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忠必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銅鏡展
(三)
十七連弧蟠虺鏡 西漢早中期
三弦鈕。卷邊緣。主紋即一周云雷地之蟠虺紋、一周十七內(nèi)向連孤。此鏡十七連孤較罕見。數(shù)字17是素數(shù),在兩百年前,德國數(shù)學家高斯破解了素數(shù)17的圓周等分作圖難題。
十九連弧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銘文:長宜子孫
圓鈕。窄素緣,緣內(nèi)花邊紋,主紋變形四葉獸首。此鏡尺寸較小且鑄造粗糙,唯連弧數(shù)字19(素數(shù)),引人注目。
二十二連弧吾作銘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銘文:吾作明竟,幽湅三岡,巧工刻之威文章,上有守(獸),辟不,富祿氏從,大富昌,宜牛羊,為吏高升至侯王,樂未央,夫妻相宜師命長。
此鏡銘文皆為經(jīng)典吉祥用語,在東漢鏡中較為常見,其間“辟不”后缺
“羊(祥)”字,“氏”與“是”通假。在變形四葉中有“長宜子孫,,四個大
字,全鏡邊緣為22連弧,22=2x11,可謂間接素數(shù)。
二十四連弧吾作銘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鉻文:吾作明鏡,幽湅三剛,周刻無極,眾董主陽,圣德神明,五月五日丙午日中時,得三光,作時,照見人形,值至三公,子孫吉昌。
“五月五日丙午日中時”即“火月火日火時”;陰陽五行中,火克金,銘文也即表示為“吉月吉日吉時”;銘文“得三光”意為得天象之祥瑞,《白虎通·封公侯》云:“天有三光,日、月、星”。查《中國史歷日和中西歷日對照表》第273頁可知,此鏡或鑄于五月五日若逄丙午,很可能是東漢順帝永和四年(139年),其時辰選擇符合“火月火日火時”的鑄鏡要求。
二十八連弧吾作銘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銘文:……壽如東王父西王母,仙人子喬非(松)子……
圓鈕,窄素緣。此鏡銘文的最大特點是高度的減筆,全銘59字難以認讀。
三十二連弧吾作銘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銘文:吾作明竟(鏡),幽湅三商,調(diào)(摩)刻無極,配像萬疆,白牙陳樂,眾神見容,天食四首,銜持維剛(綱),百精并存,福祿是存,子孫番(蕃)昌,師命長。大吉祥(祥)、樂未央、宜侯王、。
“三商”即三刻,古代以漏刻計時謂之商,后以“三商”指漏刻?!八氖祝ǐF)”
在此應為四靈。《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薄般暢帧笨舍屜喑?、對持?!度龂尽ざ褌鳌罚骸翱墒箖少\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維綱”即指綱紀、法度,漢桓寬《鹽鐵論·刺復》:“夫維綱不張,禮義不行,公卿之憂也?!?“百精”喻意各種神靈,《隋書·音樂定上》:“興此和樂,感百精。”
十八連弧蟠虺鏡 西漢早中期
三弦鈕。卷邊緣。主紋即一周云雷地之蟠虺紋、一周十八內(nèi)向連弧。
二十連弧鏡以此行銘花瓣鏡 西漢早中期
銘文:鏡以此行,服者君卿,所言必當,千秋萬歲,長毋相忘。
花瓣鏡的尺寸多在漢尺4寸至6寸,此鏡超過漢尺8寸,且文字齊全,書體精美。此鏡20連弧,在幾乎皆是16連弧的花辨鏡中,有標新立異之感。
