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銅器的保藏類別中,銅爐因其鍛造精巧、技術講究、外型古拙,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壹身,變成深受大家喜歡的古玩藝術品,并變成藝術品市場的搶手保藏品類之壹。提到銅爐,就不能不提享譽盛名的宣德爐。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我國制銅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溫潤的原料、高雅圓潤的外型,可謂優(yōu)冠諸爐,乃至被明清文人稱為文玩之首。 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jiān)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為了制作出精品的銅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督促下,整個制作過程,包括煉銅、造型必須自《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典籍及內(nèi)府密藏的數(shù)百件宋元名窯中,精選出符合適用對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將之繪成圖樣,再呈給其親覽,并說明圖款的來源和典故的出處,經(jīng)過篩選確定后,再鑄成實物樣品讓其過目,滿意后方準開鑄。 大明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于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 今天香天下告訴你僅用八招,如何鑒定宣德爐真假 01爐型觀其形, 定其名。 若宣爐爐體本身符合宣德爐譜上的某一種形式, 就一定有與之相對應的名稱。 主要有鼎彝爐、 乳爐、 鬲爐、 敦爐、床爐、缽爐,洗爐、筒爐等。 02爐底看底足的銅是否精細。如果銅質(zhì)精細說明是經(jīng)過多次精練的結(jié)果。 對于品相完整的宣德爐, 只有從其底足方能看到其銅質(zhì)精細或粗劣的程度。而對顏色剝落的宣德爐,可以直接從爐體本身上觀察到銅質(zhì)粗細精劣的程度。 03做工看銅爐的作工細節(jié)如何。 宣德爐的作工極其規(guī)律勻整。雖然如今用機器鑄造,但也仿制不出真品的做工與質(zhì)地。 04聲音叩擊爐身,聽聲響。宣德爐用的銅料,屬于優(yōu)質(zhì)風磨銅,一般要經(jīng)過十二次的煉制, 才會有寶光。 而且用手叩擊,會發(fā)出金石之聲。 05圖案看圖形和爐形是否對應統(tǒng)一,據(jù)記載:各種爐形都鑄刻、雕鏤有一定的頭像和圖形, 井且處于爐身的不同部位。 爐體本身高大且周圍呈大平面或大圓面,那么其頭像就會位于四周的平面或圓面上。 如果爐身低矮,且四周面小而又不是平面戴圓面時, 其圖形就會位于底部。如鼎彝爐、簡爐等,而乳爐、缽爐、床爐、洗爐、敦爐等,其圖形就在爐身外底部。另據(jù)記載,中國自唐以來,各代的銅器、陶器、鐵器、 瓦器和瓷器的式樣都艇根據(jù) “三代' 時期和 “秦漢” 時期的式樣制作的,所以宣德爐也不例外。宣德爐的式樣若采用 “三代” 時期的格調(diào), 其圈像圖形一律會鐫雕龍紋,若采用 “秦漢” 時期的風格,則一律鑄鏤鳳紋。 而四周爐外壁畫上鑄雕的龍和鳳都是正面頭像。 并且對應的兩面為雌性, 另外對應的兩面為雄性,而在底外部鑄鏤的龍和鳳則為全身像,且系一雌一雄,栩栩如生。 06重量稱重量,量大小。按史書記載,宣德爐的每種爐樣都有一定的尺寸大小。井且有一定的口徑、腹徑、底徑,以及一定的耳高、身高足高。 而且每種爐樣都有標準的重量。重量一律按斤, 兩, 錢來計算, 而斤、 兩、 錢則是以過去的十六兩秤為準.。其精確度可以精確到現(xiàn)在的克, 當然,現(xiàn)在鑒別時可以有少量的耗損和增添的余地。 07顏色觀其色,以顏色部定真假宣德爐。在宣德爐的制作過程中, 除加金,銀等多種貴重金屬外, 還要經(jīng)過多次精煉,使其分子結(jié)構(gòu)極為緊密。而有的因長期埋入地下,受潮受腐蝕而致使其顏色剝落。如何鑒定顏色剝落的宣德爐呢? 據(jù)史書記載, 宣德爐鑄成后, 先在水銀加磨光寶粉中浸泡數(shù)十日, 再經(jīng)燒煉, 使其顏色顯得金光奪目。所以根據(jù)此點,就要看爐體表面是否有水銀浸泡過的跡象。如果是真的宣德爐, 其顏色在經(jīng)過擦拭后就能重新呈現(xiàn)出來。 08款識看宣德爐的款識. 款識是很復雜的,但總的來講, 大器一般底有“宣”字中型底有“宣德”或 宣德年制”字樣.若是精巧小件,則為 大明宜德年制”字樣,但凡德字,心上均無一橫。而制字皆為“掣'字。宜”和“宣德”字樣均為隸書,而“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字樣均為正楷方體字。宣德爐爐的款識雖然刻鑄有不同,但是字形完整,款地明潤,排列緊湊,款識與爐身同色。 總之,不同時期的宣德爐在精度和質(zhì)量上都有不同側(cè)重點。明爐重韻味,不管是整體或者細部的設計,都耐人尋味。希望大家看完本期文章都能學到一些關于宣德爐的鑒定方法,學會鑒別真假宣德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