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資料,看到了李書福、馮侖、俞敏洪等22位頂級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歷程的自述與心得。 說實話,憑借這些人現(xiàn)在的成就,我們去談論他,無異于夏蟲語冰,盲人摸象。 但當他們自己去剖析自己,特別是講述自己一路走來的經(jīng)歷時,你會發(fā)現(xiàn),在某個關鍵的時刻到來之前,這些日后如日中天的老板們,當年也曾和你我一樣,平平凡凡、普普通通。 但他們終究沒有泯然眾人,而是實現(xiàn)了人生突破,在成就事業(yè)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和財富的自由。 他們無疑,是無數(shù)人都心向往之的存在。 我試著從這些人的經(jīng)歷里,去分享幾個故事,總結幾條規(guī)律,希望這些卓越者的經(jīng)驗,也能幫你更好成長。 1出身再低微,也能進化成蝶第一個故事:黃怒波 他是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也是一個著名的地產(chǎn)商人。 當年,他以寧夏恢復高考后首個考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后來在中宣部干部局、外宣局工作,一度干到干部局處長、中宣部黨委委員,此后毅然辭職下海,終成一番大業(yè)。 如果單看這開掛的人生履歷,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此人出身非富即貴,否則難以取得這樣“又紅又富”的成就。但實際上,這位今天身價百億的富豪,曾經(jīng)活得豬狗不如。 上個世紀50年代,黃怒波的父親,因為“現(xiàn)行反革命罪”在監(jiān)獄自殺而亡,60年代,母親又在上夜班時煤氣中毒去世。生活失去經(jīng)濟來源,尚未成年的黃怒波和哥哥,成了在街上乞討、偷雞摸狗的流浪兒。 在60年代,他每天饑腸轆轆,有時餓得從炕上掉地下就再也爬不起來,每個星期最重要的“生活大事”,是在街頭等待一個鄰居傍晚歸來。 這位鄰居是個飯館廚師,每次都會背回來一小布袋剩骨頭,這些骨頭沒有肉,但每次都遭周邊孩子們的哄搶,因為骨頭里還有一些殘存的骨髓。 只是,這些骨髓被石頭砸開之后,里面經(jīng)常有蛆,一般人看著就惡心,更別說放進嘴里。不過饑餓已經(jīng)讓尚未成年的黃怒波顧及不了那么多,用草棍撥去蛆蟲之后,依然像吸吮甘露一樣把骨髓一吸而光。 我在讀到這段自述時,汗毛都豎起來了,要論出身,還有誰會比這樣的出身更慘呢?放到現(xiàn)在,那些長蛆的骨頭,估計連狗都不吃吧。 這樣卑賤的日子,毫無疑問深深印刻在了黃怒波的腦海里。 不過這位日后的知名企業(yè)家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在于殘酷的饑餓記憶沒有成為他相伴一生的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連身體的傷害也沒有造成。相反,這樣的磨難造就了他吃苦耐勞的脾性,而且鍛煉出一副從不生病的腸胃。 黃怒波開玩笑地說,“雖然小時候吃了那樣不干凈的東西,但奇怪的是,自己此后一輩子也沒得過什么腸胃病,大概這就是進化吧?!?/p> 許多人喜歡談出身談天分,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失敗,都丟給沒有一個好爹。但其實人生這條賽道無比漫長,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并不完全取決于起點。 面對卑微的出身、挫折和惡劣的環(huán)境,有人被壓得喘不過氣奄奄一息,有人卻越挫越勇,最終化繭成蝶,進化成為更加高階的生物。 人生的游戲規(guī)則也是如此,抱怨和嫉妒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了。唯有收起抱怨,把一切不利的起點、挫折和困難當成鍛煉的機會,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成長,最終羽化成蝶。 2認清大勢,擺脫低效勤奮第二個故事:俞敏洪。 雖然2018年的俞敏洪遭遇了一系列負面新聞,特別是關于“女性”的一些言論,差點被女權主義者噴到人設崩塌。 但他依然是過去一二十年里,對年輕人而言,最大的一個勵志人物之一。 俞敏洪大概是所有那些知名的企業(yè)家中,腦子最不靈光最不好使的一個。 他高考考了三次,英語第一次考了33分,第二次55分,最后一次才大爆發(fā)考入北京大學。但進了北大,他依然還是后進生,英語課上除了自個名字,其他一個字也聽不懂。 整個大學期間,俞敏洪沒有女孩喜歡,學識不如人,聰慧不如人,身體不如人。畢業(yè)那年,周圍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陸續(xù)去美國和加拿大留學了,只有他留校任教。