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它是一部文化巨著,擁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昵稱32901809 2019-04-02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一脈相承,朝代興替,文化巨匠群星璀璨,各類文章典籍不計其數(shù)。

曾經(jīng)有一部書,體量之大,內(nèi)容之富,堪稱空前,這便是《永樂大典》

公元1402年6月,歷時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宣告結(jié)束,戰(zhàn)爭的結(jié)局是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朱棣勝利入主南京,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廟號明成祖。

它是一部文化巨著,擁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明成祖朱棣)


藩王出身的朱棣,一向志向高遠,文武雙全,《明史.成祖本紀》評價:

“文皇知人善任,表里洞達,雄武之略,同于高祖”,“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我們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戰(zhàn)績卓著,五次親征蒙古,皆取得大捷,而他的謚號是:“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薄?/strong>

一個“文”字,表明朱棣并非只知武力解決一切、只懂武力統(tǒng)治萬民的莽漢。

一個“文“字,表明他在經(jīng)營四方,武力對敵的同時,還特別重視文化教育與人文統(tǒng)治。

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朱棣下令編修了曠世巨著《永樂大典》。

它是一部文化巨著,擁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永樂大典)

承皇命撰巨著,成絕代盛事

公元1403年(永樂元年),明成祖任命內(nèi)閣首輔解縉與太子少師姚廣孝,編纂一部圖書大著,但這個解縉啊,辦事不是太認真,接到圣旨,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動用人員147人,就編成了一部他理想中的圖書,名為《文獻大成》。

明朝文人,學識都不淺,卻缺乏一種敬業(yè)精神,當初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學士宋濂編修《元史》,前后兩次修撰,總共用時還不到一年,也有敷衍了事之嫌。

也許這和明朝官員薪俸較低有關(guān)吧,畢竟拿得銀子少,干得事情多,誰都不愿意,“想讓馬兒跑,還不給馬兒吃料”,事情就不太好辦了。

這部《文獻大成》呈獻上去,朱棣閱后非常不滿意,“帝覽所進書,尚多未備”,《文獻大成》太偏重于儒家學說內(nèi)容,這與朱棣當初的設(shè)想相差十萬八千里,于是有了第二遍奉旨編修。

解縉這次頂著雷,承受著皇帝的巨大壓力,再也不敢有半點懈怠,馬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他擴充了編修的隊伍,規(guī)模擴充十余倍,據(jù)《春明夢余錄》中所載,本次編修隊伍設(shè)置為:總裁官三人,副總裁官二十五人,纂修官三百四十七人,催纂官五人,編寫員三百三十二人,看樣員五十七人,謄寫員387人,續(xù)經(jīng)教授10人,辦事官吏20人,共計2180人,均是當時的飽學名士。

“天下文藝之英,濟濟乎咸集于京師”。

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的編修力量確實強大,用了五年時間,至公元1407年(永樂五年)終于修成此書,全書共計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三億七千萬字。

想想看,即使我們一天讀一冊,也要花費三十多年的時間。

它是一部文化巨著,擁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永樂大典)

這部書緝錄上至先秦時代,下至明初的各種書籍,涵蓋經(jīng)、史、子、集、戲劇、小說、平話、農(nóng)業(yè)、醫(yī)學、占卜、手工藝等,收錄歷朝歷代的各類圖書八千余種,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內(nèi)容無所不包,既高雅又接地氣。它緝錄了眾多元明以前古本、孤本,而這些書目前全都遺失。

在緝錄這些古籍時,編輯團隊堅持“一字不易,悉照原著”的原則,將原著整部、整段地分別編入,這同三百年后滿清統(tǒng)治者編撰《四庫全書》時刪、改、毀原著的做法大相徑庭,展現(xiàn)出兩個王朝的統(tǒng)治者的大不相同的胸襟,事實證明,開放包容則國家盛,民族興;封閉狹隘,則國家敗,民族衰,最終王朝也只能走進死胡同,哪怕它的所謂經(jīng)濟體量再大,統(tǒng)治者再怎么“十全”,依然只是夕陽西下。

