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間,2019走過了四分之一 四月,仿佛一位清麗典雅的佳人 款款涉水而來 四月,芳草鮮美,遍地芬芳 細柳如絲,煙雨如織 天明如鏡,蔚藍輕暖 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吹它的葉子 恬靜而充滿生機,韻染了芳菲的故事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四月,你好 在最美的四月天,不負春光不負卿 終將與美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王雱《眼兒媚》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四月的垂柳,宛如一抹淺綠的煙云,在春風中柔美的輕搖。海棠未落,梨花已經(jīng)如雪花般紛紛飄零。由此知道,原來春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在韶華易逝的感喟中,詞人不禁觸目生愁。一切的夢幻都已失落,詩人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憂郁而未吐。 蘇軾的《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xiàn)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墻外行人對墻內(nèi)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也許是對君臣關(guān)系的類比和聯(lián)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lǐng)悟,作者并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杜甫《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把江、鳥、山、花,四種景物涂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后兩句筆意一轉(zhuǎn),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涌出,發(fā)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xiàn)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托出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春水蕩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江水的回暖。詩人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用想象的虛境補充了實境。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戰(zhàn)亂的人,又怎么會有歸屬感?故前兩句是沉郁的。江南水碧綠,比天色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zhàn)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閑適自在。前二句的沉郁,與后二句的空靈,就形成了難以言喻的藝術(shù)張力。 下片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欲歸不得的盤旋郁結(jié)的苦衷。后面說“還鄉(xiāng)須斷腸”,這正是“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難怪陳廷焯贊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郁”。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yīng)的。字面上是紀事寫景,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仿佛從人間的現(xiàn)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仙境。原來春并未歸去,只不過跟人捉迷藏,偷偷地躲到這里來了。 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芳徑里,手挪紅杏蕊。 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這首膾炙人口的懷春小詞,寫得清麗、細密、委婉、含蓄。春風乍起,吹皺了一池碧水,這本是春日平常得很的景象??墒怯姓l知道,這一圈圈的漣漪,卻攪動了一位女性的感情波瀾。別看她貌似悠閑,心思其實全不在此。忽然,她聽到喜鵲的叫聲?!跋铲o叫,喜事到?!弊髡邔懙竭@里,定住作結(jié),婉轉(zhuǎn)含蓄,耐人尋味,可以說,這一句是整篇詞的畫龍點睛之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