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鼻宕叨Φ倪@首詩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春天里,最適合放風箏。可現(xiàn)在的孩子還放風箏嗎?也放,但都是學齡前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放,我很少看見有小學生自己放風箏。 放風箏的孩子哪兒去了?或許他們都在各種名目的輔導班里。邵燕祥在《放風箏的孩子,哪兒去了?》一詩中寫道:“放風箏的孩子,也就是堆雪人的孩子、粘知了的孩子、捉螢火蟲兒的孩子……你們哪兒去了?”游戲本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可家長怕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孩子從出生就開始在知識的跑道上飛奔,結果是錯過了很多童年本該有的經(jīng)歷。 魯迅在他所處的年代,就呼吁要解放孩子,可到現(xiàn)在,孩子的手腳卻被捆綁得越來越緊?!讹L箏》是魯迅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幾十年后他仍然為自己幼時無知、拆掉弟弟的風箏自責,我們現(xiàn)在拆掉了多少孩子的風箏?又有誰自責過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