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典型的loser。 可是這位自稱loser的人,無論再怎么低效和笨拙,卻有一點是贏了他的大多數(shù)同學的,不是勤奮,而是讓大勢成就自己。 俞敏洪選擇在國內發(fā)展,以及選擇將出國留學英語培訓作為事業(yè),這完全契合當時中國的發(fā)展趨勢,無意中暗合了一個正在蓬勃興起的市場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他的那些出國留學的同學,比如徐小平、王強,到國外轉了一圈,回到國內還是跟他一起干這份事業(yè)。 此外,他當年堅持一而再再而三地參加高考,也是一個符合歷史大勢的重大人生抉擇。設想,假如知識還是像過去一樣無法用來改變命運,他就是擁有考一百次的決心和勤奮,也是不會有什么效果的。 所謂時勢造英雄,認不清趨勢,英雄就只能是狗熊。 再以黃怒波為例,其實他給我最大的震撼之處,除了強大的逆襲能力外,還在于他對命運走向的準確判斷。 當年他考入北大,后來又順利進入中央工作,可以說一切都順風順水,按理說應該知足了。但改革的大潮到來,他意識到外面藏著更大機遇,還是毅然辭去了公職。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吃過那么多苦,受過那么多侮辱,我的命是撿來的,決不能就這樣貪圖舒服安逸地度過一生?!?/p> 其實更重要的是,他準確感知和預測到了歷史的脈動和走向。于是他曾經(jīng)所受過的那些苦難,也在未來的日子里有了更大更充分的回報。 第三個故事:夏華。 創(chuàng)辦了依文集團的企業(yè)家夏華,也是預判命運大勢的高手。 這位女性企業(yè)家,也是苦出身,家里一個姐姐,三個哥哥,父親因為戰(zhàn)爭負過傷,身體的右半部分失去承重能力,家里的重活,只有母親一人承擔。這位困難的母親,生孩子之后,就沒給自己做過一身新衣服,直到去世落葬時穿的壽衣,還是夏華向鄰居家借的。 好在夏華很爭氣,當年以遼寧省前三名的成績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后來又順利留校任教,這讓家里的老父親感到由衷欣慰。 不過,教了四年書的夏華,在一次偶然的調查中了解到了外面的市場大潮,于是毅然決定下海經(jīng)商,在提交調研報告的同時也遞上了辭職信。 辭職之后,她一個人在北京西單商場的階梯上整整坐了三天,就為觀察顧客們買的最多的服裝品牌是什么,她決定,哪個品牌賣得最好,就去哪家做銷售,為未來自己創(chuàng)業(yè)做準備。 當父親在電話里聽說她去西單賣衣服時,差點氣吐血。 在西單商場做了兩年,夏華依然還是個銷售員。大年三十,回到租住的地方,燒了點熱水,吃兩塊面包片就對付過去了。那天父親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華,吃餃子了嗎?” 這頭,她一下子就哽咽了,但依然強裝過得好:“爸,我沒吃餃子,我吃的是西餐?!?/p> 說起來,當時夏華辭職那會,其實并沒有任何做服裝生意的資本,沒錢,更沒有相關銷售經(jīng)驗。支撐她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她認準了國家未來的市場經(jīng)濟會越來越繁榮,人們對衣著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經(jīng)商這條出路走得通。 事實證明,她的判斷是對的。在此后的數(shù)十年中,幾乎每一天的進步,都在驗證她當初的預判。 雖然苦難不妨礙成功,但我們也得明白,職場中,并不是經(jīng)歷苦難就一定能進化,也不是經(jīng)歷相同的苦難,就一定會進化出相同的能力。 最怕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受了一堆苦,到頭來還是只有苦澀沒有半點甜蜜。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不畏困難、異常勤奮之人,這點毫無疑問。但他們更加顯著的另外一個共同點是,都善于感知社會大勢,至少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知道應該在何處勤奮、下苦功。 認準了方向,哪怕笨點,效率低點,也沒有關系,只要堅持就會有成就??扇绻较虿粚?,再怎么聰明,效率再高,最終也只是南轅北轍,毫無意義。 擺脫低效勤奮,首要把握的東西,就是四個字:順勢而為。 3主動進取,革自己的命第四個故事:徐少春 他是金蝶軟件創(chuàng)始人,也是敢于自我迭代的代表。 金蝶創(chuàng)辦自1992年,產(chǎn)品投放到市場之后就大受歡迎,公司業(yè)績蒸蒸日上。 但在沒有任何經(jīng)營壓力的情況下,來自湖南農(nóng)村的徐少春,卻在三個不同的歷史節(jié)點主動對自己的企業(yè)動了三次手術,改變戰(zhàn)略、提升產(chǎn)品、轉變觀念。 每一次都是大破大立,從而保證了公司長盛不衰,至今依然是財務軟件企業(yè)中的佼佼者。 