二十五連弧吾作銘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銘文:吾作明竟,幽湅山岡,巧工刻之成文章,上有四守(獸),辟去不羊(祥),福祿自從大富昌,長保二親兮。
葉紋內(nèi)是針篆書體銘文:“君宜高官”。內(nèi)向連弧數(shù)字25可謂罕見。
三十連弧三羊銘變形四葉獸首鏡 東漢中晚期
銘文:三羊作竟自有紀,除去不羊(祥)宜古市,令人長命不知老,長保二親。
圓鈕,三角緣。與正殿的變形四葉獸鏡相比,此鏡明顯要粗曠、簡潔。
晚期銅鏡
中國銅鏡經(jīng)歷了漢唐的繁榮鼎盛
后,在宋代終于逐漸走向了衰落,這體現(xiàn)在冶煉技術、制作工藝、精細程度、版糢效果、圖案美學等各個方面。伹宋鏡還是有其自身的特點,其一是形式多樣化;其二是紋飾和銘文題材以纏枝花草、神仙故事、詩詞銘文為主;其三是字號商標鏡大量出現(xiàn),反映當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程度;
其四是官鑄銅鏡均刻有當?shù)刂菘h檢驗的邊款和花押,標明鑄造時間、地點、官匠姓名,民鑄銅鏡也標注地名(即“紀地”),這是由于宋廷迫于北方邊境的軍事壓力而釆取嚴格的銅禁政策。從鏡背的紋飾來看,宋至清銅鏡上的圖案日趨世俗化,即使出現(xiàn)一些與道教、佛教有關的內(nèi)容,一般也都是直白的內(nèi)容,其所包蘊的文化內(nèi)涵與漢唐之鏡不能比擬。清代中期,隨著玻璃鏡的傳入,批量生產(chǎn)的銅鏡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清人汪日楨《湖雅》“近年玻璃鏡盛行,薛鏡(按:明薛惠公所鑄之鏡)已久不復鑄?!?/div>
宋朝州縣等級
唐、宋實行府(州)、縣等級制。府(州)、縣等級及其劃分標準經(jīng)常發(fā)生變化。不同等級向國家承擔的賦稅、徭役數(shù)額有別,國家向其委派官員的品級、數(shù)額也有差異。
其中,宋朝將府、州分為京、次、輔、雄、望、緊、上、中、中下、下十個等級,其中京府為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
(今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邯鄲);次府指穎昌府(治今河南許昌)、真定府(治今河北正
定)、太原府、京兆府(治今西安)、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zhèn))、鳳翔府(治今陜西鳳翔縣)、江寧府(治今南京)、江陵府(治今湖北荊州)、成都府(治今成都)、興元府(治今陜西漢中);輔、雄、望、緊州主要以所在地的重要程度為劃分依據(jù);上、中、下州主要依戶口多寡劃分,四萬戶以上為上州、
兩萬戶以上為中州、不足兩萬戶為下州,后又分出中下州。宋建隆元年(960年),將全國之縣分為赤、次赤、畿、次畿、望、緊、上、中、中下、下十個等級。赤縣是四京府治所所在縣;畿縣是指四京府所轄屬縣;次赤、次畿是主要指十個次府治所所在縣及其轄縣;望至下縣主要依戶口多寡劃分,“取四千戶以上為望,三千戶以上為緊,二千戶以上為上,千戶以上為中,不滿千戶為中下,五百戶以下為下?!?/div>
建州黃小七銘六葵鏡 五代北宋
鉻文:建州黃小七青銅鑄
五代北宋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甌。此鏡特點是延續(xù)都省銅坊(即尚書省控制的官營手工業(yè)小作坊)鏡工匠署名的習慣,但內(nèi)容更多,既標明了地名,又注明了材料成分;再從凸弦紋上可見車削印記,迄今所知,這是在銅鏡上最早見到較為明顯的機械加工痕逑。從永豐監(jiān)到豐國益,建州鏡始于南唐,終止于北宋徽宗年間,鑄制時間約有150年。官鑄建州鏡是唐代揚州鏡與宋代湖州鏡之間的重要過渡。
