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fēng)波紅梅》蘇軾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 蘇軾于黃州期間曾寫《紅梅》詩三首,本詞改編于其中一篇。原詩為:“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痹~里通過描寫紅梅嬌艷迷人、傲雪吐芳的神韻,將超然物外、遺世獨立的人格追求融于其中,散發(fā)出超然脫俗的魅力。詞人秉承原詩意蘊,充分保留了“詩言志”的內(nèi)涵,將超脫自適的胸襟表露無遺。 上闋寫紅梅嬌艷動人、卓爾不群的風(fēng)姿神韻。起首以擬人手法刻畫紅梅的冷艷動人?!昂盟奸_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薄昂盟比 昂L拇核钡暮x,將紅梅比作美人。“冰臉”點出梅花嚴冬開放的個性?!安粫r宜”寫出梅花不與俗花同時競艷的風(fēng)貌。此兩句將紅梅比作慵懶疏放的美人,既贊譽了紅梅的明艷嬌麗,又賦予紅梅鮮活的生命氣息,傳神地刻畫出紅梅傲然獨立的品質(zhì)。 ![]() “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边@里承接上文,寫紅梅因其凌寒開放,擁有與生俱來的冰容,偶爾綻露出桃杏般的紅潤,更顯出其安適高雅的風(fēng)趣來??v然有了艷若桃李的鮮亮顏色,紅梅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笑對嚴寒、做雪獨立的姿態(tài)。 此三句作者依然采用擬人手法,賦予紅梅人的思想與情感,將其天生的色彩歸結(jié)于自身的獨立應(yīng)變,其機心不能不讓人贊嘆。作者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使紅梅的外在美與內(nèi)在美對立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出來。下闋作者著重刻畫紅梅不同于桃杏的精神內(nèi)涵。北宋詩人石延年也有《紅梅》詩傳世。蘇軾在下闋與石詩之詠梅相比較,抒發(fā)了自己獨特的識梅觀念。 ![]() “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意思是:紅梅的氣質(zhì)特點本就是安適高雅,不應(yīng)該為了迎合世態(tài)而作桃杏之色。紅梅之所以會呈艷色,本就不是為了迎合,而是因為不勝酒力,故而兩頰生暈,并沒有違背孤傲高潔的本性?!拔灐?、“瑤肌”二詞本為形容美人的詞語,作者借用過來,描寫梅花白里透紅的姿容,更顯得生機盎然、充滿靈趣。最后以議論之語點明全詞的主旨。 “詩老不知梅格在”暗含譏諷之意,說石延年的《紅梅》詩并沒有真正刻畫出紅梅的氣質(zhì)和精神來,可見石延年并不了解紅梅。“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取石延年“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之語,說紅梅與桃杏真正的區(qū)別并不在于有無綠葉青枝。作者認為,紅梅的獨到之處,在于其處于嚴寒而傲立枝頭,慨然獨立,不與俗物竟艷。這也正是本詞較石詩高明之處。 ![]() 將狀物、抒情、發(fā)議融會貫通,格調(diào)雅致,塑造了紅梅高潔雅致的精神風(fēng)貌,并由此抒發(fā)自己身處逆境,其志益堅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人生追求。作者以詞詠物,擴大了詞的寫作范圍,更將“詩言志”化入詞中,使本篇成為詠物詞中的精品。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