但自我革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涉及公司上下方方面面的利益,沒有狠心和決心,很難做到。尤其是在沒有生存壓力的情況下,讓企業(yè)犧牲當下利益主動謀變,幾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 2014年到2015年,為了讓公司聚焦云戰(zhàn)略,徐少春變身為做出改革的表率,他像個勇士一樣跳上公司接待前臺,砸掉了電腦,鼓勵員工采用移動辦公、社交辦公、共享辦公和彈性辦公的方式。 2016年,為了進一步讓高管層理解自己的想法,也為了讓企業(yè)凝聚目標,徐少春帶領他們到貴陽龍場拜祭王陽明。在拜祭的過程中,這位企業(yè)家內心莫名涌起一股情感,當場就給在場的42名高管給跪下了,痛哭流涕。 高管們被他的舉動嚇到,也都被這位擅長自我折磨、自我革命的領導給整哭了,雖然有點措手不及,但已深深理解了老板的苦心。 徐少春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夠跳出自己'小我’的境界,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無法去做更大的事情?!?/strong> 許多時候,自我革命就得在春風得意之時,等到了外在的壓力逼迫你被動革命時,往往就意味著已經(jīng)晚了。 時代拋棄你,不會提前打招呼。就算身處安逸,也得警覺如兔,沒有逆水行舟的準備,就只能等著在水流中沉沒的命運。 勤奮、順勢而為,都是為了打天下,但更重要的是怎么守天下。成功不易,守成更難。 許多人看到守這個字,往往就會想到一種靜態(tài)的形象,好像守成,就是保護已有的成就。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為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好的守,也是唯一的守,就是不斷進取,不斷進攻。 比如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無論走到哪個位置,都始終保持剛進公司時的那份闖蕩勁。因為母親葬禮耽誤了一份合約,她愧疚不已,為了挽回損失,硬是獨自一人前往成都賠罪,可謂單刀赴會。 人家不愿意見她,她就坐前臺旁邊的沙發(fā)上等,一等就是兩天,喝酒、吃辣、低姿態(tài),一點也沒有高管的架子。 雖然師父怪她魯莽,但那份進取的決心,顯然還是贏得了師父的信任,為她未來坐上更高的位置奠定了基礎。 與她相反的形象,是哥哥蘇明哲。雖然名校畢業(yè),但守著程序員這份職業(yè)不思進取,最終無奈失業(yè),好長一段時間連工作也找不到。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不愿意改變自己。當妻子建議他放低身段時,他惱羞成怒地吼道:“我好歹也是個名校畢業(yè)生。” 其實現(xiàn)實社會中也一樣,很難有一份工作可以干一輩子,在一些高科技的新興行業(yè)更是如此。如果自己所學,無法跟著時代迅速更新迭代,很容易被淘汰。 美國前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年輕時跟家人打牌,運氣不好,抓了一手爛牌,便不停地抱怨、發(fā)脾氣。 他的母親以非常嚴厲的口吻對他說:“人生就和這打牌一樣,發(fā)牌的是上帝。不管你的牌是好是壞,都必須拿著,必須面對。你能做的,就是讓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認真對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strong> 其實,誰也沒法控制自己到底會有怎樣的人生際遇,我們所能做的,無非也就是把手上的資源充分利用好,達到最好最大的效果。 看了那么多厲害企業(yè)家的故事,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這些頂級的企業(yè)家,不僅是企業(yè)資源調配和利用的高手,也是人生這盤棋的成功操盤手。 他們知道自己的短處所在,更明白自己擁有什么樣的優(yōu)勢,不抱怨不浪費時間,謀定而后動,所以個個都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地井井有條。 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自己的老板,經(jīng)營人生也就跟經(jīng)營企業(yè)一樣,兩者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么這些擅長資源調配的企業(yè)家,同樣可以成為我們職場發(fā)展的人生導師。 事實上 ,假如我們都拿出經(jīng)營企業(yè)的那樣氣魄和膽識,還會有什么樣的人生經(jīng)營不好呢? 人生如棋,可以通盤無妙手,但不可每步都白走。 |
|
來自: 掃地僧一一 > 《982、頂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