副作用。 在考察阿司匹林在一級、二級預防中的得益和風險時,我們要考慮以上拜氏原則。 二級預防的得益:“神壇”上的阿司匹林 二級預防中,75-150 mg每天一次或325 mg隔天一次的阿司匹林可相對降低20-25%左右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參考文獻:NEJM 2005; 352: 2524); 對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非腸溶阿司匹林162 mg-325 mg,負荷一次。以后,腸溶阿司匹林81mg每天一次,可相對降低50%-70%的死亡和心肌梗死(NEJM 1988; 319:1105); 對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STE-ACS),阿司匹林75-325 mg每天。非腸溶阿司匹林162mg-325 mg,負荷一次。以后,腸溶阿司匹林81 mg每天一次,可相對降低23%的死亡(參考文獻:Lancet 1988; II: 349); 美國非處方用藥腸溶阿司匹林常規(guī)劑量為81 mg每片,與在我國100mg每片的阿司匹林劑型相當。 二級預防,就是對已經(jīng)得了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阿司匹林“永遠”在“神壇”上。 一級預防:阿司匹林不在“神壇”上 一級預防,就是沒有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人,阿司匹林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不在“神壇”上: 薈萃分析的結果表明,既往的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在一級預防中阿司匹林也有益: 但最近一些設計嚴謹?shù)呐R床試驗ARRIVE研究、ASCEND研究和ASPREE研究把阿司匹林請下了在一級預防中的“神壇”: 薈萃分析的結果,在“最佳風險-得益比”方面對阿司匹林在一級預防中的作用也很不利: 在年齡大于70歲或65歲人群的一級預防中,與安慰劑組相比,阿司匹林并不明顯降低ASCVD事件但引起出血和死亡率增加: 《2019 ACC/AHA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對阿司匹林作了和美國預防服務工作任務組(USPSTF)類似的以下推薦: 對40歲-70歲之間出血風險不增加的高危ASCVD人群,可以考慮使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 mg每天一次); 對年齡大于70歲的人群,不應該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 mg每天一次)進行一級預防; 對出血風險增加的任何成年人,不應該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 mg每天一次)進行一級預防。 區(qū)分好ASCVD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抵制“鍵盤俠”們的胡言亂語,牢記使用阿司匹林在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獲益: 二級預防,“神壇”上的阿司匹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