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就是一個具有社交恐懼癥的人,因為知道自己很內向,所以特別害怕得罪人,幾乎沒回遇到聚會,我都逼著自己參加。強撐著笑臉去做一件自己完全不喜歡的事,真的很痛苦。直到后來我發(fā)現(xiàn),縱使這種場合一次不落,縱使裝的再外向隨和,對方壓根就沒把我們放在眼里。直到后來自己手里有了一點權威,那些曾經對我愛答不理的人,主動上門來找我聊工作,將私情。其實內向本就不是錯,你壓根沒必要刻意合群,記住這些,照樣能收獲好人緣. 1、開朗型內向 有個詞叫“開朗型內向”,特指那些社交的時候看起來開朗熱情,但是在社交之后會非常疲憊,真心喜歡獨處的人。拼命裝作很內向,真的很累,既然不愿意這樣,為何還次次委屈自己去求全呢?這個擰巴的做法,我一直想不明白合理性,性格內向并不是很大的缺點。只是放到職場這個需要時刻人際交流的大環(huán)境中,被大家心口相傳魔怔了,總是覺得內向的人就一定混不好,內向的人在職場難以立足。就是因為這種假話說得多了,大家都怕性格內向的自己不被人喜歡,所以人前活波,人后寂寞,逼著自己去社交。但內向一定就是缺點嗎? 2、不要刻意裝外向 至少在我看來,內向并不是缺點,反之我們說外向的人并不一定就具備先天性優(yōu)勢。也許在一段關系剛開始的時候,外向的人更容易讓陌生人接受,在對接工作的時候得到的資源會更多。但這并不代表內向的人工作就無法開展,反之他們的真誠更受大家的歡迎。在很多時候,一上來就“自來熟”的關系,往往都不是很牢固。反而是那些慢慢了解,彼此因為興趣相投才走在一起的關系,才穩(wěn)定且不可分離。不要把內向和社交障礙結合到一起,只是你沒有那么快適應罷了,只要付出足夠的真誠,結局不過都一個樣。你有選擇內向外向的權力,與其刻意合群,倒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不要刻意裝外向,堅持這一點,你照樣能有好人緣。 3、建立往來 這一點到底是什么?先再來聽一下我的故事,在文章開頭我也提到過,我就是一個特別內向的人,所以一直在辦公室都悶聲不語的。不過后來因為我沒有參加那么多社交逼著自己去浪費時間,我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都用來投資自己,得到領導重用之后,所謂的人脈也都不請自來。其實道理很簡單,所謂職場上的人脈,總是利益先行,你對別人有價值,別人才會主動上門聯(lián)絡,如果對方并沒有把你看在眼里,你再怎么委曲求全,別人也不會放在眼里。與其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不如靜下心來討好自己。內向不是缺點,外向也不是優(yōu)點,性格使然各有各的好,所謂人脈,先建立往來,才能形成脈絡。 所以,別把內向當做自己的絆腳石,人際相處中,永遠不要逼著自己去合群,當你靜下心來提升自己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真誠和你的水平會收斂到許多與你志同道合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