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童教雷老師,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教育該教什么內容的一個思考。 教育到底該教些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自從,跟著童教曾冠茗老師學習了道術器用的分析思維方法后,對什么事情,我都開始從這四個層面來看待問題了。 道術器用的分析方法實際就是看待事物要從本質為什么,方法怎么做,工具怎么用,現(xiàn)象是什么等四個維度來考慮的。 有的人說教育要學把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這些學校里開設的學科知識學好。 看到這些言論和觀點的時候,我開始分析,這是屬于哪個層面的分析呢?知識的學習,對人來說也確實是比較重要的,能幫助人找到工作,讓人有飯吃,這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吧! 那這些內容是在道術器用中哪一個層面呢?是不是在人的道的層面,也就是人為什么要學這些東西呢?是不是馬上學了之后就能獲得愉悅身心的呢? 幾個問題下來,發(fā)現(xiàn)知識的學習不是在人的本質層面的,反而是在很外圍的層面?;蛟S有方法的,也或許有工具的和現(xiàn)象的,但知識的學習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本質的。 當然也會有一些非常本質的知識可以學到,但從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來看,孩子們更多是讓身心疲憊,沒有在身體和心靈層面得到更多的引導。有太多的東西偏向于外面了,太雜亂無章了。 這就像是有著重重迷霧,讓人看不清楚內在有什么,是什么,有太多的表象的東西存在。 有的人說教育要具備學習的能力。 確實,這個學習的能力也很重要,也是幫助人提升學習效果的好方法??墒沁@個能力的訓練也一樣是在方法和工具層面,在本質層面的學習恐怕不多,甚至沒有。 我不知道我們的老師有沒有想過學習能力很重要,但是在學習的提升上面,似乎還不是更本質、更根本的。 曾經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提高學習效果,我也學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記憶法、思維導圖、快速閱讀、靈感寫作等方法,但是發(fā)現(xiàn)要幫助提升孩子的學習還不是最根本的。即使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能力,但他們不想用,不愿意用,不想學、不愿意學,我們的方法和能力就是一種空談。 因此,方法和能力也不是最本質的東西。雖然我們要教孩子們學習這些技巧,但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有的人說教育要著重在態(tài)度上下功夫。 對于態(tài)度來說,一個人態(tài)度端正了,他就能安心下來學習。這個邏輯我們似乎都知道,可是平常的教育過程中確是完全沒有重視它。 但從本質、方法、工具、現(xiàn)象四個維度來分析的時候,發(fā)現(xiàn)態(tài)度卻是人最根本的東西??墒俏覀兊慕逃坪醪恢匾曔@個東西的教育,可能會在口頭上說一說,但是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考試在考這個內容。 似乎大家不知道如何去衡量這個東西了。 我也因為學生態(tài)度的問題,苦口婆心的跟學生交流、談心,發(fā)現(xiàn)沒有找到切入口,說的話更多就是道理,但學生當中似乎比我還懂道理。當時有用,下來不用。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應該重視態(tài)度的教育,但如何入手,如何把這個方法落實? 通過尋找,終于找到張慶祥講師很樸素的辦法。 他說態(tài)度就要在心上下功夫,可以從恭敬的心、感恩的心、做事對人大小先后的心、改過的心、心中有他人的心五個方面來做。 對人恭敬有禮,我們的內心就會謙遜下來,心中就會平靜下來,不會顯得傲慢,自然而然就愿意聽別人說的,也愿意靜下心來去做一些事情。所以這個恭敬的心還是真的不錯的方法。 對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時刻都能感謝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內心就會開懷,心情處于愉悅之中,身心都得到長養(yǎng),這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做事、對人有大小先后的心,就不會與人爭搶,不會爭斗,有禮有序地完成事情,這真是很好的。這件事,我也為我家兩個小孩子經常爭搶東西而頭痛,你爭我奪的,但是我只要給他們定好大小先后的順序了,誰都不搶了。而且這個順序就是大小先后來安排,無論是哥哥還是妹妹都愿意去做,而且提醒哥哥要關愛妹妹,也會比較愿意和妹妹一起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他行使了他是哥哥的權利,妹妹也會靜心等待分配,因為她也知道有她的份額。 改過的心,誰都會犯錯,但我們更多的人錯了之后是什么,死不悔改,心硬的比石頭還硬。但有改過之心后,內心就軟下來了,就去包容了,其實改過不是改變別人怎么樣,而是讓我們的心更寬廣、大度,折服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 心中有他人的心,就是提醒我們做事不是為所欲為,要想到其他人的存在,不要只想著自己,這也是折服我們的內心。人與人相處,不可能只有我們自己的,一定會有很多人的,所以,心中有他人的時候,我們就能更加順利的溝通,更加自然的交往,把事情順利辦好。 有一所學校,就是引入了這五顆心的引導,學生們的風貌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所以,我覺得教育要從根本上來做,那一定是內心的教育,內心的教育就要從本質的方法來抓,而不是表面的說教。 不言之教,身體力行,言傳身教,這些方法都要求我們老師、我們成人一定要先做好,給學生們、給孩子們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