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走了,留給我們的,全是大麻煩,因為他做的事情,在今天看來,也是驚世駭俗。 在郭沫若的心里,挖掘帝王陵都是小事,他提出的命題,一直在動搖著我們的精神基礎(chǔ),作為一個文人,做的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他這輩子,不管后人對他有什么微詞,都是值了。 郭沫若這輩子干了兩件大事,就是懷疑了兩件事,這兩件事是中國人們的靈魂基礎(chǔ)。他的大膽假設(shè),讓許多人無法接受。 第一件事,否認(rèn)夏朝的存在,他和胡適、顧頡剛研究許多文獻(xiàn),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就根本就沒存在過,里面的故事是周朝人杜撰的,《史記》是的夏朝故事是根據(jù)上古神話撰寫的,沒有任何根據(jù)。 夏朝的不存在假說,把華夏子孫來了當(dāng)頭一棒,人們紛紛在遠(yuǎn)古遺跡中,尋找蛛絲馬跡,希望能夠找到我們祖先存在的證據(jù),每一次上古考古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在翹首期盼,希望能夠找到夏朝存在的證據(jù)。 第二件事,對于書法愛好者更難以接受,我們捧為圣經(jīng)一樣的《蘭亭序》,他認(rèn)為是后人偽作,郭沫若通過出土了一些東晉的墓志,得出了結(jié)論是,王羲之的生存年代,隸書的韻味沒有消除,并且沒有行書。所以在公元353年4月(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當(dāng)年王羲之這件事作序,所作的《蘭亭序》,不應(yīng)該是行書,而是一篇類似隸書的作品。 魯迅先生的文章,我是最喜歡的,不過他罵郭沫若的語言,有些粗俗,不敢茍同。不過郭沫若的書法,我實在是看不出好在那里,當(dāng)年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康生覺得,他就是用腳寫字,也比郭沫若寫的好。因為這篇文章,我偷偷的笑了好幾天,覺得這些人,有時候真的很可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