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開篇有這樣的一句話:“古代文明是從中亞沙漠吹來的?!倍袊墓糯拿骺梢院敛豢鋸埖恼f是由黃土高原孕育而來,黑頭發(fā)黃皮膚的黃種人由這塊偉大的土地養(yǎng)育。 陜北黃土高原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北有橫山、白于山,西有子午嶺,東南有黃龍山,形成一馬蹄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古土壤分析表明,第四紀中、晚更新世時期,各地的氣候較現(xiàn)在濕潤,如果在石器時代,陜北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像今天的丘陵溝壑,禿嶺疲僻,風(fēng)沙出沒,則遠古時期的人,實難生存。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無定河上游柳河的大溝灣,無定河中游的橫山、米脂、綏德以及榆林的油房頭、魚和堡,神木的永興堡、吳堡的宋家川和黃陵縣都有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存。尤其是橋山及其周圍,仰韶文化極為豐富,這都說明黃陵地區(qū)在黃帝時期及其以前就有人類居住。少典族原居住在陜甘交界處,與有氏互通婚姻,生下黃帝和炎帝。黃帝居姬水,以后就姓姬;炎帝居姜水,以后就姓姜。他們中有許多部落順著河流移動,發(fā)展到黃河中游,后來稱華夏族。 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世界上黃土覆蓋面積最大的高原,又稱烏金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關(guān)中平原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qū)??缟轿魇?、陜西省北部、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及河南省等省區(qū),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除少數(shù)石質(zhì)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米之間,最厚達150~180米。黃土高原礦產(chǎn)豐富,煤礦、鐵礦、稀土礦儲量大。 800萬年前,黃土高原曾是一片湖泊,經(jīng)過千萬年的風(fēng)沙堆積,湖水干枯,黃土漸漸的累積成了高原。黃土顆粒細,土質(zhì)松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養(yǎng)分,利于耕種,盆地和河谷農(nóng)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于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川。 黃土塬:黃土塬 又稱黃土平臺、黃土桌狀高地,表部平坦,或微有起伏,黃土堆積厚度較大。頂面平坦寬闊,面積較大的平坦黃土高地,又稱黃土臺地。其頂面中心部位平坦,向四周邊緣傾斜,塬的周圍為深切的溝谷,它的邊緣受溝頭的溯源侵蝕形成鋸齒狀邊緣。 黃土梁:平行于溝谷的長條狀高地,梁長一般可達上千米,幾公里或十幾公里,梁頂 寬闊略有起伏,寬幾十米到幾百米,呈魚脊狀往兩面溝谷微傾原來長梁狀低山、丘陵,覆蓋黃土后成為緩坡的長崗狀黃土丘陵,稱為黃土梁。黃土梁是黃土高原主要的地貌類型,分布廣泛, 但多已被墾殖,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梁還可進一步分為平頂梁、斜梁和起伏梁。 黃土峁:呈孤立的黃土丘,渾圓狀形如饅頭。大多數(shù)峁是由黃土梁進一步侵蝕切 割形成的,但也有極少數(shù)是晚期黃土覆蓋在古丘狀高地上形成的,彼此孤立的穹狀丘陵,被黃土覆蓋變成渾圓的黃土丘,稱為黃土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