湖州石十郎銘八葵鏡 宋
銘文:右框:煉銅照子每兩壹佰文。左框:湖州石十郎真煉銅無比照子。
此類鏡銘文中單位重量價格對研究中國貨幣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從北宋晚期的每兩40文,到南宋中期已漲至每兩250文,在存世器物中,多見100文與120文。宋人避諱甚嚴,宋改“鏡”為“照子”或“監(jiān)子”系避諱宋太祖趙醫(yī)胤之祖“敬”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朝廷規(guī)定“敬”字不再避諱,
宋鏡方可用“鏡”字。
平江府章家銘八葵鏡 宋
銘文:平江府章家青銅照子(押)。
宋平江府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吳中區(qū)?!端问贰さ乩碇尽罚骸捌浇?,吳郡。太平興國三年,改平江軍節(jié)度。本蘇州,政和三年,升為府。紹興初,節(jié)制許浦軍??h六:吳,長洲,昆山,常熟,吳江,嘉定?!?/div>
建康府茆家銘六葵鏡 宋
鉻文:建康府茆家煉銷照子記。
宋建康府治所在今南京?!端问贰さ乩碇尽罚骸敖瓕幐?,開寶八年,平江南,復為界州節(jié)度。天禧二年,升為建康軍節(jié)度。舊領江南東路兵馬鈴轄。建炎元年,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統(tǒng)太平宣徽廣德。五月,高宗即府治建行宮。紹興八年,置主管行宮留守司公事;三十一年,為行宮留守。乾道三年,兼沿江軍,尋省??h五:上元,江寧,句容,溧水,溧陽。”
撫州宋六銘六棱鏡 宋
鉻文:撫州西街宋六煉銅照子。
宋撫州在今江西臨川縣?!端问贰さ乩碇尽罚骸皳嶂荩?,臨川郡,軍事。建炎四年,隸江南東路。紹興四年,復來隸??h五;臨川,崇仁,宜黃,金溪,樂安。”
饒州周小三銘八葵鏡 北宋
銘文:饒外上巷周小三家煉銅照子。
南宋鏡以湖州鏡產(chǎn)量最大、饒州鏡質(zhì)量最好。饒州所轄德興銅礦資源豐富,唐乾元年間始設永平監(jiān),宋代已成礦冶重鎮(zhèn)。金相分析表明,饒州鏡與漢唐鏡相似,符合“金錫半”的標準。饒州鏡多有作坊地(棚下、上巷、朝天門里、家巷、新橋等)與工匠名(葉家、周小一號、周二、周小三家、許家等)。饒州鏡銘書體多見楷書,少見繆篆。此鏡繆篆書體的“盤回”與九疊篆已較接近,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
湖洲石家銘六棱鏡 宋
銘文:湖州石家真煉銅照子(押)。
此鏡色黑,音質(zhì)清亮,表明銅質(zhì)甚佳。宋鏡中銅質(zhì)以饒州鏡最為出色。湖州鏡的存世量雖最大,然其所佳者甚少。宋湖州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端问贰さ乩砘肌罚骸昂?,上,吳興郡,景祐元年,升昭慶軍節(jié)度。寶慶元年,改安吉州??h六:烏程,歸安,安吉,長興,德清,武康?!?/div>
成都劉家銘八葵鏡 宋
銘文:成都劉家百煉清銅無比照子。
《宋史·地理志》:“成都府路。府一:成都。州十二:眉,蜀,彭,綿,漢,嘉,邛,簡,黎,雅,茂,威。
軍二:永康,石泉。監(jiān)一,仙井。縣五十八。南渡后,府三:成都,崇慶,嘉定。州十一:眉,彭,綿,漢,邛,黎,雅,茂,簡,威,隆。軍二:永康,石泉。”
