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巧手、一張妙嘴,兩根竹竿外的幕布戲臺演盡喜怒哀樂。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水東老街一處古色古香的民宅里,上演了一出出熱鬧非凡的皖南皮影戲。 ![]() 皖南皮影戲博物館 這處民宅是何澤華投入畢生積蓄70余萬元籌建的皖南皮影博物館新館。館內開間廣闊,廳堂前有天井采光,正中設有幕布戲臺,四周墻壁展示燈箱里掛滿了《龍王出?!贰吨侨⊥⑸健返绕び白髌?。 “展廳里都是我珍藏多年的皖南地區(qū)老皮影,幾十年‘淘’來了1萬余件。 ”何澤華告訴記者。在他的戲臺表演間內,一件件皮影作品都是親手制作,“到學校進行‘六一’兒童節(jié)表演,小朋友都特別喜歡皮影戲。 ” 皮影制作工藝繁雜精細,需經過選皮、制皮、推皮、描樣、雕刻、上色、熨平、裝訂等8道工序。 “我爺爺是私塾先生,最擅長皮影雕刻。我小時候學最多的就是皮影制作,把制作精美的皮影渲染到幕布上,當皮影人物一出場,觀眾透過戲文,就學會了辨別忠奸善惡?!焙螡扇A說。 ![]() 何澤華站在幕后“把玩”著手中的皮影 回憶起小時候跟皮影結緣的時光,何澤華感慨萬千:“那時候爺爺就跟我說,做皮影、學皮影戲不能只憑一時的興趣,必須要耐住性子,要把皮影當作自己的事業(yè)。爺爺說的話,我都牢牢記在心里。 ” 在專業(yè)從事皖南皮影行業(yè)之前,何澤華也做過其他工作,但他心里總覺得不踏實。 “當我回家看到墻上懸掛的老皮影,心里就有一種歸屬感,我和皮影不能分開,我要為皮影建一個‘家’?!焙螡扇A說。 從1989年開始,何澤華開始了收集皖南皮影之旅。 30年來,他跑壞了3輛自行車、2輛摩托車。2004年至2008年,他還用5年時間,幫助國家博物館從各地征集皮影文物2萬余件。 ![]() 皖南皮影第九代傳人何澤華正在做皮影 作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皖南皮影戲傳承人,何澤華不僅給皖南皮影戲建了“家”,還建起皖南皮影戲曲藝術團,讓這份老手藝“活”起來。 “以前逢年過節(jié),人們都會搭臺子唱上幾場皮影戲?!痹浀耐钅掀び皯蚴O一時,這也是何澤華重新進行皮影表演的動力。 今年77歲的柯玉英是何澤華團隊里的老藝人,他表演了一段皖南皮影戲《豬八戒背媳婦》,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欣賞?!爸安惶私馄び皯颍瑒偮犃艘欢?,如癡如醉。老藝人們?yōu)閭鹘y(tǒng)非遺文化的傳承付出很多,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人去分享、去傳播、去傳承,延續(xù)到未來。 ”來自蕪湖的游客柏松欣賞完一段表演后,意猶未盡。 “我在這里唱皮影戲十四五年了。何館長對傳統(tǒng)文化皮影戲的傳播,有不怕千辛萬苦的耐勞之心,一切都為了這個博物館,為了把皖南皮影戲推廣下去。 ”柯玉英老人告訴記者。 除演出《精忠報國》《龍鳳呈祥》等傳統(tǒng)劇目外,何澤華團隊還與時俱進,新編了許多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劇目。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后,何澤華團隊第一時間創(chuàng)作了《十九大精神鑄輝煌》,至今已演出490余場。 “皖南皮影戲博物館新館開館后,會在每天固定時間進行皮影戲表演,歡迎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來水東古鎮(zhèn)欣賞皮影戲,進一步傳播我們的傳統(tǒng)非物質文化遺產。 ”何澤華對新年滿懷期待。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社 安徽學習平臺 訂閱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