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在專業(yè)書法圈子里,不是問題,但在社會上,在喜歡書法但對書法沒有深入了解的朋友中,是個大問題。 就我的理解和體會,說說我的看法。 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實。 我能肯定的說,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甚至是流毒深遠的謬誤。 先學好楷書才能學行書,草書,這個說法的起源是蘇軾論書法,說過這么一句話:‘’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蘇軾這句話,是講這幾種字體的形態(tài)和表現形式的不同,不是指導別人練字的順序。 但這句話無意中傷害了后世不知多少喜歡書法的人,尤其是喜歡行草書的人的熱情,造成多少人因畏難而退,因為初步入門學楷書,浪費了多少人的時光,培養(yǎng)了多少一知半解的偽教頭,多少個孩子因為所有的培訓班都是教楷書的,學了楷書,學的不錯,長大有幾個人還在不改初心,還在學書法的。 但這個帳不能算到人家蘇軾頭上,是社會上的誤解誤讀,以訛傳訛造成的。 我們來看事實。 一,說這個話的蘇軾,行草書傳世何止上百件,但沒有一件真正的楷書傳世。他寫的楷書不好嗎? 不光是蘇軾,我們從今天開始一直數到三國的鐘繇(楷書之祖)時代,楷書名家一共有多少人,行書的名家有多少人?這些名家中楷書寫的好的又有幾個,社會實用中是用楷書多還是用行書多,答案就離我們更近了。 二,在沒有楷書之前,看書法史,在東漢以前,篆書,隸書,草書都成熟了,但還沒有楷書,那這些寫篆書,隸書,草書的人,都應該算是沒基礎,這個理由顯然不成立。 三,看身邊寫楷書的朋友,楷書寫的很好了,但寫行書連湊合都算不上。基礎好,為啥還寫不好行書,值得反問。有的朋友寫了一輩子歐陽詢,寫的和歐陽詢一模一樣,不但行書寫不好,就連同樣是楷書,寫一個顏真卿,寫個褚遂良,恐怕是一百個會寫歐體的人里面,有九十九個辦不到。 說明各種字體,甚至同一種字體的不同風格,會寫這一種,基礎好了,就自然過渡而會寫另一種的路走不通。 四,從初唐始,社會安定,王公貴胄,髙門望族立碑之風盛行??催^一個史料,說是到晚唐,柳公權大人光是為這些人寫碑文,收獲巨豐。碑文的特點是,要嚴整,要莊重,不能寫的輕松自然,而要有點裝,象我們到正式場合都裝穩(wěn)重一樣,不是漢字平常使用和遣情怡性的本質面目。 我的觀點是,各種字體,愛寫啥寫啥。因為它們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難點。學好任何一體,兼學另一體障礙和困難會少一些,也便于互補。 基本上對先學楷書持反對意見,理由是: 一,學楷書容易寫到固定的死框框里,過渡學習其它字體反而更難。二,當今社會,各種書體都失去實用功能,特別是毛筆字,幾乎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了,就剩下書法藝術表現這一點小天地了,那就喜歡寫那一體就寫那一體,就愛楷書,寫楷書也好的很,但想把楷書當跳板,當基礎,恐怕要分析一下,看這條路通不通。 直接上手寫行書,肯定行。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從頭條發(fā)的抖音看,兩歲小孩跟爺爺在水泥地上,寫了“風華正茂”,還不錯。由此可見,沒寫過字的人是可以直接寫行書。2歲小孩,真氣飽滿,提筆不顫抖,不歪斜,集中心智、體力,真正心手合一,寫出的字很天真。真正“童子功”。 但是,他這樣寫下去,能否成為書法家,很難說。我懷疑,他實際是在“畫”字!但是,使“畫”,也畫得很有童子功。 當今許多人,成年以后,很多人鋼筆字學得很不錯, 半路練習寫毛筆字,反而應該從楷書開始。因為在他們練習書法前,從小學中學,先用鉛筆、碳水筆寫字,不是以書法的筆畫、筆意與間架結構寫字,寫字養(yǎng)成了很多毛病。 高中以后,要寫毛筆字,必須從零開始,從楷書的點劃開始,把以前 寫字通通歸零。否則就是用毛筆不斷積累碳水筆寫字的毛病。寫連筆字——寫行書越多積累毛病越多,距書法越遠!比如草書“得”“高”“為”“秀”“乃”“風”,寫得越多,距標準草書的形和意越遠。而且還有個繁簡體轉換問題。 相反,2歲少兒,之所以能以行書開始,是有書法程度很高的爺爺的引導,或者法貼的正確引導 ,他沒有我們在筆劃筆意上長期形成的毛病。 一個30歲的天賦較高的文盲與一個沒有拿過毛筆的30歲作家,同時開始寫毛筆字,可以肯定地說,作家比文盲進步快,但3——5年后,作家沒有原來是文盲的人寫得毛筆字好!陜西作協(xié)主席賈平凹先生法貼公開說,他寫的字不是書法,他更沒時間練書法。但求字者門庭若市,難以滿足,只好抬高潤格,牌匾每字收40000元。 歡迎共同探討,批評指正。 



一般認為,應該先練楷書再練行書。 可是有人會說,楷書是最后產生的書體,古時楷書產生之前,人家不照樣寫好行書了? 此論似是而非。
 我們說楷書是基礎,因其最晚成熟,故其內涵最豐富,包含其他四種書體的筆法等東西。由楷書入手,可為其他書體打好基礎。 那古時候的行書從何而來呢?其實那時,小篆以中鋒、圓筆為主,隸書開始出現側鋒、方筆,也就是說學好了篆書、隸書,也一樣可以掌握基本的筆法。
 也就是說,要掌握基本筆法,你可是練習楷書,也可以練習篆書和隸書,那你會選哪一種呢? 更何況,更晚產生的楷書還包含早期產生的篆書和隸書所不具備的東西。
 所以,練好楷書再練行書絕對是事半功倍的選擇。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