鎮(zhèn)江府徐家銘六葵鏡 宋
銘文:鎮(zhèn)江府徐家外生(甥)王家鏡。
宋鎮(zhèn)江府治所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端问贰さ乩碇尽?“鎮(zhèn)江府,望,丹陽郡,鎮(zhèn)江軍節(jié)度,開寶八年政。本潤州,政和三年,升為府。建炎三年,置帥。四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撫,以浙西安撫復逐臨安??h三:丹徒,丹陽,金壇?!?/div>
隆興府熊六銘六葵鏡 宋
銘文:隆興府并步廳熊六煉銅照子。
饒州打火作鄭家銘六葵鏡 宋
銘文:饒州打火作鄭家青銅照子記。
宋饒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陽縣?!端问贰さ乩碇尽罚骸梆堉荩?,鄱陽郡,軍事。縣六:鄱陽,余干,浮梁,樂平,德興,安仁。監(jiān)一:永平。”“打火”一詞應為宋代對鑄鏡行業(yè)的專用稱謂,“作”即“作坊”。
西京趙家銘六葵鏡 宋
銘文:西京趙家一色煉銅照子。
花草山石人物鏡 宋 中國海關博物館藏
此面宋代人物鏡直徑14cm,鏡面圖案為高浮雕花草山石線條蒼勁有力,鏡中人慵懶的倚坐在席上觀看對面的山石花草,身后小童畢恭畢敬的侍立一側。整幅鏡面圖案數(shù)十筆勾勒出頭部、衣袍、花草、山石,筆法看似簡單,卻能看出鏡中人悠然自得之意。整福鏡面深受當時繪畫風格的影響,頗有宋文人畫的風格,給人一種意境深遠、世外桃源、寧靜致遠之感。
河澄皎月銘鐘形鏡 南宋
銘文:河澄皎月,波清曉雪。
此8字銘文系問世于唐代的著名回文詩。回文詩亦禰“迴文詩”,屬雜體詩名,可順讀,也可倒讀,還可反復回旋著讀,算是一種文字游戲,相傳始于晉代傅咸、溫嶠,今傳有蘇蕙《璇鞏圖》詩。清翁元圻引《藝文類聚》所載曹植《鏡銘》,認為是銘“回環(huán)讀之,無不成文,實在蘇蕙以前”。
曉妝特地須來照銘八棱鏡 南宋
銘文:青玉案:曉妝特地須來照,宿粉殘紅半含笑。綠發(fā)堆云梳得峭,眉兒重畫,鬢兒重補,澹注櫻桃小。冠兒戴上端正好,斜插江梅斗春早,待學青銅堅心了。朝朝日日,而兒相看,那(哪)得相思惱?
銘文內(nèi)有四個“兒尾詞”,體現(xiàn)了南宋“杭州官話”的氣息。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時,北宋京城汴梁(今開封)的官吏百姓,包括能工巧匠紛紛南遷至此,并帶來了以汴梁語為主的北宋京城官話,使杭州話的語言、詞匯、語音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染上了濃厚的北方話色彩,形成了“杭州官話”。
月樣團圓銘圓形鏡 明早期
銘文:月樣團圓水樣淸,好將香闊伴閑身,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當如見故人。
青鸞是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赤色者多為鳳,青色者多為鸞。李商隱《破鏡》有佳句:“秦合一照山雞后,便是孤鸞罷舞時?!丙[鳥孤鳴典故見于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西域瀱賓國王捕獲了一只鸞鳥,用盡各種辦法鸞鳥三年內(nèi)都未鳴叫。聽從王后的建議,懸鏡以照。鸞鳥看見鏡中鳥的形象,即刻悲鳴,奮飛而亡。用以比喻鏡破難以復圓,離別難以團聚。此鏡“靑鸞不用羞孤影”乃反其道而用之,全詩贊頌圓鏡之美,留戀團聚之情。
曲江風度銘方形鏡 清早期
