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高山無古今 ——閑話湖北古琴臺聯(lián)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cè)畔。相傳為春秋時俞伯牙撫琴遇知音鐘子期的地方。俞伯牙自楚返晉,行至龜山,舟泊江邊,皓月當空,興至鼓琴。弦斷,船外見一樵客(鐘子期)傾心諦聽,子期贊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眱扇讼嘁姾尥?,談話甚歡。 古琴臺有不少的對聯(lián),描寫“高山流水”的不少: “清風明月自來往;流水高山無古今。 清風明月本無價;流水高山自有情。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聽琴。” 這些對聯(lián),就事說事,沒有多大特色,僅供人一閱而已。 清末湖南新化人,以詩文著稱的周延俊的對聯(lián)別開生面: “先生大得便宜,只弄了一張琴,把千古湖光盡行買去;我輩適當閑暇,聊憑這三杯酒,將兩人心跡仔細評來?!?br> 聯(lián)語通俗易懂,他說俞伯牙得了大便宜,“只弄了一張琴”,就將大好的湖光山色占盡了,我們這些后來人,只好“聊憑這三杯酒”,將伯牙與子期的故事來細細品味,古往今來,真正知音的不多呵! 清末湖南石門人,擅長詩聯(lián)的袁尚寅也有一副長聯(lián),值得一讀: “遺跡此臺,想當年掩抑七弦,定彈個吾道南來,大江東去;知音何處,到今日蒼茫四顧,只剩得漢陽流水,黃鵠高山?!?br> 作者游臺感嘆不已,當年的知音早就沒有了,自已的知音何在?只好面對“漢陽流水,黃鵠高山”來一番撫今追昔罷了。 今人湖北鄂州的劉煥章先生,一反常情,倒也樂觀,他寫道: “翠靄染群峰,燕舞鶯歌,樂土恭迎遠客;琴臺縈雅韻,高山流水,神州更識知音?!?br> 時代不同了,我國的國力大大增強了,五洲四海的外國人成千上萬的來我國旅游,他們親眼目睹了我國發(fā)生的巨變,對中國刮目相看了,他們就是現(xiàn)代中國的知音。 |
|
來自: 江山攜手 > 《對聯(lián)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