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1472-1528),跟唐伯虎(1470-1524)是同一時代的人,老百姓都知道唐伯虎,大概源于風流唐伯虎的風流。而知道并應用陽明心學的,多數(shù)都是智者。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1472-1528),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就華夏三千年文明史來看,王陽明被稱作“兩個半完人”之一,前有孔子,后有王陽明,半個算曾國藩;就五百年文明史來看,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明代當時的歷史來看,王陽明也堪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大夫精神的楷模。 從張居正到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再到曾國藩、孫中山,都是陽明心學的忠實信徒。 王陽明出生在書香門第,11歲時父親考中狀元,在當時“惟讀書登第耳”,“學而優(yōu)則仕”的大背景下,王陽明卻在老師和父親大人面前說出了自己的志向:“登第恐未為第一事,或讀書學圣賢耳!”就是說,考仕途并不是頭等大事,人生的第一等事是讀書,做圣賢,做圣人。先生聽了這話目瞪口呆,也只能笑笑說,你的這個第一等事可真夠高的。而當父親問起他的時候,他說的更具體:“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著實一鳴驚人。跟父親辯論的一段話:狀元也就只能是自己一代,不能傳給子孫,是不是?也不過光耀一代而已。而建功立業(yè),為萬世開太平,卻可以光耀千秋。考不考狀元,我覺得沒多大必要,能不能建功立業(yè)才是最重要的。 智商上,王陽明遺傳了父親王華的聰明才智。但他的追求,與當時的家庭及時代背景格格不入。王華代表了宋明理學所能塑造出來的完美知識分子的典范,而王陽明的心學就是要打破宋明理學對人性的束縛和壓制。因此,這對父子之間不停地爆發(fā)“虎爸”與“熊孩子”之類的戲劇沖突,就注定是一種必然的現(xiàn)象。 王陽明癡迷象棋,不好好學理學,王華一怒之下把象棋扔掉,象棋被扔掉之后,王陽明也沒有把注意力轉回儒家經(jīng)典來,而是轉到道家的長生術上來了,在那兒讀道家的一些經(jīng)典。他對兵家也很關注,天天帶著一幫孩子,玩打仗游戲。 有一天王華剛要去朝廷上班的時候,王陽明突然攔住他爹,從袖子里面掏出一篇奏疏來說,聽聞最近京畿之內有石英、王勇作亂,秦中石和尚、劉千斤等造反,不知可有此事?王華冷冷地看著他,不知道寶貝兒子又要唱哪出。王陽明把奏疏呈上說,這是他為皇帝寫的《帝國平安策》,請父親大人代轉呈皇帝。 王華耐著性子說:“你想建功立業(yè),首先要什么?第一,要有政治智慧。第二,要有政治平臺。王陽明此時才覺得父親是對的。此時的王陽明,因為父親的話,王陽明決定參加科舉考試,此時的王陽明,在父親那里算是“開悟”了。 王陽明在成人之后,和宦官做斗爭,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逃出,秘密潛回南京。王華此時在南京做吏部尚書,作為一個有大智慧的父親,他并沒有只讓兒子逃得性命就算了,而是勸他要去龍場赴任。正是在父親這種大智慧的指導之下,王陽明才毅然決然奔赴當時看來絕無生還可能的一條死路,去龍場驛赴任了。也就是在那里,王陽明龍場悟道,(悟自己真正的道),開辟了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座高峰,開啟了他作為五百年來一大完人的人生價值之路。 面對宦官的追殺,王陽明偽裝跳河死里逃生。死里逃生后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積極面對。在貴州辦書院,講學。思州知州故意找茬,王陽明一封信就把他唬住。當?shù)氐陌床焖敬笕税菟麨閹煛?