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覺得,但當(dāng)我把兩宋的皇帝世系用一張圖畫出來以后,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兩宋的開國皇帝正好相反。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北宋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是趙匡胤以外,其他的都是趙光義的子孫(含趙光義);而南宋則正好相反,除了開國皇帝是趙光義的子孫趙構(gòu)以外,其他的都是趙匡胤的子孫。如圖: 這究竟是天意呢?還是巧合呢?呵呵,請聽我簡單敘述一下宋朝的皇位傳遞過程: 趙匡胤為什么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而要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呢? 史書和民間有很多種說法,什么“金匱之盟”啊,“燭影斧聲”啊,但我不太相信這些,我更相信趙光義是靠能力上去的。 老趙家的江山不是趙匡胤一個人打下來的,就像老李家的大唐江山不是李淵一個人打下來的一樣。趙光義也是大宋開國的重要功臣之一,以他的資歷和威望,足夠繼承趙匡胤的事業(yè),反而,傳位給年輕的趙德昭兄弟風(fēng)險更大。 所以,趙匡胤選擇了天意,如果自己比趙光義死得早,而趙德昭兄弟又還很年輕,難以荷國之重,那么皇位就傳給趙光義;如果趙光義先死,那么皇位就傳給趙德昭兄弟。 最后,上天選擇了前者,所以趙光義做了皇帝。 而趙光義沒有理由再將到手的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所以直到北宋滅亡,大宋的皇帝都是由趙光義的子孫來做。 而南宋則正好相反。南宋的開國皇帝趙構(gòu)是趙光義的6世孫,他在靖康之難的余灰中爬出來,艱難地開創(chuàng)了南宋。 本來趙構(gòu)可以將趙光義的皇帝血脈延續(xù)下去,可是偏偏遇上了女真戰(zhàn)爭狂人——金兀術(shù),趙構(gòu)因躲避金兀術(shù)的“搜山檢?!?/span>而喪失生育,最后不得不從趙匡胤的子孫中選一個出來作自己的繼嗣。被選中的這個幸運(yùn)兒就是趙匡胤的7世孫——趙昚(宋孝宗),從此,大宋的皇位又回到了趙匡胤的子孫手中。 當(dāng)然,趙昚也沒有將皇位還給趙光義的子孫,這樣,直到南宋滅亡,皇位都由趙匡胤的子孫來坐。 可以說:宋朝起于趙匡胤,而終于趙匡胤,有始有終,趙光義家族只不過做了一個過客。 到底是誰的子孫毀了大宋,自有后人評說。 明天繼續(xù)......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于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