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xí)君語 中國家具發(fā)展至明清時期出現(xiàn)全盛的狀況,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人對硬木木材的發(fā)現(xiàn)與使用。 全世界到目前為止使用硬木做家具的,只有中華民族。 講明清家具的木材,不可避免地要談到一個問題——唯材質(zhì)論。 這幾年在網(wǎng)上全是聲討“唯材質(zhì)論”者的聲音,我們且不論孰是孰非,打個比方—— 去商場買首飾,一件足金的手鐲光素?zé)o飾,另一件純銀的手鐲工藝精湛,如果能免費選一件,我想,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中國人,會選黃金。 中國人對材質(zhì)的看重,是民族性格因素造就的,而作為傳統(tǒng)文化杰出代表的明清古典家具,同理。 當(dāng)然,在這里也并沒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家具的工藝與形制同等重要,否則,研習(xí)君每次推薦的不是好物,而是原木材了。 其實中國早期的家具都是上漆的,這種漆家具從商周到明清一直都沒有斷線,但是到了明代萬歷年間開始出現(xiàn)了一種不用上漆來裝飾的家具。 這種家具木材本身就不容易上漆,如果非要上的話,當(dāng)時是能粘住,但是過不了三五年自己就離骨、揭皮了。 那些上漆的家具木材主要是杉木、松木、柏木等等,這些木頭比較“軟”,漆能吃到木頭里頭去,木頭里面的漆和外面的漆一結(jié)合就很牢固。這種家具被稱為“軟木家具”。 相對而言,萬歷年間開始出現(xiàn)的這種不用上漆的家具,被稱作“硬木家具”。 軟木家具由于表面被各式各樣的顏色所覆蓋,所以對木材本身的要求并不高,說白了就是用不著是太好的木頭。 這種家具在重量上也有可能會很沉,但這是主要是漆的份量。其美麗主要來自于外表的裝飾,其價值也主要體現(xiàn)在工藝上。 硬木家具就不同了,它的木料具有細密堅實的特性,其重量主要來自木材本身,同時由于硬木大多有美麗的花紋,所以一般情況下為了不破壞木材自身的紋理美感,只用很簡單的雕刻或鑲嵌等裝飾手法來作為點綴。 所以硬木家具的價值,大部分取決于所使用的木材的珍稀程度。 由于硬木木材木性穩(wěn)定,可以制出復(fù)雜的榫卯,并能雕刻出各式各樣的線條和裝飾花紋,所以也受到工匠們的喜愛。 硬木家具在全世界可以說是獨一份的,也很少能有一個民族做家具用這么硬的木材,在古代沒有機械加工,因此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只有中國人可以做。 在幾百年前,工具都沒有這么好,包括施工的東西沒有達到現(xiàn)在鋼的硬度,做這樣的家具投入非常大的,這是以黃花梨為代表的硬木家具從根本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中國傳統(tǒng)硬木家具用材主要有:黃花梨木、紫檀木、酸枝木、鐵力木、烏木、鸂鶒木,這也是傳統(tǒng)家具中最為常見的六類家具用材。 而這其中最為著名的還有三種木頭,是黃花梨、紫檀和酸枝木。 最初發(fā)展起來的是明代萬歷年間至清代康熙年間的黃花梨家具,接著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的紫檀家具,最后是清末民國時期的紅木家具。其他種類的硬木家具散見于各個時代,但是構(gòu)不成主流。 ——胡德生 在康熙年間西方傳教士帶來了透明玻璃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到雍正、乾隆時期宮廷里的窗戶大部分已經(jīng)改用了玻璃,采光條件一下子變好了。 這給同樣質(zhì)地優(yōu)異但色彩深暗的紫檀帶來了機會,于是在黃花梨木匱乏的情況下,紫檀得到了重視,取而代之成為了名貴硬木家具的新主流。 但是到了清末,紫檀的原料也不夠用了,人們這才開始廣泛地使用紅木做家具。 本次專題我們研習(xí)的是「明清古典家具木材」,當(dāng)然,我們是以硬木為主,同時,期間也會穿插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櫸木、柞榛木等木材。 本次專題我們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介紹的是“明五類”,即黃花梨、紫檀、烏木、鸂鶒木和鐵力木; 第二階段介紹紅木以及近幾年新流行的白酸枝木、還有明清時期工藝精湛,極具地域特色的柞榛木和櫸木。 最后一期,我們還會和大家有一個互動,同樣有研習(xí)社專屬的小禮物,好了,祝各位研習(xí)愉快! — 讓最好的家具,傳承有序 — - END - | 投稿 | 轉(zhuǎn)載 | 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