/p> 后來在朋友推薦下,任廬陵縣任知縣,雖說此前沒干過這個職務,但上任第一天就免了葛布稅,直接就跟宦官斗在一起了。最后成功免了稅,為老百姓免了災。憑著事上練的智慧,一切難題迎刃而解。老百姓先免稅,這就是真正的事上練。很難想象,有什么人能比王陽明處理得更漂亮,處理得更有智慧,處理得更有擔當,而且還有這么大圓滿的結局。有了心學的王陽明輕輕松松地就把這么難的事給解決了。 王瓊的推薦下,王陽明出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 等于是一方諸侯。王陽明此前做的都是文職,這個職務可是兼統(tǒng)文武。 王陽明走到吉安府萬安這個地方,前面那段狹窄處有數(shù)百流寇正在劫船,殺人越貨,搶東西。這一下,前后商船大亂,大家都茫然無計。王陽明輕裝上任,就隨身帶了幾個仆人和家眷,官船上就二三十個人,沒帶多少士兵。就在這時,王陽明大喝一聲不要亂,掏出官印對大家說,我是新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我大軍隨行而至,這幾個流寇不在我話下。你們大家都聽我的。 王陽明讓所有的商船組織起來掛自己的官旗,所有商船有鼓擂鼓,無鼓吶喊。讓商船跟著他的官船排成陣勢,徐徐向前。所有人一聽,有朝廷官員保護,商船隨官船行進,就有主心骨了。所有的商船跟王陽明的官船排成一列,雁行而進,沿江而上,一邊前進一邊擂鼓助威,齊聲吶喊。這邊流寇正在劫船,突然聽說對面官軍殺到,遠看豎著官軍的大旗,氣勢逼人,而且大聲吶喊,殺聲震天。大家拼命叫喊,把那幫流寇都嚇壞了。一打聽,說是巡撫大人經(jīng)過。那巡撫得帶多少兵啊,我們這幾百人怎么打得過?這幫土匪、流寇見機也快,慌忙岸邊群群跪拜,大聲請求饒命啊。這一下,王陽明看出情狀來了,也不就前,那樣容易讓流寇看出虛實。只是派人上前說,這是南、贛、汀、漳巡撫大人經(jīng)過,知道你們有冤情,知道你們是流民,大人就是來解決你們的生存問題的,要相信朝廷,相信大人。你們這般惡行本來罪不可赦,但念你們初犯,趕快把搶劫的財物放下,把行兇的刀具都放下,然后各回各鄉(xiāng),等待政府安置。這一招叫法外施恩,現(xiàn)在大人說了,不追究你們的罪行,只要你們把財物都放下來,然后散伙,不再聚眾鬧事,各回各家,大人將來還安置你們的生活。這一下,流寇、土匪如蒙大赦,紛紛磕頭謝恩不止。嘩啦啦,大家作鳥獸散,都走了。王陽明的官船順利過了這段江面。商船后來還問王陽明的手下,不是說大人大軍隨行而至,怎么看不到大軍在哪兒?那手下說,什么大軍,就我們這幾個人。大家一聽,大人這膽魄,這膽略,真是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上任后,王陽明作為一個文官兼武官帶兵打仗。剿匪,平寧王之亂。我們很多人都以為,王陽明最大的戰(zhàn)功是平了寧王之亂。然后前有平南贛匪患,后有平廣西匪患,可惜都不是什么大的戰(zhàn)役。但其實不要小看這次平南贛匪患,正是王陽明具備“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思想和要使此地長治久安的觀點,才使得南贛匪患后來徹底得到解決。試想南贛匪患如果不是徹底在他手中解決,再發(fā)展下去,必將民不聊生,后果不堪設想。 可以說,王陽明的心學是哲學,也是心理學。心學在實用層面,具有非常豐富的心理學內涵。為什么王陽明當時敢于在這種狹路相逢的格局中,兵行險招呢?因為王陽明早已把對方的虛實看得清清楚楚,了解得通通透透。 心學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自我解脫,簡單的現(xiàn)實逃避,而是一種社會擔當,一種巨大的胸懷。這種胸懷本質上是儒家的胸懷,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張載所說的“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王陽明創(chuàng)造了陽明心學,陽明心學同樣成就了王陽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