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碗熱氣騰騰的 餛飩端上桌,有人說:“這不是 抄手嗎?”另一個說:“明明就是 云吞!”,“哪有?這是 肉燕好不好!”有聲音反駁道,“都不是,這就是 扁食”一個聲音下了定論…… 可是身為一個北方人,這可不就是餛飩嗎? 種皮里包住餡兒的食物,總是打著各種各樣的名號,在全國各地的餐桌江湖上亂竄,抄手?餛飩?云吞?肉燕?甚至還有更多的名字。它們是不是同一物種?究竟有什么區(qū)別?今天就和你好好聊聊它沒的前世今生! 關(guān)于它的稱呼有很多,北方等地大多稱餛飩,廣東則稱云吞,重慶稱抄手,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新疆稱曲曲,山東人又稱馉饳等等。其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各地的叫法不同,但又因出身地不同,在味道上、形狀上,也就產(chǎn)生了各自的風格,定睛一看、仔細一品,確實不太一樣呢! 雖然這小東西打著不同名號,但是卻同時抓住了南北方不同口味的胃。 ● 餛飩 ● 關(guān)于餛飩的傳說可追溯到漢朝,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餛飩皮薄,四邊形,皮包著餡兒,手一捏就包成。肉餡,帶湯吃,湯一般調(diào)味咸鮮。 舊時北京有很多餛飩挑兒,一句“餛飩開鍋喲……”在大街小巷里飄蕩,后來改成了街頭巷尾的餛飩攤兒,餛飩們在熱水鍋里咕嚕嚕地歡快的撲騰,排隊的人已經(jīng)吞了好幾次口水了。 ● 云吞 ● 云吞這個名字聽起來顯然溫柔許多。 云吞是廣東人的叫法。云吞外皮以雞蛋和面粉制成,皮極薄,吹彈可破,煮好后呈半透明狀,餡兒有豬肉、海鮮(鮮蝦為主)、冬菇等。 云吞常與竹升面一起食用,加清湯或干拌,就成了廣東人最熟悉的云吞面。 ● 抄手 ● 第一次看到抄手這個名字很是疑惑,端上桌才知道是餛飩,但是和我印象中餛飩有著很大差別。 抄手皮薄而滑,吃起來流暢順滑,餡兒多是肉混雞蛋,但是湯底和澆頭的講究就多了,一眼望去,辣估計是抄手最顯眼的特征了,端出來的抄手紅紅火火,看起來就夠味。 關(guān)于“抄手”這個奇特的叫法,傳說是因為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間,就已煮熟上桌。 ● 肉燕 ● 肉燕是福建特色,它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皮。 肉燕乍一看是皮包肉,實際它的皮大有講究,是精選豬瘦肉 ,用木棒一錘錘'揍'成肉茸后,放入上等甘薯粉攪拌均勻精制而成,形似紙狀,潔白光滑細潤,散發(fā)出肉香,食時頗有燕窩風味,非常爽口。 肉燕皮煮熟后皮會顯得晶瑩剔透,口感爽滑筋斗有嚼勁。 同一種食物,有如此多的名字,不只是因為它分布廣泛,在哪里都可以吃到,更是說明人們都喜歡,所以各地吃貨們才花心思另取芳名 (鹿聽)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3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