嘆為觀止的《永樂大典》,備受明成祖的喜愛,常閱覽之。如同四百多年前的宋太宗趙光義喜愛《太平御覽》一般,兩位皇帝雖同是開創(chuàng)基業(yè)之人,卻同樣愛好讀書。

公元1420年,北京城修建完畢,明朝遷都,臨行之時,明成祖朱棣都不忘記帶走《永樂大典》,將其藏于紫禁城(故宮)文樓(文昭閣)中。此時距《永樂大典》修成已有十三年。

王朝的興替,帶來多舛的命運

這部皇皇巨著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它成書一百余年間,始終都只有一部,真正是孤本。今天,我們始終也弄不明白,以明成祖朱棣之英明,對這部書之喜愛,以永樂年間,明朝之興盛,《永樂大典》為何不進行刊印,或是再多備副本,以防不測?

公元1520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即位,這位皇帝同他的六世祖朱棣一樣,酷愛《永樂大典》,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失火,燒毀三大殿。嘉靖皇帝放著其他物品不搶救,卻命人第一時間搶出了《永樂大典》。

它是一部文化巨著,擁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嘉靖皇帝)

事后,他認為,必須要給《永樂大典》謄寫一部副本才行。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嘉靖皇帝命內(nèi)閣首輔徐階組織人員將《永樂大典》謄抄一部,該項工作持續(xù)五年多,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方才完成,而此時,嘉靖皇帝已經(jīng)駕崩。

《永樂大典》的副本,成書后便存放在皇史宬(明清兩代皇家檔案館,又稱表章庫,位于北京天安門東邊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出于保管檔案的目的,整座檔案館全用石料建筑,連窗戶也用仿木石料制作)。

它是一部文化巨著,擁有著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

(皇史宬)

此后,正本《永樂大典》再也未見實物,亦不見于記載。它的下落眾說紛紜:有陪葬說,有明末戰(zhàn)火焚毀說,有失竊說,凡此種種,莫衷一是,都有合理之處,也都有破綻,也許它永遠都是一個無法破解的謎。

《永樂大典》的副本成書后不到一百年,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未假時日,敗退出京,清朝八旗兵又攻入北京城。

王朝的興替,戰(zhàn)火頻仍,《永樂大典》遭受劫難,毀損很多,但這只是它的悲劇的開始。

清雍正年間,將《永樂大典》挪到翰林院。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2年),當紀曉嵐主持編修《四庫全書》時,想依《永樂大典》為參考,卻發(fā)現(xiàn),其已佚失兩千多卷,一千多冊。

此時,該書還尚有二萬多卷,一萬余冊在清翰林院內(nèi)。

“康乾盛世”之后,清王朝走下坡路,中國封建社會也漸漸走向末路,不斷遭受著來自西方列強的侵略,1860年英法聯(lián)軍與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分別侵入北京城,《永樂大典》與眾多珍貴文物一樣,皆不能幸免,加之兵丁、宮人的監(jiān)守自盜,至清朝滅亡,《永樂大典》在翰林院內(nèi)中僅存64冊。

目前,存世的《永樂大典》只有400余冊,分散在世界七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三十多個大學、博物館、研究機構(gòu)中。


一部書,就是一部文明史;一部書的存續(xù),就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滄桑史。

《永樂大典》遭遇了太過坎坷,如同我們的民族一樣,飽受苦難,然則,兩者又有不同:我們的民族苦盡甘來,遭受大災(zāi)大難后,始終不亡,衰而復(fù)興,直至今日!《永樂大典》作為一部典籍,卻沒有這么好的命運。

王朝可以代興,生民可以繁衍,金銀可以重新鍛造,書籍毀了,卻再無重生的可能,因為編寫書籍的靈魂已經(jīng)消亡了,消失在那個歷史的天空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