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饅頭 十點讀書原創(chuàng) 最近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也就是說再有能力有思維的人,也需要人脈為自己的人生加成。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jīng)發(fā)表一份調(diào)查報告,結(jié)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脈關(guān)系。 在現(xiàn)實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把“多認識幾個人,好辦事”這種話掛在嘴邊。 但要認識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可用的人脈呢?
在綜藝《身臨其境》年度總決賽的上半場,每個競演演員都可以邀請一個人為自己助力,倪萍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請來了一位大咖——董卿。 董卿出場時,衣袂飄飄,氣質(zhì)卓然,全場掌聲雷動。她和倪萍一同為動畫片麥兜配音,繪聲繪色,完成度非常好,一舉擊敗了同組pk的選手。 彈幕上不斷有觀眾說:董卿的助攻太給力了;倪萍的面子真大,不得不服這人脈,竟然能讓央視的臺柱子獻出了自己的地方臺綜藝首秀; 倪萍作為央視的前輩,主持功力和演技俱佳,面子和人脈確實不容小覷,但和董卿的這次合作,卻不僅僅是源于此。 2017年初,從業(yè)20多年的董卿首次擔任制片人打造了《朗讀者》,在第四期中,倪萍作為嘉賓錄制了節(jié)目,兩大央視代表人物同臺,體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傳承,讓觀眾看得感動滿滿,為節(jié)目增加了不少爆點。 而且早在2006年,倪萍就曾鼓勵過還未完全發(fā)光發(fā)熱的董卿,無論多困難都要堅持下去。并且在多個公開場合表達了對董卿的欣賞和看重。 在這次的綜藝舞臺上,董卿動容地說,在她剛起步的階段,倪萍給了她很多的鼓勵,自己這么努力,就是想告訴倪萍,當初她沒有看錯人。 兩人你來我往,你投我以木桃,我報之以瓊瑤,為互相的事業(yè)增色了不少。 董卿曾在《朗讀者》上說:
所以,哪有什么人脈廣呢?不過是你曾經(jīng)幫過我,待我自己成長至一定的能力后,再為你帶去一點便利。 “所謂人脈,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這種說法雖不無道理,但可以換個更有人情味的說法:有效的人脈,是一種互相成就。
現(xiàn)實中,很多人以為多去認識貴人可以幫助自己做很多事,但其實是把順序弄反了。只有做了很多事才能真正結(jié)識到貴人,想等著貴人來成就自己人生的人,就只能一直干等著。 在前不久熱播電視劇《老中醫(yī)》中,曹可凡飾演的上海名醫(yī)吳映雪大半生都愛和達官貴人交往,在他門診的大堂上,滿滿一面墻都是他和各界名流的合照。 日常和人交往,他總說自己認識這個,認識那個,仿佛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墻上的那些人就會沖出來,為他解決一切難題。 然而現(xiàn)實是他深陷大牢,卻無人問津,最終家道中落,讓人唏噓不已。 吳映雪以為有了一面之緣,合了照就是人脈。 但其實對方允許你的接近,只是他個人的涵養(yǎng),他的實力和名氣或許可以成為你在別人面前的談資,卻成不了自己逃離困境的推力。 我有一投資人朋友說,那些來找他拉投資的創(chuàng)業(yè)者,如果總喜歡把他認識某位大佬掛在嘴邊,那他手里的項目十有八九要黃。 因為這不僅恰恰暴露了他沒有人脈,還暴露了他如果遇到了困難,第一想法不是靠自己解決,而是去求助別人的行事作風。 日本作家岡島悅子在著作《我在哈佛學(xué)到的人脈課》中寫道:
那些為了日后給自己留點路子,而去積極搭建的關(guān)系,根本稱不上人脈,最終只能讓自己淪為別人的附庸。 只要自身有價值,人脈就會攀附而來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忙,要想別人能抽空幫助你,首先得讓對方看到自己身上的價值,這是我在中學(xué)就明白的道理。 在我小升初時,因為家庭住址沒能進師資力量雄厚的一中,得知一中校長是我爸小學(xué)同學(xué)后,我求他去說道說道。 我爸領(lǐng)著我去了,校長通過秘書知道我們的來意之后,見都沒見。 回家后我特別生氣地說:“不幫就不幫,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爸當時的回答我現(xiàn)在都記得很清楚,他說:
最后,我不情不愿地去了一所普通中學(xué),初中三年里,別的同學(xué)還不知道讀書的意義是什么,每天渾渾噩噩的時候,我就在為讓別人知道我是誰在努力。 那年的中考,我考了全縣前三,縣里所有高中的領(lǐng)導(dǎo)人都到我家,讓我去他們代表的高中入學(xué),有免學(xué)費的,有給獎金的,其中就有一中的校長,他見到我爸熱情地敘著舊,說有什么難題,都可以找他。 我爸那天問我,有沒有一種報復(fù)成功的快感? 我自問沒有,因為隨著自己年紀的長大,明白三年前的校長沒有做錯什么,只是沒有為不值得的人打破規(guī)則,三年后,他也是在為招生做本職工作,也沒錯。 他一直都沒變,變的是我自己,變得對人有價值,有了選擇的余地,而不是等著別人拉一把。 很多時候,怪人不講情誼,怨人不給面子,不過是因為自身沒有價值,你的情誼和面子都不值錢。 古語有云:嶺深常得蛟龍在,梧高自有鳳凰棲。 人脈的多寡和深淺,其實不在別人的身上,而藏在自己身上。自己變優(yōu)秀了,不用急著刷存在感,就會吸引相應(yīng)的資源到身邊供自己選擇。 聽過一個扎心的理論:你的水平,實際就是與你最親近的5個朋友的平均水平。 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急于去結(jié)識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當作是自己的人脈儲備。 但人脈并不開始于遞名片添加微信好友,而是開始于輸出,輸出自己的價值和能力;讓人不自覺地吸引至你身邊; 在于積累,多為值得的人做能做的事,在三四月播下的種子,在八九月肯定會有收獲;拒絕別人麻煩的人和拒絕麻煩別人的人,人脈都寬不了。 更重要的在于坦誠待人,交友可以以“我能從對方身上學(xué)習到什么”為目的,但不總想著“我能從別人那兒獲取什么”。 現(xiàn)在的人,都很聰明的。一無所有的人手上只有人名,不會有人脈,沒有自身能力和人品做根基,靠人脈搭建不起來一座高樓。 愿你能因為自己的能力和思維去獲取足夠?qū)拸V的人脈。互相麻煩,彼此成就。 更加愿你有一天能足夠強大到說出:我覺得人脈一點都不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