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說起瓷器,很多人都會認為青花瓷很美很出名,甚至有些人認為青花已經(jīng)代表了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畢竟在很多“中國風”的設(shè)計中,青花一直是最典型的元素,另外周杰倫的一首《青花瓷》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青花瓷真的是瓷器中最值得收藏的嗎? 青花瓷盤展 據(jù)業(yè)內(nèi)專家分析,“許多人開始玩瓷器收藏一般是從容易看的青花瓷開始,然后到色彩斑斕顏色亮麗的彩瓷,再到比較耐看的明清單色釉,最后才是玩頗具內(nèi)涵的宋代老瓷”,所以說除了青花瓷,收藏宋代瓷器也是非常有升值空間的。 宋瓷展覽 元青花的裝飾特征是層次多、畫面滿,但也容易給人一種堆砌太多的感覺。然而宋瓷可以說完全相反,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窯分別是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這些名窯生產(chǎn)的很多是單色釉瓷器,也就是用絕對單純的素色,不加任何裝飾,就將瓷器的美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對工藝上的要求非常高,今天依然是仿制不出來的,下面就來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 官窯北宋官窯瓷器傳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貴,其窯址至今還未發(fā)現(xiàn)。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等,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后膨脹系數(shù)不同產(chǎn)生的效果,也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征。 宋代官窯文化展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zhì)地,同時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顏色比汝窯透亮,顯得更青綠,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另外,官窯釉層普遍肥厚,很少施加紋飾,多為素瓷。 宋代官窯 【小提示:官窯和哥窯的區(qū)別】官窯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另外,官窯有“紫口鐵足”的特征,是指口部釉薄,露出紫色的胎骨;圈足露胎的部分,呈現(xiàn)鐵褐的的顏色。 汝窯汝窯始于北宋晚期,是宋代為滿足宮廷特殊需要而設(shè)立的窯場,窯址在汝州境內(nèi)(今河南汝州、寶豐一帶),又稱汝官窯。 宋代汝窯展品 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盤等為主,一般都是素器,不帶紋飾。汝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zhì)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熟稱“蟹爪紋”。汝窯瓷采用支釘支燒法,俗稱“芝麻支釘”,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非常稀少,因此非常珍貴。2017年10月3日,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焦點拍品—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超過2.94億港元的價格拍出,大幅超越此前逾1億港元的估值,并刷新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 哥窯哥窯傳世總數(shù)不過百余件,比元青花存世量還低,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fā)現(xiàn),目前主要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基本是宮廷舊藏。 哥窯茶具一組 哥窯的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zhì)地優(yōu)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哥窯的第一個特征就是“金絲鐵線”,金絲是指細碎的開片,呈黃色;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第二個特征是“紫口鐵足”,與官窯的特征十分接近,也有開片、紫口鐵足,有時專家也難以分辯。另外,哥窯的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 哥窯雙耳爐 由于宋以后歷朝歷代均有仿哥窯制品,因此,宮廷收藏品中亦可能有后代仿品。這些仿品做工極為精致,僅用肉眼無法完全甄別,因此需要結(jié)合先進的科技手段對文物進行無損分析。 鈞窯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 鈞瓷分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后施釉彩,二次再燒,所以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nèi)f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云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贊美之。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shù)效果,此為中國制瓷史上的一大發(fā)明,稱為“窯變”。 鈞窯天青釉&鈞窯紫紅釉 因鈞瓷釉層厚,在燒制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出窯后形成有規(guī)則的流動線條,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鈞窯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綱”之需,以花盆最為出色。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洗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盤 宋徽宗一生雖然治國無方,但是在藝術(shù)上有很大的造詣,從書畫到瓷器鑒藏深厚。對于鈞瓷官窖作品,徽宗每年只準進貢36件,作為傳世國寶收藏,其余的一律砸碎深埋,并且鈞瓷不允許隨葬,更不準民間私自收藏,只有王公大臣、戰(zhàn)功顯赫者才賜予鈞瓷,所以有從那時就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說。 定窯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為民窯,在北宋是皇宮指定用瓷,以白瓷刻花著稱。 定窯白瓷刻花盤 定窯與其它四窯不同,它以燒白瓷為主,瓷質(zhì)細膩,質(zhì)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其它四窯以釉色作為表現(xiàn)手段,而定窯則以紋飾作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花紋千姿百態(tài),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繡花,特技制成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 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 宋代定窯醬油釉刻花盤子 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薄ⅰ肮佟钡茸?。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出土的定窯瓷片中,發(fā)現(xiàn)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樣,這說明定窯的一部分產(chǎn)品是為官府和宮廷燒造的。 最后,來說一下目前宋瓷在藝術(shù)品收藏市場中的行情。存世宋瓷精品雖然遠遠少于明清瓷器,但卻陷入了價格“怪圈”,其價格與價值相比偏低,但是想要收藏宋瓷的藏友也不要灰心,目前宋瓷價格每年翻番升值空間大,下一波宋瓷的市場熱潮即將到來。 |
|
來自: 瑞風t43046fnfm > 《古玩知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