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書在講到有人參的藥方時,都會說可以用黨參來代替。在過去,那是因為人參的價格太昂貴了,買不起,現(xiàn)在則是很多人是熱性體質(zhì),容易上火,用不了人參。黨參與人參,《本草正義》說:“黨參力能補脾養(yǎng)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yuǎn)。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yǎng)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黨參之所以被稱作黨參,是因為在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qū)出產(chǎn)的黨參為上品,如今山西長治的黨參品種很多,分布在平順、壺關(guān)、長子、潞城、黎城、武鄉(xiāng)等地,不僅在全國銷量很大,而且在亞洲各國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jīng),可健脾益肺,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用于脾肺氣虛,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肺虛喘咳,血虛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 健脾,補脾養(yǎng)胃,健運中氣,鼓舞清陽,為常用補中益氣之品。治脾虛食少、納呆便溏、倦怠乏力等癥,可代人參與茯苓、白術(shù)、炙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參苓白術(shù)散等。 養(yǎng)血,治血虛面色萎黃,可代人參與黃芪、白術(shù)、茯苓、當(dāng)歸、熟地黃等配伍,如八珍湯、歸脾湯、人參養(yǎng)榮湯等。 益肺,甘平入肺而不燥,善補益肺氣,用治肺氣不足,聲低氣怯,肺虛喘咳,可代人參與黃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同用,如補肺湯;治肺腎兩虛,呼多吸少,短氣虛喘者,可代人參與胡桃等配伍應(yīng)用,如人參胡桃湯。 生津,治津傷口渴,有補氣生津之功。用于外感熱病,熱傷氣津,心煩口渴,可代人參與清熱養(yǎng)陰生津的石膏、竹葉、麥冬等同用以益氣生津,如竹葉石膏湯。 ???? 黨參, 味甘性平,不燥不膩,善補脾肺之氣,兼能益血生津。凡一般慢性虛弱病癥,脾胃氣虛, 肺氣不足及血虛津傷者,用之最宜。本品不似人參大補元氣,且補脾肺之力亦較人參薄弱,對氣虛輕癥、慢性疾病,在一般補益劑中可代人參,且能久服、可無大弊。但對重癥、急癥須大補或救脫者,仍以人參為宜。 內(nèi)服用量9~30g。 不宜與藜蘆同用。 治胃下垂:黨參15~30克,大棗10枚,陳皮3克。煎湯代茶飲。 ???? 治低血壓:黨參30克,黃精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治小兒口瘡:黨參50克,黃柏15克。共為細(xì)末,吹撒患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