銘文:高懸昭徹,朗月光吐,藻耀千秋,曲漢風廑度。苕溪,薛茂松造。
張九齡出生于韶州曲江(今韶關),是開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秉正執(zhí)法,敢于直諫。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倉促避難蜀中,?;谒季琵g之勸諫。僚屬每欲進新人,玄宗夫間其是否有九齡之風度,故有“曲江風度”之譽。苕溪本為太湖流域的支流,此指湖州。湖州銅鏡在南宋就成為暢銷全國的知名產(chǎn)品。清朝前期作為向朝廷敬貢的貢品,以薛氏鏡最為出名。薛惠公,名晉侯,號苕溪,本杭州人,因仰慕湖州之水遷展至此,以磨鏡為生。

四乳虺龍紋鏡 清 中國海關翻博物館藏
圓形鈕、鈕座,內(nèi)區(qū)內(nèi)外兩側各飾一周放射狀紋、兩道弦紋,中間四乳釘、四變形虺龍紋和云紋,素寬邊緣,做工較粗糙。
童子戲蓮紋鏡 宋 中國海關博物館藏
橋形鈕,鏡背滿飾纏枝花卉,鏡下方一荷葉展開、上方一蓮花統(tǒng)放,鏡左右兩側各一童子,或持蓮或執(zhí)荷,構圖飽滿生動。
媯汭傳家銘長方鏡 南宋
銘文:媯汭傳家,子孫寶之。
這是一面讓人們以舜之德行為榜樣的勉戒鏡。媯,古水名,位于今山西西南。汭,即可流彎曲處?!妒酚洝の宓郾炯o》載:堯在選擇繼任人時,為考察舜的德行,“于是夾妻之二女(娥皇、女英),觀其德于二女。舜飭二女于媯訥,如婦札”。古人在娶媳嫁女的銅鏡禮品上,鑄以“媯汭”字樣,應是祝愿成婚新人之間的愛情如舜與湘妃一樣美好。此鏡銘文當是希翼新人及其后代注重德行、操守。
香墨彎彎畫銘圓鏡 元明
銘文: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此銘取自秦觀《南歌子》之上闋,下闋為:“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云。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笔且黄鑼懪营毷亻|房期盼戀人回家之閨怨的佳作。元明時在銘文鏡中方可見到草書。
龍鳳呈祥銘吉語鏡 明代
銘文:龍鳳呈祥
圓形。四方框內(nèi)楷書“龍鳳呈祥”四字按上下右左順序排列。具有明隆慶(1567年一1572年)以后銅鏡重銘文、輕紋飾的典型物證。
既虛其中銘方形鏡 清中期
銘文:既虛其中,亦方其外,一塵不染,萬物皆備。湖城薛晉侯造。
此鏡品相上乘,書體規(guī)整,文字精美,字口清晰。
湖城,即今浙江湖州。薛晉侯又名薛惠公,系乾隆年間浙江湖州的鑄鏡名匠。清人注日禎《湖雅》中記:“近年玻璃鏡盛行,薛鏡已久不復鑄?!鼻宕衅冢可a(chǎn)的銅鏡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真石六叔銘六葵鏡 北宋
銘文:真石六叔煉銅照子。.
在中國銅鏡史上,湖州石氏鏡是一個系統(tǒng)最為龐大的家族鏡。從北宋晚期開始,持續(xù)傳承了約150年的歷史,存世器物以“念二叔”(即二十二叔)及“念二叔郎”為最多。此鏡是難得一見的行書鏡。
清素傳家銘八菱鏡 北宋
銘文:內(nèi):福壽家安。鈕座:青云官押(陰刻)。外:清素傳家,永用寶鑒。
系官鑄鏡。官鑄鏡在宋代是由政府專職鑄造錢市的錢監(jiān)(院)一并生產(chǎn),在金代則有專設機構“鏡子局”進行督造。五代、宋、金時期實行嚴格銅禁政策,明令嚴禁私鑄銅鏡。而官府鑄鏡時,為加強管理責任并表明不是私鑄,又加刻或加鑄有關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